
亞太日報 彭子佳
2025 年 4 月 8 日,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宣布,美伊兩國將于 4 月 12 日在阿曼首都馬斯喀特舉行 “非常高層” 直接會談,就核協(xié)議展開正式磋商。這是自 2018 年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xié)議后,兩國首次以官方身份進行的直接對話,標志著特朗普政府對伊政策從 “極限施壓” 向 “軟硬兼施” 的重大轉向。
特朗普在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共同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我們將與伊朗直接打交道,這是一次重要機會。如果達成協(xié)議,對所有人都好;如果談崩,伊朗將面臨巨大危險?!?他特別強調,美國的核心目標是 “確保伊朗永遠無法擁有核武器”,并暗示若談判失敗,軍事選項 “完全在桌面上”。
伊朗外交部長阿巴斯?阿拉格奇通過社交媒體證實會談安排,稱“這既是機遇也是考驗,球在美國手中”。據知情人士透露,此次會談將由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沃爾茲與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阿里?沙姆哈尼直接對話,阿曼外交大臣巴德爾?布賽義德擔任斡旋人。選擇阿曼作為談判地點,延續(xù)了該國在 2015 年伊核協(xié)議談判中的 “秘密通道” 角色,其獨特的地緣位置和與雙方的傳統(tǒng)友好關系為會談提供了必要的信任基礎。
今年 3 月,特朗普通過阿聯酋的中間人向伊朗領導人發(fā)送了一封信,表達了他愿意進行談判的意愿。盡管伊朗領導層表示愿意通過第三方與美國討論可能的協(xié)議,但該提議遭到伊朗拒絕。幾十年來,遏制伊朗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一直是美國及其盟友的一項關鍵外交政策目標。
2015年,時任總統(tǒng)巴拉克·奧巴馬與伊朗達成協(xié)議,根據該協(xié)議,伊朗將限制其核活動,并允許國際檢查人員進入伊朗,以確保其設施僅用于民用目的,而不是用于武器生產。作為回報,伊朗將獲得解除制裁的機會,因為制裁已經嚴重削弱了伊朗的經濟。該協(xié)議由中國、法國、德國、俄羅斯和英國共同簽署。
然而,2016年,特朗普單方面退出了該協(xié)議,他在首次總統(tǒng)競選期間曾對該協(xié)議提出強烈批評。此后幾年,伊朗不斷違反協(xié)議條款。國際原子能機構警告稱,德黑蘭已積累了大量濃縮鈾庫存,可用于制造核彈。
近幾個月來,特朗普多次提出與伊朗談判達成新協(xié)議的可能性,并威脅說,如果無法達成協(xié)議,他將采取軍事行動。以色列認為,阻止其對手伊朗獲得核武器是其長期安全的核心。據報道,以色列近幾個月來一直在考慮打擊伊朗的生產設施。
去年,以色列稱其襲擊了伊朗核設施,以報復伊朗先前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內塔尼亞胡在白宮發(fā)表講話說:“我們和美國的共同目標是不讓伊朗擁有核武器?!叭绻軌蛳裨诶葋唵栴}上所做的那樣,通過全面的外交方式解決,我認為那將是一件好事?!?/p>
然而,技術層面的分歧依然顯著。伊朗堅持 “鈾濃縮是不可剝奪的權利”,拒絕接受 “永久性限制”;美國則要求在協(xié)議中加入 “自動觸發(fā)制裁” 條款,當伊朗違反任何條款時,制裁將在 72 小時內恢復。這種 “零容忍” 機制被伊朗視為 “新殖民條款”。
特朗普政府此次轉向,既有國內政治考量 ——2026 年中期選舉臨近,需要展現外交成果;也受現實壓力驅動: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裝持續(xù)襲擊紅海商船,美軍在敘利亞的駐軍面臨火箭彈威脅,“極限施壓” 已導致中東局勢瀕臨失控。
美伊這對宿敵即將展開的,不僅是核協(xié)議的技術磋商,更是一場關于地區(qū)霸權、意識形態(tài)與國家命運的豪賭。歷史將記住這個節(jié)點:2025 年 4 月,兩個對抗了 46 年的國家,能否在制裁與導彈的間隙,找到一絲和解的可能?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chuàng)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