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緬甸曼德勒地區(qū)發(fā)生7.9級地震,中國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多支官方與民間救援隊緊急馳援災區(qū)。3月29日,上海市寶山藍天救援隊集結8名隊員,攜帶先進救災設備趕赴曼德勒,成為這場跨國救援的直接參與者。昨天,記者采訪了完成任務歸來的救援隊隊長冉翔,他向記者講述了在震區(qū)歷時4天高強度救援的經歷,以及在此過程中所獲得的感悟與經驗。
3月28日地震發(fā)生后,上海市寶山藍天救援隊接到藍天救援協(xié)調中心指令,按照地震救援預案,迅速啟動了緊急備勤機制。一天之后的3月29日下午,該救援隊的8名隊員來到了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準備搭乘最早一班航班前往中轉地泰國曼谷。
“本來可以在3個小時內完成集結趕赴災區(qū),但因為地震發(fā)生在國外,情況不明交通不便,準備機票以及聯(lián)系當?shù)刂驹刚邔佑昧瞬簧贂r間,但幸好過程還算比較順利。”冉翔告訴記者,考慮到現(xiàn)場可能缺乏專業(yè)搶險設備,他們帶上了隊里最好的設備,足有十八箱之多,卻發(fā)現(xiàn)除了超重還有電池超標,給托運帶來了難題。好在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一看是救援隊立即與總部溝通打開綠色通道,救援隊得以順利登機前往曼谷。

從緬甸帶回的救災設備,經過維護和清洗正在晾曬。曹博文攝
冉翔說,參加本次任務的成員都是救援隊的精兵強將,均經過國家地震救援技術認證,先后參與過九寨溝、積石山、西藏等地地震救援任務。但同時他們均是志愿者,來自各行各業(yè),在接到指令后二話不說自費趕赴災區(qū),為的是爭取黃金救援時間,用自己的專業(yè)技能盡可能挽救生命。
抵達曼谷后,救援隊隨后轉機前往緬甸仰光,并與當?shù)刂驹刚邥希屲囑s往曼德勒重災區(qū)。3月30日晚上,救援隊到達目的地,總共歷時10個小時,成為上海第一支抵達震區(qū)的民間救援力量。
克服萬難搜救生命
抵達曼德勒后,救援隊迅速與藍天救援指揮部建立聯(lián)系和報備,隨后領取任務開展搜救工作。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在孔子學院、空中別墅、長城酒店、白云賓館、皇冠大酒店、洗衣廠等十多個點位,利用先進的生命探測設備,在廢墟中開展地毯式搜救排查任務,不放過任何一個生命信號。
盡管經歷了多次地震救援,滿目瘡痍的災區(qū)慘景依舊讓隊員們觸目驚心。在第一個救援點位曼德勒天空公寓,他們看到這一4棟11層的小型社區(qū)中,有3棟樓幾乎完全坍塌,1棟僅剩下6層,據(jù)說廢墟下埋壓著200到300人。百姓的哭聲、求救聲令人揪心,而現(xiàn)場救援力量卻嚴重不足。盡管已經有48小時沒有合眼,上海救援隊還是頂著疲勞,立即投入了搶險工作,爭分奪秒抓住救援窗口時間。遺憾的是,并未在負責的搜救區(qū)域內發(fā)現(xiàn)生還者,后接指令前往了下一個搜救點位。

救援隊員在坍塌的白云賓館操作雷達生命探測儀進行搜救。采訪對象供圖
冉翔回憶,救援第三天,他們在趕往一個點位的路上被當?shù)匕傩諗r了下來,說一位65歲的老人被埋在廢墟下,還有生還可能性。救援隊員通過雷達掃描后沒有發(fā)現(xiàn)生命跡象,為了進一步確認老人的位置與情況,著手清理障礙,在廢墟中挖出一條救援通道。在此過程中發(fā)生了4次余震,隊員們不得不暫時撤離,等余震平息后再返回通道繼續(xù)挖掘,在挖穿3層樓板后終于發(fā)現(xiàn)了失蹤老人,但老人已在地震中遇難。救援隊清理了遇難者上方的埋壓物,移交后續(xù)專業(yè)部門處理,家屬再三對隊員們表示感謝。
身穿厚重的防護服,在40攝氏度的高溫下持續(xù)救援,一些隊員出現(xiàn)了中暑癥狀,由于還有很多遺體被埋在廢墟下,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刺鼻的氣味,到了晚上蚊蟲肆虐,稍不留神就會被叮得滿身是包。冉翔說,在現(xiàn)場高度緊張不覺得累,回到營地一下子人就垮了,脫下混合著汗水塵土硬得像盔甲一樣的隊服,在蚊帳里倒頭就睡,休息三四個小時馬上繼續(xù)趕赴下一個救災點位,這就是他們四天救援工作的常態(tài)。
患難之情令人動容
在緊張的搶險過程中,也有許多令冉翔動容的瞬間。例如在當?shù)赜龅皆S多華人,當他們發(fā)現(xiàn)眼前的救援隊來自中國,許多人沒說幾句就“哇”地一聲哭了出來?!翱吹酵鈬木仍犖覀冃睦锼崴岬模F(xiàn)在自己的親人們終于來了!”一位華人對隊員們說。

上海市寶山藍天救援隊隊長冉翔。曹博文 攝
由于翡翠產業(yè)發(fā)達,曼德勒的人口中不少是華人,在地震中多有傷亡,財產損失也非常嚴重,但只要遇到中國救援隊,還是會盡全力給予支援幫助。冉翔告訴記者,在現(xiàn)場最大的問題就是通訊不暢,手機信號時有時無,對講機又無法入境,最后通過當?shù)厝A人的幫助,設法找到了一批對講機解了燃眉之急。還有一家企業(yè)的十多位華人,全程跟隨救援隊提供協(xié)助,包括向導、翻譯、搬運裝備、提供冷飲、負責交通等等,并把最好的食宿條件提供給救援隊,讓他們安心救人,不太需要操心后勤問題?!拔覀冊編Ш昧藥滋斓母杉Z,盡量不給當?shù)靥砺闊?,沒想到居然吃上了熱騰騰的中餐,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非常難得,讓我們尤為感動?!?/p>
在救災現(xiàn)場,當?shù)氐木挼榘傩找矊χ袊仍犐斐鲈稚畋砀屑ぃ麄儼鸭依锏陌l(fā)電機、食物、工具都拿出來提供給救援隊。一位隊員告訴記者,一位當?shù)匕傩战o了他一根芭蕉,看他吃得很香,又回家把一整棵芭蕉樹上的幾十根芭蕉都拿來,硬要送給隊員們吃?!拔覀儧]有接受,因為他們自己也非常困難?!标爢T表示,雖然雙方語言不通,但深刻感受到了中緬兩國人民的“胞波情誼”。
另一個讓冉翔記憶深刻的細節(jié),是當?shù)赜⒂碌南狸爢T們。他們極度缺乏救災裝備,有人穿著拖鞋就沖進廢墟救人,這樣的精神讓冉翔似曾相識,全天下的應急救援人員心意相通,救死扶傷是跨越國界的共同語言。于是,上海救援隊除了協(xié)助他們開展救援工作外,還分享了設備和一些救災經驗。在撤離前一天,災區(qū)下起了大雨,在大量遺體未能處置的情況下,很可能會引發(fā)疫情。為此,冉翔給當?shù)鼐仍犔峁┝艘环莘酪呦麣⒁约八幤非鍐危數(shù)叵啦块T領導也找到他長談了一個多小時,針對搶險救災以及后續(xù)工作開展交流,并向救援隊贈送了徽章與肩章,這意味著當?shù)叵啦块T已經將隊員們視為出生入死的同袍,代表了最高的認可與感謝。
跨國救援收獲經驗
4月5日,上海市寶山藍天救援隊全體隊員圓滿完成任務,從泰國清邁返滬,結束了為期一周的救援工作。在十多個點位搜救排查任務中,救援隊總共排查廢墟面積超3.5萬平方米,作為正規(guī)應急力量的補充,有力支援了當?shù)乜拐鹁葹墓ぷ鳎渤浞终宫F(xiàn)了上海民間救援隊的專業(yè)素養(yǎng)與精神面貌。
“雖然很遺憾沒有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生還者,但我們的工作依然非常關鍵,在第一時間排查了關鍵點位,不僅是給當?shù)厝罕娨粋€交代,也為救災工作的提速打下基礎。”冉翔表示,最重要的是所有隊員都平安歸來,這依賴于充分的后勤保障、與當?shù)鼐仍α康耐献鳎约昂笈_應急管理系統(tǒng)的有效運用。
在救援隊總部,記者看到了由該救援隊開發(fā)的應急管理系統(tǒng),所有搶險人員的位置都能顯示在地圖上,可以直接通過隨身拍攝裝置看到救援現(xiàn)場的實時畫面,每天的搶險日志也能被及時上傳,在系統(tǒng)上得以體現(xiàn)。通過該系統(tǒng),遠在上海的后方支援團隊可以及時掌握前方隊員的動態(tài),給予安全保障,提高指揮調度效率,甚至在必要時給予實時技術支持。

緬甸曼德勒救援現(xiàn)場。采訪對象供圖
這一系統(tǒng)只是眾多先進裝備中的一環(huán),在隊部倉庫,剛從救災現(xiàn)場運回的裝備經過消殺正在晾曬,可以看到不少非常先進的救援設備,例如礦山勘探級別的生命探測雷達,可打70米深的鉆頭、蛇眼內窺鏡、便攜X光機、電動錘鉆機、電動破拆剪切設備、無齒鋸等等,這些設備在多次救災搶險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我的感覺是,今后科技裝備將越發(fā)成為搶險救災的決定性因素,機器人、人工智能、無人機將被大量運用,靠人力硬拼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冉翔說,通過這次跨國救援,他也發(fā)現(xiàn)了技術和機制上依然有一些需要提升的短板,例如在基礎設施薄弱、信號不佳的地區(qū)救援,保障通訊必須被放在首位,不能指望所有的國家地區(qū)都能像中國有著完備的信號網絡,今后再遇到類似的情況,需要提前做好準備。此外,他們發(fā)現(xiàn)跨國搶險救援中,前期溝通協(xié)調成本也非常高,如何做好預案形成機制,盡量提高應急響應速度,也是今后需要研究探索的方向。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李一能
視頻 | 曹博文
編輯 | 顧瑩穎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