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年人,在刷短視頻,明明自己已經(jīng)是個老油條了,卻還是會在某個溫暖的角落破防。
讓他們破防的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是最近網(wǎng)上一對陜西的51歲夫妻,這對夫妻忽然成了160萬孩子的電子爸媽。

他們的視頻里,永遠在對著屏幕里的“孩子”說話:
“我的孩子,今天開心了嗎?”
“不管怎么樣,回家有爸媽呢!”
“你已經(jīng)很棒了,別難過。”
這對夫妻其實都是普通人,甚至從小吃過不少苦,但他們拍的視頻里,卻從來不吼不罵,總是耐心溫柔。
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大道理,也沒有拿腔拿調的雞湯,只是用最簡單的話語,讓無數(shù)網(wǎng)友在屏幕前紅了眼眶。
有網(wǎng)友淚目:“我爸媽不慣我,還有電子爸媽慣著我!”
有人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是不是太矯情了,居然能因為幾個陌生人的視頻感動到淚崩?

但事實是,很多人真的很久沒有聽到這樣溫暖的話了。
《原生家庭》這本書里提到,人的成長經(jīng)歷,會影響他對世界的基本認知。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習慣了被否定,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做什么都不夠好;如果他習慣了被忽略,他長大后可能會不自覺地隱藏自己的需求。
而現(xiàn)實里,太多人從小到大都沒被好好夸過。不是所有人都會說“你很棒”,但批評倒是隨時都能來一嘴:
“你考這么點分,以后掃大街去吧?”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
“別矯情,哭什么?”
所以,當一個陌生人,哪怕是屏幕里的叔叔阿姨,認真地說一句:“孩子,爸媽覺得你已經(jīng)很努力了”、“ 我的孩子,我不慣誰慣啊?!?/p>
這一刻,很多人突然覺得自己也被世界溫柔以待了。
51歲夫妻,160萬“孩子”
潘虎乾和姜秀平原本只是想記錄生活,沒想到隨便發(fā)了幾條視頻,居然意外走紅。
他們的評論區(qū)每天都擠滿了網(wǎng)友:
“爸媽,我今天被老板罵了。”
“爸媽,我考砸了?!?/p>
“爸媽,我好想家。”
更神奇的是,這對電子爸媽居然真的會回復!他們會認真地安慰,每天一遍遍地說:“沒事的,都會過去的?!?/p>
他們的視頻,有一種讓人淚目的魔力。比如有一天,他們拍了一條內(nèi)容:“孩子,想吃什么記得買,別舍不得。”
下面有個網(wǎng)友評論:“爸媽,我過生日了,想吃蛋糕了?!?/p>
結果,第二天潘虎乾就拍了一條視頻,甚至準備了一個過生日的驚喜,小蛋糕上還插著一支蠟燭:
“來,爸媽給你買了蛋糕,咱們一起過生日?!?/p>
有人說,這是電子親情,是人造的溫暖。
但溫暖是不是真的,只有心知道。
為什么電子爸媽這么受歡迎?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p>
許多人成年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活在小時候的陰影里。
有些人總是害怕出錯,因為小時候一犯錯就會被罵;
有些人不敢向人求助,因為他們的需求從小就不被重視;
有些人害怕麻煩別人,因為他們總是被說“懂事點,別讓爸媽操心”。
長大以后,大家開始理解父母的苦衷,也知道他們不是故意冷漠,可心里那個缺口,依然在。
電子爸媽填的,就是這個缺口。
他們的溫柔,不是夸張的、不切實際的溺愛,而是普通家庭里,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一點點善意。

當然,有人會說:“視頻里說幾句暖心話就夠了?現(xiàn)實中當爸媽哪有這么容易?”
的確,做父母不容易,沒人天生就會教育孩子。
但真正的愛,不是控制,不是打壓,而是讓孩子能在這個世界上,活得輕松一點。
潘虎乾和姜秀平,可能并不能真正代替誰的父母,但他們用短視頻,讓很多人有了一種錯覺——這個世界上,還有人愿意溫柔地對待自己。
而有時候,這種錯覺,就是一種救贖。
-The End - 作者-李眉 圖片源自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