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山學派楊元相、鴻翎[臺]、劉晉元、時勇軍、李閩山、楊瑾、李意敏等誠摯推薦

后山:崆峒山『原創(chuàng)』
后山:崆峒山-《任見·莊園擷葉》選

黃帝是個好皇帝,他坐了十九年皇帝之后,老百姓尤其稱贊他是個好皇帝,說沒有黃帝就沒有安居樂業(yè),甚至沒有風調雨順。

但是,黃帝想更上一層樓,當個更優(yōu)秀的皇帝,把天下治理得更好一些,就前往崆峒山,向得道者廣成子問計。

黃帝登上崆峒山,但見云霧繚繞,霞光彌漫,青松立地,翠柏接天,好一派醉人心脾的仙境啊。廣成子坐在山巔閉著眼睛養(yǎng)神兒。

黃帝小心趨行向前,問道:“我聽說您已經(jīng)得了大道,敢問什么是大道的精髓?我想知道這個,然后用它來滋潤莊稼的生長,養(yǎng)活普天下的老百姓。”

廣成子微微睜開了眼睛,對黃帝說:“你詢問的,不過是形而下的東西,你想掌握的,不過是那些形而下的東西中的渣子。”

黃帝愣了,本人也是一世英名啊,沒想到廣成子是這樣看他的。

廣成子繼續(xù)道:“自從你上臺以來,天上的云氣,往往還沒有聚集到一起,雨便胡亂地灑下來了,地上的草木葉片,往往還沒有發(fā)黃,就倉促地落掉了,太陽失卻了往昔的光輝,月亮消去了以前的色彩。你以短淺的目光和粗陋的才智治理天下,還說什么大道呢?”

廣成子的話不是評說,不是教誡,而是譏刺和不屑了。

黃帝畢竟也修煉日子不少,忍性還是有的。沒有跟廣成子爭執(zhí),退身下山,回到了宮廷。冷靜下來,細細思謀,覺得廣成子有道理。一個人沒有得道,只能用庸常的智謀來治理天下,而用庸常的智謀治理天下是勞而無功、白費精神的。想好了,就毅然辭去皇位,到荒野僻地修建了一間茅草房,獨自一人住在其中,封門閉戶,潛心靜修。

三年之后,黃帝修養(yǎng)有成,又登上崆峒山訪問廣成子。

這一次,廣成子頭枕大石,腳蹬茅草,在一棵大樹下睡覺,不過他沒睡著。黃帝使膝蓋咯噔咯噔地挪到廣成子身前,一拜一拜又一拜,然后小心翼翼地說:“我今天來請教大道的精髓,不是為了統(tǒng)治百姓、滋養(yǎng)莊稼,而是為了提升自我,追求長壽。請告訴我吧!”

廣成子這才抬起眉眼,高興了,說:“好啊,好??!來來來,坐這兒,我告訴你大道的精髓。為了講得更清楚,為了讓你牢牢地記住,我吟誦一首詩歌?!?/p>

至高的道,它的精髓,

不惟深遠,而且曖昧。

至大的道,它的極致,

不惟厚重,而且沉寂。

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堅守散淡,保持清靜。

莫勞形體,無為無爭,

無所用心,神形自寧。

陰陽之氣,各居其所,

天地萬物,各司其政。

至高至大,道其惟一,

堅守內(nèi)心,靜默自身。

各能如此,和諧相生,

百和之境,萬物昌盛。

(注:此詩著作權屬于任見。)

廣成子說:“照這詩歌所說的去做,一切都可以有了,長生自然不在話下。我已經(jīng)活過一千二百多歲了,你看得出來嗎?我就是堅守寧靜,來頤養(yǎng)人生的。”

黃帝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過了老半天,才說:“廣成先生,您是真正的得道者,您會與天齊壽,長生無盡。”

廣成子繼續(xù)說:“獲得道的人,上可為皇,下可為王,丟失道的人,上為光所熔化,下成細埃微塵。一般的人都會死去的,得道的人將永生?!?/p>

黃帝一路上默默地背誦著廣成子教給他的詩歌,回到了自己的茅草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