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剛剛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的許世友,向中央軍委遞交了辭呈。鄧小平當時提出了一個口號——把未來交給年輕人,許世友此舉也算是率先響應,從此開始了晚年的離休生活,住進了中山陵8號,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院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世友住在這里以后,生活十分簡樸,在吃穿上也從來不講究。對于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許世友而言,如今吃什么都很幸福,因為當年革命期間,吃的肯定沒有現(xiàn)在好。所以,許世友離休期間,無論廚房給他做什么,他從來不會挑挑揀揀。

但也不能因此就說許世友將軍對什么都不在乎,因為許世友很在乎一樣東西,那就是酒。許世友與酒的故事多如繁星,寧可不吃飯,那也一定要喝酒。尤其是茅臺酒,可謂是許世友的最愛,即便離休以后醫(yī)生勸他要戒酒也完全無用,每天飲酒是生活必須,來客人請客喝茅臺酒也是雷打不動。

“酒神將軍”

許世友對酒有多鐘愛?當年當紅軍時,團以上的首長都配挑夫。別的首長挑夫的擔子里,不是裝的行李,就是裝的書報,但許世友的挑夫擔子里,卻裝的全是酒。但挑夫只能負責行軍期間挑酒,平日里工作可不會跟在許世友身邊,往往會耽誤許世友飲酒,這該如何是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此,許世友有自己的辦法,他專門帶了一個通信員負責給他帶酒,這樣他無論走到哪里,通信員都能跟在身邊,自然也就解決了隨時可以喝酒的問題。但當時軍中有規(guī)定不許飲酒,因為飲酒容易醉酒誤事,許世友這么做就沒人管嗎?

說起這件事兒,當時在紅四方面軍還真有人將此事上報給了總部。只不過當時徐向前和陳昌浩聞言都只是笑笑,并未硬性要求許世友不許飲酒。其實原因很簡單,許世友的酒量大,這一點在軍中可謂是人盡皆知。

對于許世友而言,喝酒不僅不會醉酒誤事,反而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有人對許世友可以飲酒這件事鳴不平,但最終也沒什么結果,徐向前和陳昌浩只反問了一句話:“你有他的酒量嗎?”就讓對方再也沒話說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世友為何在喝酒這件事上能得到上級的力挺?一來是許世友的酒量大,無論怎么喝酒也很難喝醉;二來是許世友心中有數(shù),在大戰(zhàn)之前喝酒也會控制好量,沒有喝酒誤事的先例。

許世友打仗猛,喝酒更猛,從來不會拿著小酒盅細斟慢飲,往往都是倒?jié)M一大碗烈酒,端起碗一飲而盡才痛快。而且,許世友與將士們喝慶功酒時,總會提出一個特別的要求,必須要空腹先干一碗,然后才能吃菜,隨后各自的互敬互飲就不再干涉,但向他敬酒卻一定是要再干一碗才行。

革命的艱苦時期,許世友喝過很多酒,更多的時候是高粱酒或地瓜酒,因為這兩種酒農家釀造很多,許世友也就喝的最多。但若提及許世友最愛喝的酒,那一定是茅臺酒,晚年幾乎到了無茅臺不歡的程度。

鐘愛茅臺

許世友一生喝過多少瓶茅臺已經(jīng)無法統(tǒng)計,但他對茅臺酒的品嘗水平絕對很少有人可以相提并論。他有一次在京西賓館居住時想喝茅臺,但由于茅臺是貴重酒,所以被鎖在了酒柜之中。而掌管酒柜鑰匙的人又恰好外出,所以無法提供茅臺給許世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世友酒癮犯了,很著急喝酒,工作人員為了應付,便拿別的酒灌進了茅臺的空瓶子里。本來工作人員想先應付一陣子,等管酒柜鑰匙的人回來再上真茅臺,卻沒想到灌的酒剛送過去,就聽到許世友的怒喝聲:“你們怎么糊弄人?這就不是茅臺!”

可見,許世友對茅臺酒的喜愛程度之深。事實上,許世友在離休之前,喝茅臺幾乎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每日喝一瓶茅臺也成了許世友的習慣。

但等到許世友離休時,時間已經(jīng)來到了80年代,相比之前的物價而言,許多東西的價格都上漲了,茅臺漲價尤其快,不僅價格翻了三倍,從原來的4元一瓶漲到12元一瓶。最重要的是,茅臺酒的受歡迎程度越來越高,逐漸變得緊俏起來,即便有錢也很難買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許世友雖然是離休,工資待遇和之前的數(shù)額不變,但隨著物價的上漲,許世友的工資購買力自然也就縮水了。茅臺酒的價格既翻了三倍,而且又難以購買,往往需要加錢才能讓擁有的人轉手,許世友想要保證每天喝一瓶茅臺酒,來客人就要喝兩瓶茅臺自然就難了,這可咋辦呢?

解決難題

按照北京政治局委員的標準,江蘇省計委每月會給許世友提供6瓶茅臺,這6瓶供應雖然雷打不動,但對于酒量如海的許世友而言,卻還是杯水車薪,讓許世友十分郁悶。為此,許世友甚至派人去了北京,專程向北京求助,希望幫忙解決茅臺酒不夠喝的難題。

許世友將軍在六十年的戎馬生涯中,經(jīng)歷了九死一生,身經(jīng)百戰(zhàn),如今晚年生活想喝點酒卻不能如愿,立刻就引起了重視。為此,向守志專門讓南京軍區(qū)司令部的管理局局長跑了一趟深圳,讓那邊每月提供五箱茅臺酒給許世友,這才解了許世友缺酒喝的燃眉之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件事當時在軍中傳播開來,很多許世友的故交和老部下都聽聞了此事,他們紛紛登門探望老首長,不論是誰都帶會帶一瓶茅臺當禮物,讓許世友十分開懷。但許世友不會把酒留下獨享,必然會宴請?zhí)酵耍瑫r開兩瓶茅臺酒與客人共飲,仿佛回到了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

如此一來,熱情好客的許世友暢飲的時候更多了,茅臺酒又開始捉襟見肘起來。但無論茅臺酒多么緊缺,茅臺酒價格如何漲,許世友始終堅持來客必須用茅臺酒招待,哪怕自己缺茅臺喝也要如此。

為了滿足許世友有酒喝的愿望,身邊的工作人員幾乎挖空了心思,最終還真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南京軍區(qū)的西村農場釀造的糧食大曲灌入茅臺酒瓶里充當茅臺酒。這種糧食大曲產自當?shù)?,口感神似茅臺,價格要低廉不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細心的讀者朋友此時就會疑惑了,此前又不是沒人用這個辦法應付許世友,當場就被戳穿了,有什么用呢?其實,工作人員的辦法與此前應付許世友的辦法還是有區(qū)別的,那就是他們會將灌有糧食大曲的“茅臺酒”給到訪的客人喝。

雖然客人們也都能喝出來酒的味道不對,但大家也都明白工作人員的苦心,自然也就沒人戳破這層窗戶紙。而許世友自己飲用茅臺酒,每月的供應也就夠用了,大家總會其樂融融,也算是解決了許世友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