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數(shù)約:3046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jié):
01、自我家庭治療:一場沒有終點的持續(xù)成長之旅
02、不同階段,自我家庭治療的側重點也有所區(qū)別
03、“自我家庭治療”能糾正孩子的性格、人格問題
04、父母要終生學習,成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
01、自我家庭治療:一場沒有終點的持續(xù)成長之旅
很多父母上有老,下有小,上班當“牛馬”,下班做家務,每天累成狗。
要是孩子還不幸被診斷抑郁癥、雙相障礙等精神心理障礙,父母簡直就要崩潰了。
但在這時候,連“崩潰”也是一種奢望。父母要是崩潰了,孩子咋辦?

此圖為AI生成
所以,這些爹媽還得咬緊牙關,振作起來,一邊帶著孩子尋醫(yī)問藥,開啟看病“長征路”,一邊瘋狂搜資料,每天做的夢都是孩子啥時候能好起來。
在探索過一段時間之后,有些父母終于“開竅”了,有意識地開展“自我家庭治療”。
他們每天一睜眼,腦子就開始轉了,“我今天要怎么跟孩子相處”“我要改掉什么壞毛病”“情緒一定要穩(wěn)住”……
很多父母真的改善了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但這是他們每天精神緊繃,提心吊膽,付出了很大努力換來的!
好在,父母的努力沒有白費。
經(jīng)過一段時間“自我家庭治療”,孩子的病明顯好轉了,起碼不自殘了,也不會動不動就說“活著沒意思”了。父母終于松了口氣。
有些父母這時可能會問:
孩子都好轉了,“自我家庭治療”是不是就能結束了?到底有沒有個“療程”啊?”
對于這個問題,直接上答案:
自我家庭治療壓根就沒有“療程” ;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越來越好,就得永遠都在進行“自我家庭治療”的路上。
不過,父母們也不用那么絕望。
如果你真的把“自我家庭治療”堅持下去了,它慢慢就成了你的習慣了。
那時候,你們不用精神緊繃、刻意進行,它也會“自動”運轉下去,成為一個好習慣。
而且它會源源不斷地回報你和你的孩子,簡直是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投資”。
02、不同階段,自我家庭治療的側重點也有所區(qū)別
孩子處在不同階段的時候,“自我家庭治療”關注的重點是不一樣的。
比如在孩子病得比較嚴重的時候,都火燒眉毛了,病情再不緩解的話,孩子就要出事了!
父母就必須趕緊學習精準精神心理學的高效知識,盡快找到適合孩子的康復路線圖。
最最起碼的,父母要知道孩子的病到底是怎么來的,要盡量不激活孩子的心理創(chuàng)傷,讓孩子的情緒相對平穩(wěn)一些。
在這個階段,往往是父母們覺得最累、最吃力的時候。
因為他們必須克制自己那么多年來的行為習慣,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還得了解那么多治療方法的利弊,對比不同的醫(yī)院和大夫,千頭萬緒都得父母來理。
等孩子的病情穩(wěn)定一些了,父母就得深入“挖掘”了。
要盡量搞清楚孩子有哪些主要的病理性記憶,尤其是疊加性心理創(chuàng)傷,然后想辦法修復,能修復多少是多少。
就像天花板漏水了,你光拿幾個桶接著,是暫時能緩解問題,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漏水的源頭,把洞給補上。
父母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揪出具體的錯誤和事件,一個一個地去修復、改變。
還能彌補的,父母就趕緊彌補;已經(jīng)彌補不了的,父母起碼要誠懇地對孩子道歉,從此改變方式;有些老毛病一時改不了的,要愿意接受孩子的批評和督促。
03、“自我家庭治療”能糾正孩子的性格、人格問題
在進行“自我家庭治療”的時候,父母還得多留個心眼兒:
有時候,孩子看起來病情好轉,甚至開開心心的,似乎病好了!但這很可能是短暫的,甚至只是假象!

此圖為AI生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