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guān)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引言:

飾品的存在,豐富了社會成員對于美的感知,也從某種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審美意趣的發(fā)展。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美不僅是女性的特權(quán),也不應當成為社會對于女性的刻板印象。

事實上,在我國早期古代社會中,男女都有佩戴飾品的習慣。普遍在女性當中流行的飾品是耳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國古代的耳飾文化,看似范圍較小,實則細節(jié)卻很多。耳飾從最開始的追求美麗的工具,逐漸變成了封建社會成員身份地位的象征。

當然,除了耳飾之外,我們現(xiàn)代觀眾在清宮劇當中還能看到許多其他飾品的存在。這些飾品頻繁出現(xiàn),意義非凡,有著不同的含義和用途。

耳飾文化究竟有著怎樣的演變?清朝貴族飾品又有著怎樣的細節(jié)和門道?

耳飾文化,演變過程

社會學家在觀察社會成員的生活習慣時,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耳飾成為了社會女性的一種外在化性別特征,十個女性中,大約有6到8人有佩戴耳飾的習慣或是愛好?!?/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話有失偏頗,畢竟耳飾是男性和女性都可以佩戴的飾品。我們必須承認的是,現(xiàn)代社會的許多男性耳朵上都有耳洞的存在。

佩戴耳飾,并非女性的性別象征,更不能成為刻板印象當中的一種。

這句話也并非全無道理。從人數(shù)比例上來看,愿意佩戴耳飾的女性的人數(shù)確實比男性要多。

現(xiàn)代社會,氛圍十分寬容,男女都能自由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中國古代社會,每位社會成員的行為都必須在框架之內(nèi)進行。

社會不允許男性佩戴耳飾,耳飾最開始出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當中,也不是作為美麗飾品而存在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根據(jù)現(xiàn)存的歷史資料記載,原始社會的人們根本沒有關(guān)于耳飾的認知和意識。在他們的社會規(guī)范當中,只有罪大惡極之人才會在耳朵上轉(zhuǎn)動,佩戴沉重的東西。

也就是說,在早期社會,耳飾是作為一種懲罰而存在的。

這是因為,人的雙耳都是相當脆弱的。一般情況下,隨意在耳朵上打耳洞,人們是會感受到明顯的痛苦的。而且,一旦傷口化膿感染,在沒有抗生素的社會中。當事人或許就只有死路一條。

所以,沒有人會主動選擇打耳洞。犯罪之人,才會被動接受懲罰。

而且,他們佩戴的也并不是美麗的耳飾,而是沉重的木石等物質(zhì)。

我們的耳朵是無法承載過于沉重的負擔的,一旦耳朵上有東西在不斷向下墜,那耳朵也會一起被重力拉扯。而這個過程,是無比煎熬和痛苦的。根據(jù)文字記載,其殘酷程度甚至不亞于凌遲之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時候,罪人耳洞所在的地方會直接被扯穿。有時候,他們的耳朵會整個被沉重的懲罰之物給拽下來。可想而知,這個場面是非常血腥的。

我們很難想象,現(xiàn)代社會廣泛受人喜愛的耳飾,最早出現(xiàn)的原因竟然是懲罰犯人。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認知也發(fā)生了轉(zhuǎn)變。他們漸漸發(fā)現(xiàn)耳朵上佩戴特殊的飾品,往往能夠起到修飾臉型、突出五官優(yōu)點、協(xié)調(diào)整體氛圍的效果。也就是說,它可以作為一種愛美工具而存在。

女性的感性思維是十分突出的,所以她們總是天然地擁有追求美麗的態(tài)度和能力。

當她們意識到耳飾可以修飾容貌,使她們自己變得更為靚麗時,她們當然會開始研究外形更加美麗、線條更加流暢、負擔更小的耳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一時期,耳飾的作用便發(fā)生了改變。它從最開始的懲罰工具,變成了后來的愛美工具。

由于社會刻板認知的影響,人們只允許女性去追求美麗。至于男性,這個群體一般是耳飾的絕緣體。

最開始出現(xiàn)的作為容貌加分項的耳飾,其制作材料相對昂貴,而且花紋也比較復雜,制作工藝也有一定的難度。

所以耳飾的成本較高,只有貴族家庭的女性才能夠自由佩戴。更有甚者,還能直接去相關(guān)的店鋪定制耳飾,服務十分人性化。

愛美是不因為女性自己的社會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的,就算是貧苦家庭的女性,她們負擔不起愛美的成本,她們也可以產(chǎn)生追求美的欲望和態(tài)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了迎合更為廣闊的市場潛在客戶,耳飾的制作商們開始生產(chǎn)不同種類的耳飾。面對貴族女性時,他們當然會拿出制作精美、價值高昂的耳飾。但面對平民百姓時,他們也能拿出成本較低但也足夠美觀的耳飾。

所以貴族女性佩戴金玉耳飾,平民女性佩戴玻璃耳飾,這也沒什么本質(zhì)的區(qū)別。女性對于審美意趣的追求,在其間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漸漸地,耳飾面向大眾流行。而后,它便承擔起了劃分社會等級地位的職能。這份職能是人為賦予的,但也是順應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結(jié)果。

通過耳飾的種類,人們能夠一目了然地分辨出女性以及其背后的丈夫、父親和兒子所處的社會地位。即使在同一個家庭當中,不同身份的女性佩戴的耳飾也會有所不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社會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那些擁有一定經(jīng)濟能力和權(quán)勢地位的男性,可以在迎娶發(fā)妻以后,繼續(xù)娶回別的女性,這是社會規(guī)則所默許的。而他的后院,當然就是眾多女性生存的天地。

她們之中,身份地位最為尊貴的自然是女主人,也就是占據(jù)了妻子身份的女性。

她佩戴的耳飾最為華貴,通常與她的項鏈、瓔珞和戒指等飾品配套出現(xiàn)。至于其他妾室,她們的身份地位較低,便會根據(jù)受寵愛程度的不同而佩戴不同級別的耳飾。

古代人們所強調(diào)的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思想,同樣也在耳飾文化中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玉制飾品,男女皆佩

在社會成員的共識當中,耳飾是女性獨有的飾品。但是,并不是所有飾品都只適用于女性。事實上,有些飾品是男女都可以佩戴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在觀看清宮劇的時候,應該就能夠發(fā)現(xiàn)這一現(xiàn)象。比如經(jīng)典的清宮劇《甄嬛傳》,其中的男性人物和女性人物都會有飾品在身。只要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他們便不可能徹底拒絕飾品。

而在歷史上的清朝,最受人們歡迎的制作飾品的材料,大概就是玉了。玉代表著高尚的品質(zhì),代表著純粹的追求,也代表著通透的內(nèi)心。

所以,玉在不少中國人心中,都有著非同一般的地位。佩戴玉飾,當然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事情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話不僅可以用來形容素雅的美人,還可以用來形容優(yōu)質(zhì)的玉石。玉制飾品,獨得清朝貴族的歡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些平民百姓,也需要通過佩戴玉飾來裝點自己的門面,好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寒酸。

清朝的寒門學子,他們在進京參加科舉考試之前,都會花費辛苦攢下的銀子,購買一枚處于自己能力范圍內(nèi)的玉飾。

它可以是戴在脖子上的玉佩,也可以是佩戴在腰上的環(huán)佩。只要身上有玉,他們便覺得自己更有自信

不同家境的學子,他們的購買能力是不同的。所以從大家身上的玉飾上,人們也能清晰地分辨出此人的社會地位。

至于清朝宮廷當中的皇帝、阿哥和王爺,他們身上佩戴的玉飾種類也更為繁多。一般情況下,他們都會在自己的腰帶上掛一枚玉墜,是為腰佩。此舉既是為了展現(xiàn)身份的尊貴,也是為了附庸風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當中,人們對玉總是有著特殊的感知和感情。人們認為,只有君子才能夠佩戴碧玉。

通常情況下,皇帝佩戴的碧玉上面,都有著龍的花紋。普天之下,只有皇帝才有資格佩戴龍紋玉佩。其他王公貴族,可以選擇佩戴蟒、虎、豹等不同種類的花紋。

而皇宮當中的妃嬪和公主,同樣對玉制飾品情有獨鐘。

她們幾乎人手一只玉鐲,有人甚至還會把玉鐲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比如有的公主,會將玉鐲當成自己身份的信物。

《甄嬛傳》這部電視劇當中,皇帝經(jīng)常會把玉鐲當成賞賜品,隨手賞賜給后宮諸多的嬪妃。這個行為看起來隨意,但實際上卻大有講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宮最是看重身份地位,所以皇后擁有的玉制飾品,其成色必定是最好的,通體干凈,晶瑩剔透。而其他妃嬪的玉制飾品,或許就會摻雜一些雜質(zhì)。

不過某些格外受皇帝寵愛的妃嬪,在玉制飾品的選擇上便有些特權(quán);這就得依實際情況而定。

指尖護甲,象征尊貴

另外,我們還能在清宮劇當中看到,太后、皇后、長公主、貴妃等女眷,她們的手指尖都會戴上長長的護甲。一般情況下,護甲都是由貴重金屬制作而成的。

女眷們會把護甲戴在自己的無名指和小指上,因為在處理一些個人最基本的生活事項時,她們根本用不上這兩根手指。所以,護甲的存在也能凸顯她們的養(yǎng)尊處優(yōu)。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實際上,清軍剛剛?cè)腙P(guān)之時,佩戴護甲的習慣還沒有在后宮當中流行開來。滿族女性大多開朗,并未拘泥于一些細節(jié)上的美觀問題。

不過隨著待在中原大地的時間不斷增長,她們逐漸學會了一些中原地區(qū)的文化和習俗。

在中華文化中,女性是非??粗刈约旱纳眢w的,包括身體的每一個細節(jié)部位,都會得到她們的重視。古人也同樣認為,手就是女人的第二張臉,所以,古代貴族女性對手部保養(yǎng)極為重視。

佩戴護甲,就是因為她們要保護自己的纖纖玉指,保護青蔥一般的手指尖。只有這樣,她們才能夠在男性面前,展現(xiàn)自己最好的狀態(tài)。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女性對容貌的過度關(guān)注,對身體各部位的美觀程度的重視,本質(zhì)上其實反映了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規(guī)訓。

在男性視角的凝視下,追求各種意義上的美,仿佛成為了女性與生俱來的責任。

結(jié)語:

不管是耳飾文化,還是其他的飾品文化,其背后反映出來的,其實是男尊女卑的社會本質(zhì)。

當男性需要女性展現(xiàn)出柔美的一面時,女性就應當以此為己任,不斷提升。只有跳出這一怪圈,女性才能真正得到解放。

參考資料:

《中國通史》

《明清大事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