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去信陽參加了大學同學的婚禮,雖然我們都是河南人,但這次還是給了我足夠的震撼。
其實在大學的時候,朋友給老家打電話,我們通常都是聽不懂的。信陽這個城市一直以來在河南都是一個比較神奇的存在。然而我們畢業(yè)這么多年之后,第一次見面,我去了信陽,本來以為能帶回來毛尖,卻沒有帶回來。從信陽帶回來的東西,感覺和河南是不沾邊兒。
等我了解了一下信陽這個地方,發(fā)現(xiàn)他真的是與眾不同。

1.
我們都是在鄭州讀的大學,在這里,基本上都是河南的人,我們宿舍有一個是信陽的人。
本來以為沒有出省,大家說的語言都差不多,但是我想錯了,因為信陽這個地方的方言真的不是你說說能聽懂就能聽懂的。
每次他給老家打電話,我都感覺到他的語言像是加密了一樣。
大學畢業(yè)之后,我們就各奔東西,也很少聯(lián)系。
直到前段時間他要結(jié)婚,我們就去了信陽。
說實話,第一次去信陽給了我極大的震撼。

我們是從河南商丘出發(fā),到信陽也就是200多公里的路程。
我以為去到信陽會能看到大山,可能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然而從商丘出發(fā)到信陽,這一路上,幾乎沒有什么明顯的變化,全都是莊稼地,全都是大平原的感覺,連個小土包都沒有見到,視覺沖擊上沒有一點波瀾。
就像是在老家一樣。
可是信陽這個地方,它又很不一樣。
信陽很分散。

信陽這里靠近安徽的阜陽、六安,還有武漢的黃岡、襄陽等地方。信陽橫跨了淮河,而淮河正是南北的地理分界線。
所以它又是北方城市,又是南方城市。
比如說信陽南方的城市是新縣、光山常年多雨潮濕,適合種水稻,而且和湖北的北部比較接近。
而信陽的北面又接近于溫帶氣候,種小麥比較多,感覺更像是河南的感覺。

2.
我們到了地方之后和當?shù)厝苏f話,因為我朋友是固始的這個地方,離商丘還算比較近。
他們的方言仔細聽,倒是能夠聽得懂一些。

我們坐下來聊天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信陽這個地方還真的很特別,畢竟信陽是地處河南、湖北、安徽三省的交界地方,他們每個地方的方言都不一樣,尤其是不少地方離武漢比較近,可能去鄭州需要一個半小時,去武漢只需要40多分鐘,所以信陽的人去武漢的概率要比去鄭州的概率大一些。
網(wǎng)友總是調(diào)侃說,經(jīng)濟是來自于武漢,但是行政又歸屬到河南去了。
也有不少人覺得信陽是半個湖北人,因為他和鄭州離得還是比較遠的,在方言、飲食甚至是習俗等多個方面都有那么一點點差異。
固始這個地方也是令我很意外的。
我們都知道固始的特產(chǎn)就是固始鵝肝。

但我以為我臨走的時候會帶走信陽毛尖,然而并沒有帶走,而帶走的是大米。

他們這里結(jié)婚會準備很多大米,給每個前來參加婚禮的人分兩袋大米。
其實說實話,河南在我的印象中還是以種小麥為主,這里竟然種著大米,倒是有安徽的那種感覺。
拎回來的大米,領(lǐng)回來的固始鵝肝這一點讓我還是很意外的。
更讓我意外的是,在這里我竟然能夠吃到比武漢更為正宗的熱干面和比安徽更正宗的安徽板面。
一時間讓我十分的割裂。



3.
這里的接親和我們老家的接親還不一樣。
我們老家接親是早上來到新娘家接親,中午12點舉辦完儀式之后就開席。這里的接親很特別。
首先在結(jié)婚的前一天晚上,男方會過來一群人送一些東西,在凌晨的時候再到新娘家把新娘給接走,讓新娘在新郎家睡會兒覺,等到天亮之后大概10點多的時候,男方再派車上女方家里,把女方的親戚接到男方家里面,然后就是舉行儀式。他們這里據(jù)說是最熱鬧的一天就是結(jié)婚前的前一天,因為他們會辦很大的盛宴,而到真正結(jié)婚的這一天,只有至親的人在吃流水席。

這和我們其他地方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結(jié)婚就只有一天的時間,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在這一天。
但據(jù)說他們是3天,而且他們的餐飲文化和我們這里也不一樣。
像商丘這一塊,講究的是八大件,像雞鴨魚肉、肘子等等都要上,但在他們那里并沒有這些。
當時我和其他的朋友就說,如果不是說這是來參加婚禮的,真的看不出來這是婚宴,倒是有一種家庭聚餐的感覺。



信陽這個地方很特別,方言、飲食也是都接近湖北,但偏偏又是一個河南城市。
來到固始這里,從飲食文化、接親、方言等方面都讓我很意外。
十里不風百里不俗,這句話真的一點沒錯!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