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澎湃新聞·私家歷史與抗戰(zhàn)文獻數(shù)據(jù)平臺合作,推出“抗戰(zhàn)回望”系列,選取抗戰(zhàn)期間的報紙、圖書、日記等史料加以介紹,希冀帶領讀者前往歷史現(xiàn)場,觸碰抗戰(zhàn)時中國軍民的精神與生活。

本文介紹一份由我軍翻譯的日軍文件,名為《華北方面的日寇戰(zhàn)術》。這份日軍文件所反映的更多是八路軍的對日抗戰(zhàn)。

該書缺封面、封底、書名頁與版權頁,同時目錄頁有一定破損,僅可從目錄頁判斷出該書的題名為《華北方面的日寇戰(zhàn)術》,無法得知該書的編譯者、出版者與出版時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該書目錄頁部分破損

但是,根據(jù)該書的內容可以判斷出,這本書系出于1939年八路軍在大龍華戰(zhàn)斗中繳獲的“兩箱多日軍文件”中的《關于剿‘匪’與警備的指針》,其由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頒發(fā)于1939年3月6日。當時,聶榮臻即稱“你們繳獲的這批文件很重要,比繳獲敵人幾百支槍、幾門炮的勝利還大!”并且,不惟毛澤東亦認為這些文件十分重要,中共后來“制定的一些對敵作戰(zhàn)方針、原則,有的就是參考了這些文件”。

這一說法并非沒有來由,不久后,這本書的主要精神便見諸左權的講話中,并發(fā)表在《新華日報》(華北版)、《八路軍軍政雜志》上。在陳毅、王子野等人的講話中,亦不時引用這份文件。此外,這份文件被部分翻譯發(fā)表在八路軍的內部刊物上。文件起初繳獲時,由臺灣人劉秋金(起初在華北為日軍工作,后被八路軍俘虜,并成為八路軍的敵工干部)翻譯。不過,從該書原始館藏地來看,其很可能為重慶國民政府的出版品。

該書正文分為“在華北‘敵匪’之種類與其戰(zhàn)法的特點”、“‘剿匪’一般要領”、“實行‘剿匪’要領”、“關于警備”與“結論”五部分。此外,附錄包括“對于山地方面‘匪’團封鎖計劃”、“關于‘匪賊’討伐報告”與“牛島師團作戰(zhàn)命令與情報記錄”。

首先,日軍指出華北方面的抗日武裝主要包括國共軍隊、其他無固定歸屬的軍隊以及由以上各股勢力混合而成的雜軍。其中,“尤以共產黨系為最優(yōu)勢,而且為惡毒性”。這些軍隊的來源,則是中國軍隊的殘兵、地方警察、團隊與窮苦人民。繼而,該書指出這些抗日武裝大多數(shù)沒什么思想基礎,但是,“共產黨對于群眾是相當有組織和訓練,因此,對‘剿匪’的重心點,必須偏向共產黨系為最要緊”。

無獨有偶,岡村寧次亦認為:“地方軍,現(xiàn)雖由中央供給薪餉,但對效忠,未必滿分;可是對蟠踞在華北的共軍,由于其作惡多端,我抱有莫大的反感?!毙枰赋龅氖牵@里的地方軍指的是國民政府統(tǒng)轄的雜牌軍,岡村寧次所認為的“惡毒性”、“作惡多端”,自然反映了八路軍對日軍莫大的威脅。

接下來,該書認為“‘匪’軍的素質和裝備,相當優(yōu)秀,近于正規(guī)軍與土匪之中間”。(筆者注:依據(jù)內容來看,“匪”并不僅僅指八路軍)具體如下:

第一、“‘匪’軍有很周密的諜報網可以通訊”。只要是日軍駐扎的地點,一定有他們的密探。特別是在大城市,英、法租界則更加,因為有“第三國”的支持和援助。至于淪陷區(qū)與根據(jù)地,無論是偽政權的官吏還是兩地的百姓,為敵軍傳遞情報的,更不可勝數(shù)。特別是根據(jù)地的情報傳遞,“比電話有時還要快”。

第二、抗日武裝行動迅速,并善于利用晚上。故而,日軍認為“若在得情報后再行動作,已經是來不及了”。

第三、擅長游擊戰(zhàn)法。

面對這樣的中國軍隊,日軍決定如何應付呢?他們亦總結了如下幾條:

第一、應該積極、反復進行清剿,“使敵‘匪’住不得其所,安不得其時”。因為日軍認為,用微弱的兵力警備廣大的地區(qū),如果處于被動,則是完全沒有下手余地的。同時,抗日武裝則是一天比一天強大。此外,如果對于偽政權或是密探報告的情報,不即時進行清剿,“不但會使他們失掉對‘皇’軍的威信,而且相反的會使他們走向投靠‘敵匪’軍的途徑”;如果到一地駐防即予以敵軍以重大打擊,“往后無論對‘敵匪’和民眾施行工作,都有很大的順利”。

第二、因為圍殲抗日武裝需要“相當優(yōu)勢而近于正規(guī)兵團”,否則“敵人都從間隙處逃竄”。故而,需要用靈活的部隊,在不等的距離施以很快、奇巧的襲擊。

第三、用新的戰(zhàn)術。

第四、一定要殲滅,而不能“由一處驅逐到另一處”。

第五、實施“牛刀子戰(zhàn)術”,即集中兵力,靈活使用,利用交通等各機關,像牛刀子一樣,一下子給予很大的打擊。這一戰(zhàn)術的實施,如在“五一大掃蕩”中大肆運用,的確對根據(jù)地造成十分大的破壞。

第六、分散布置靈活進剿。具體來說,則是占據(jù)重要地點,直接顛覆抗日武裝的根據(jù)地,并以此為據(jù)點進而搜集情報、偵察敵情,為下一步作戰(zhàn)做好充分準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該書附有的地圖

在以上六條的基礎之上,日軍進一步總結了如下幾點:

第一、情報方面,日軍認為,無論是由特務機關、鐵道機關、新民會、宣撫班、密探與小股部隊還是由偽政權與密探提供的情報,它們“大部份把‘敵匪’方面的勢力夸大,普通是比實在數(shù)目多三倍或五倍,也有時多十倍的”。至于有的由根據(jù)地老百姓提供的情報,則更可能是抗日武裝炮制的假情報。此外,用信件或暗中報告的情報,可靠的很少,因為抗日武裝往往用這種方法“陷害”日軍所認為的“良民”與親日分子。這一觀察不唯對我們今天解釋歷史上的一些歷史事件有一定幫助,更提醒了學者在使用情報這類史料時必須十分慎重。

有意思的是,日軍認為,看老百姓的臉色和村莊的氛圍,即可判斷敵情。如果村莊可以看到婦女兒童,就算治安良好,如果村莊里只看到男的,而且臉上有很難過的表情,這時則必須警戒。

岡村寧次亦曾回憶,他在中國戰(zhàn)場上,判斷當?shù)刂伟睬闆r的好壞與日軍的風紀的根據(jù)是當?shù)厣倥膽B(tài)度:如果絕對看不到少女的身影,則是恐懼日軍的佐證,即治安不良;如果認為日軍的汽車通行很稀奇,而從窗戶眺望,即治安稍好;如果走出家門觀看,并滿不在乎地走在街上,則是治安良好。由此可見,這本書的這一說法倒是大體上與岡村寧次后來的回憶相互印證。

第二、要注意氣象觀測。

第三、在裝備上,不僅要在火力、速度、裝甲上加強,更必須使用化學武器。

第四、要選擇適當?shù)闹笓]官。

第五、需要注意保密。具體而言,在傳達進剿命令時,避免使用地方電話,用語則盡可能使用暗語。在開始行動之前,應將駐防地的內外交通遮斷,或者先往反方向前進。行動時,則應該盡可能利用晚上,并回避可疑的村莊。如果在路上遇到可疑的往來行人,則應該將其捕捉帶走。

第六、預防高粱地里的埋伏,可以利用軍犬。

第七、進攻方面,為了捕獲俘虜,如果對方將會逃避,可以預先估計其可能的退卻方向,集中主力向這個方向沖去。在白天利用其吃飯的時間,進行緊急的襲擊,亦可獲得成功。(關于捕捉俘虜,我們曾推送過《抗戰(zhàn)期間國軍如何捕獲、利用與對待俘虜?》一文)

第八、要注意抗日武裝包抄與襲擊自身的輜重部隊。并再次強調,“如果敵人處在主動時,利用毒氣就能得到完全勝利,對于此點,須牢記勿忘?!?/p>

第九、進剿過程中,常發(fā)生遭遇戰(zhàn),此時則必須先發(fā)制人。

第十、有關進攻村莊,“利用特種彈或毒氣為最好”,并須把一部分兵力埋伏在對手可能退卻的地方。

第十一、掃蕩村莊時,須注意抗日武裝可能把子彈、武器藏在炕底下、墻壁內與棺材里。

第十二、攻擊時,盡可能在黃昏前結束戰(zhàn)斗,否則對手一定會利用晚上撤退。如果對手逃走,則要堅決予以追擊,這樣連續(xù)幾天,則一定會收到相當成果。

第十三、要保持必勝的決心,對手如果更多,“射擊效果愈大”。

第十四、要注意節(jié)省子彈,特別是對于獨立作戰(zhàn)、被包圍的部隊而言。

第十五、指揮官必須善于把握部下。

第十六、指揮官不可過于信任部下的能力,而應該在出發(fā)前詳細討論、修正作戰(zhàn)任務。在戰(zhàn)斗之后,亦須檢討、講評經驗教訓。

警備、駐扎方面,日軍的規(guī)定沒太多特別的地方。在鐵道守備上,日軍強調需要掌握機動部隊,積極肅清鐵道兩側的抗日武裝,使之一日之內不能接近鐵道。晚上若在鐵路發(fā)現(xiàn)可疑的人,不發(fā)警告,即可射擊,否則不唯會將其嚇跑,更會反遭射擊。

宣撫工作上,日軍強調,不僅宣撫班本身要“特別端正,遵守紀律”,對于品性不端的翻譯與日本人,則要加以監(jiān)視。

有意思的是,為了防止部隊長期駐扎在一地,放松警惕并紀律松懈,日軍認為,一方面可以實行訓練,“方能得到群眾的欽佩,同時也能使‘敵匪’佩服”。同時,為了解決官兵的無聊,“可以栽種菜蔬或豢養(yǎng)雞豚等”。

總而言之,以上日軍對于進攻、守備的諸項規(guī)定,與日軍在其他戰(zhàn)場多少會產生不同,根本原因是因為日軍認識到此時的態(tài)勢是“以少數(shù)兵力在廣大地區(qū)上對于優(yōu)勢之‘敵匪’實行不斷的肅清”,故而在掌握民心,培植所謂的地方自衛(wèi)武裝同時,在進攻方面,日軍則需要通過不斷的襲擾、進攻與掃蕩來應對,否則抗日武裝很容易形成燎原之勢。故而,就這本書所反映的內容而言,中共后來所說的“人民戰(zhàn)爭”并非無的放矢。

同時,從其中日軍形諸文字的一些規(guī)定,諸如“不發(fā)警告,即可射擊”與頻繁出現(xiàn)的強調發(fā)射毒氣這些可以看出敵后作戰(zhàn)的殘酷性。至于在具體的文字之外的戰(zhàn)斗實態(tài),則只會更難以想象。

最后,戰(zhàn)時八路軍方面強調這份文件所反映的是日軍對付八路軍的對策,但是閱讀本書的完整內容就能發(fā)現(xiàn),一開始這份文件即指出日軍在華北的敵人是國共軍隊與華北地方游雜部隊。當然,這本書中也反映出日軍的確將八路軍看作在華北最難對付的敵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