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一位白須老道在蘇州集市擺攤算命,聲稱“鐵口直斷,十文一卦”。

這天,他遇到一位穿著普通卻氣度不凡的中年人。

兩人不過短短幾句話,老道竟說出對方“壽可至八九,若退位,還能延三年”。話音剛落,那人起身離去,走出五百米后,卻命侍衛(wèi)回頭取其性命。

再回攤位,道士已不見,桌上只留一封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街頭擺攤的道士,竟直言皇帝壽數(shù)

蘇州城東,一個小集市,干凈不大,但人氣十足。巷子兩邊賣餛飩的、磨剪子的、吆喝賣香的攤販此起彼伏。熱氣騰騰的餛飩鍋邊,是個穿著灰藍(lán)道袍的老道士,年紀(jì)六十上下,擺了三樣?xùn)|西:羅盤、銅錢、和一塊寫著“鐵口直斷”的木牌。

老道每天只算十人,不求多,只求準(zhǔn)。百姓傳他算得靈,常有人早上五點來排隊。那天,他只坐了一個時辰,就有位打扮樸素的中年人上前。

這人看著像外鄉(xiāng)客,皮膚白凈,舉止不俗,身后還跟著兩個拿蒲扇遮臉的青年。老道一看,心里咯噔一下。那身姿,穩(wěn)重中帶著威壓,雖沒穿官服,卻讓人不敢小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先生給我算個命?!?/strong>

老道點頭,遞上紙筆:“寫個字。”

這人提筆,寫下一個“乾”字。

老道手指在字上點了三下,收回手,低頭不語,過了半刻才開口。

“你命里帶王,骨格高貴,不在凡塵。四十得大權(quán),六十不歸隱。壽可至八九?!?/strong>

此話一出,那人瞇了瞇眼,神色微沉,問:“你怎知?”

老道抬眼望天,只說了一句:“你八字中藏不住金氣。筆鋒寫‘乾’,卻收于左角,是慣用金筆之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兩邊的年輕人緊了緊身子。空氣忽然沉下去。

“還要算什么?”老道語氣如常。

那人沉默,半晌問道:“若六十退位,可否再多活幾年?”

老道盯著他,語氣淡然:“三年。”

那人沒再說話,從腰間抽出一塊銀子放下,轉(zhuǎn)身就走。

他走了,攤前卻落下一種說不出的安靜。老道用手理了理攤布,把紙筆收好。就在他合上羅盤時,街口那三人已消失在人群中。

不到一炷香功夫,兩名青衣男子疾步折返,臉色緊張。他們推開人群,卻發(fā)現(xiàn)攤位空空如也,桌上只剩一封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殺意起于一步之遙,只因一句“泄天機”

從攤位到街角,剛好五百米。那人走得不快,也不慢。走到盡頭,一手背后,一手握拳。那拳,拇指始終抵在食指根部,似在按壓什么。

隨行的兩人交換了個眼神,知他心里不悅。果不其然,一聲低沉的命令從他口中傳出。

“那人,不能留?!?/strong>

沒有再多解釋,兩人應(yīng)聲離去?;拭豢蛇`,尤其是這種事,問就是多事。

乾隆這一生,六次南巡,沿途也有不少江湖術(shù)士拍馬奉承。有的靠嘴皮子套話,有的看手掌瞎編。但能一語道破他壽數(shù)、年號、甚至知道他掌權(quán)年紀(jì)的,少之又少。

“八九”,是他從不外傳的數(shù)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乾隆不信命,但也從不輕視算命之人。因為這種人嘴里說的話,傳出去就是風(fēng)言風(fēng)語,落到有心人手里,能變成謠、能變成禍。

百姓口中的一句“先生曾說過乾隆八十九壽盡”,只要被人添油加醋幾句,就足夠天下人疑神疑鬼。尤其他年事已高,國之大事交給誰、怎么交,早有人等著看笑話。

所以,五百米之后,乾隆不笑了。他不再覺得是趣事,而是麻煩。

殺人不必親自動手,傳個話便可。宮中不是沒有處理過這類人,只是他已許久沒親口下旨。今日下令殺人,是多年未有之舉。

但此人不得不殺。

乾隆知道,這個道士不是庸才。若不是真有本事,不可能講出那句“退位延三載”。乾隆退不退位,是他心中最糾結(jié)的事——既想退,又舍不得。

這個陌生人,只憑一個字,就直戳心底最軟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紙三行話,道破少年舊緣

那封信很短,只三行:

“三十年前,永安獵場,馬驚人墜。某背藥入林,恰救一人,額角有痣。今遇市中,再救一命,不圖報,不求名?!?/strong>

乾隆看完,手微微顫了下。

信中提到的,是他十四歲隨康熙帝狩獵木蘭圍場時的舊事。那年他策馬追鹿,鹿轉(zhuǎn)入林間,他控馬過樹,馬失前蹄,他從馬上摔下,當(dāng)場昏迷。醒來時,躺在樹下,一老者背藥筐正替他包扎左肩。

那人只說是采藥路過,包好傷便匆匆走了?;鼐┖?,他雖報告過,但因身份未露,記不得面貌,就此不了了之。

額角那顆痣,是他從不外露之處。連內(nèi)廷的人都極少見過。

乾隆慢慢把信合上,靠在石柱上不說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日頭高了,人流變多。他抬頭望著街口的煙氣,眼神漸漸變得柔和。

一旁的侍衛(wèi)低聲問:“怎么處置?”

“作罷?!?/strong>他聲音淡然。

“攤子收了,信也帶回宮。此人以后不會再露面。”

說完,他自顧自地走向前頭的茶鋪。落座,喝茶。就像什么都沒發(fā)生過一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jié)語

1796年,乾隆在朝會之上宣布禪位,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颙琰。群臣嘩然,但不敢反對。他說了理由: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自己不愿超過祖上。

眾人皆道其孝心所致,未有人提及那年南巡一事。

自此之后,乾隆仍以太上皇身份訓(xùn)政三年,依舊處理大政要務(wù),權(quán)柄在手未曾松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直至1799年正月初三,他于養(yǎng)心殿去世,享年八十九。

時人記載,他在生命最后幾日,神智清明,常念“歸得好”,并反復(fù)叮囑:“朕所傳者,可保國三代。”無人知他所指為何,也沒人敢深問。

只知,在他辭世前,命人焚毀了一封舊信,那信寫在粗紙上,字跡干凈,末尾落款是一個道號,旁邊畫了個簡筆羅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皇帝死了,攤位沒了,那位算命先生,再沒出現(xiàn)在市井。

人說乾隆聰明,深藏不露;也有人說他多疑好面。但這一段小事,只流傳在少數(shù)筆記里。那些曾親眼見過那天集市異動的百姓,說得最多的是:

那年,一位官差模樣的人,從集市走過,五百米之后,就改變了一個人的命,也印證了一句命理。

這世間,有些人說的是真話,聽的人卻當(dāng)成了瘋話??捎袝r,一句瘋話,就是一紙?zhí)烀?/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