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70后是經(jīng)歷了社會跨度最大的一代人。

從計劃到市場,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從貧窮到富有,從封閉到開放。

不知不覺中,我們的人情世故,也發(fā)生了巨變。

就拿串門這件事來說,曾經(jīng)習以為常,但現(xiàn)在大家都關(guān)起門來過日子。

不得不承認,“互不串門”成為了一種大趨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人在異鄉(xiāng),串門有風險。

70后,一大批人,在初中、高中畢業(yè)之后,就去了外地打工。

初到異鄉(xiāng),一切都是稀奇的,也是很陌生的。

我們向陌生人問路,都要小心翼翼。最好是,提前約定某個熟人,到車站來接。

在打工的地方,我們一開始在廠里的宿舍居住,后來成家了,或者條件好一些,就租房。

出租屋聚集的地方,顯然是有些凌亂的。魚龍混雜的人都有,我們怕惹事,一回家就把門關(guān)起來,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都和自己無關(guān)。

當然,我們也不會去敲開他人的門。

就是鄰居,一起住了三五年,彼此的情況,知之甚少。

忽然來串門的人,第一時間就是“防人之心不可無”。

事實證明,我們防備他人,是沒有錯的。

看一個例子:江西紫陽派出所的民警,在巡邏中發(fā)現(xiàn)一名外來可疑人員。

穿成尼姑模樣,到處敲門,打著化緣的名義,希望別人施舍。

經(jīng)過詢問,尼姑王某,是安徽人,買來一些出家人的衣服,還有寺廟的證明,就到處去欺騙,甚至替人消災。

就是熟悉的人,來串門,也有順走東西,喝酒胡來的可能。畢竟我們只是知道他在外地的情況,不知道他在老家是如何,品行到底好不好。

俗話說:“知人知面不知心,畫龍畫虎難畫骨?!?br/>

既然我們一開始就提防他人,也被人提防,那么去串門就沒意思了。你一進門,就感受到敷衍,不夠熱情和真誠,還退出去為好。

如果你在異鄉(xiāng),還是在城里定居,那么你的鄰居,多半是處于不搭理的狀態(tài)。

你也會告訴子女,不要和陌生人搭訕,不要隨意去鄰居家,也不要上爸爸媽媽熟悉的人的車。

在家,喊一群狐狗朋友來聚會,就更加沒有必要了。會讓家庭一團糟,家人也百般討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人在家鄉(xiāng),串門已變味。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們的 老家是很熱鬧的,村莊很興旺。

平時吃飯,我們端起碗,就可以去村里的任何一戶添菜。

大家也在村口,討論地方大事。

孩子們隨便在一家,做游戲,餓了就吃東西,都沒有問題。大人們也不干擾。

到了過節(jié),村里的親友,常常在家里聚會,大家輪流做東。

農(nóng)忙的時候,有人來串門,這是好事。因為來串門的人,多半是親友,會幫忙割稻子等。

農(nóng)村的人,也會去城里的親戚家串門。如果是到城里辦事,指不定在親戚家住幾天。

城里人也到農(nóng)村來,看山水,吃喝都可以。

過年的時候,串門最頻繁。一大群孩子,圍著一張桌子,嘻嘻哈哈的。夜里睡在一起,瞎聊到深更半夜。

現(xiàn)在,農(nóng)村也富裕多了,很多家庭有小洋樓。但是串門顯得不頻繁了。

至于縣城里的人,也開始反感串門。

認真分析一下,就有了不串門的原因。

其一,在經(jīng)濟為主的時代,人的功利心強了。串門,也往往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去串門,就是去求人辦事,或者沾光。

其二,攀高踩低的現(xiàn)象多了。大家都去有錢有勢的家庭,不理會那些窮苦家庭。導致串門的滋味,不正統(tǒng)。

其三,在縣城,我們沒有院落,要招待一大群客人,很難。也真只能在小酒樓應付。識趣的人,丟下禮物,說幾句,就離開了。

其四,大家習慣把家,當成私密空間,不喜歡他人來打擾。一旦親友介入,就不舒服。

過去和現(xiàn)在對比,人情味越來越淡,還常常串門,顯得不識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關(guān)起門來過日子,生活才會幸福。

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有一個習慣:隨手關(guān)上身后的門。

他說:“當你關(guān)上門時,也是將過去的一切留在了身后。然后,你才可以重新開始?!?br/>

已經(jīng)四五十歲的70后,下半場開始了。需要重新定義自己的生活。

社會很鬧騰,但是小日子就在小家庭中,和他人的關(guān)系不大。

把門關(guān)好,外面的嘈雜,就慢慢遠去了,門里的生活,才有了煙火氣,多了溫馨。

唐朝的詩人杜甫,努力對外求功名??墒沁\氣不好,幾次科考都失敗了。接下來,安史之亂爆發(fā),他更加看不到前程。

在疲憊的時候,他推開門,卻是:“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吾寧舍一哀,里巷亦嗚咽。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p>

之后他專注家庭,帶著妻兒去蜀地安家,雖然住茅屋,也有快樂;他帶著妻兒去承包果園,一起勞作,也有奔頭。

我們終于明白,其實真正的詩和遠方,就在方寸之地——心上,家里。

關(guān)起門,和家人的距離近了,對家人的愛多了。哪怕只有夫妻對坐,那也是少年夫妻老來伴的福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

陶淵明在《歸去來辭》中說:“門雖設而常關(guān)?!?/strong>

一個家庭設定了門,不是一直打開,什么都請進來,而是常常關(guān)起來,保護自己,守住安寧。

70后,在不同的年月,過不同的日子,別總是抱著傳統(tǒng)不放。

當大家習慣了不串門,這不是壞事,而是彼此不麻煩,不打擾,各自安好。

他人的生活很精彩,你沾不上光;他人的生活很落魄,你也不想多幫忙。

各自經(jīng)營自己的家庭,淡淡地交情,聚散隨緣。

作者:布衣粗食。

關(guān)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wǎng)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