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廣東惠州無名英雄勇救溺水母子三人"的事跡引發(fā)社會關注。經核實,這位救人后默默離開的好人正是信陽市息縣小茴店鎮(zhèn)在外務工人員易炳鋒。其見義勇為的壯舉通過同鄉(xiāng)好友、"中國好人榜"候選人杜強傳回家鄉(xiāng),引發(fā)當地干部群眾交口稱贊。

杜強潛入深水救出四名少年;易炳峰勇救溺水母子三人……在息縣,見義勇為的故事層出疊現(xiàn)。這些平凡英雄,用一次次善行義舉續(xù)寫著慷慨英雄氣,奏響弘揚見義勇為的主旋律。
2024年5月2日,"五一"假期第二天的上午11時許,易炳峰帶著女兒在汝湖鎮(zhèn)文體廣場旁的東江大堤上閑逛。"救命""救我媽媽"突然一陣陣驚恐的呼救聲劃破閑時的寧靜,循聲望去,不遠處池塘里冒出幾個人頭,易炳峰立即意識到可能發(fā)生溺水危險了。
"聽到有人呼救后,我回頭遠遠看見一個女孩已經在水中掙扎,于是飛奔著過去。" 易炳鋒說,大概跑了100多米,他見事發(fā)點的水面亂成一片,來不及脫掉身上的衣物,將手里的手機往草坪上一扔,便一頭扎進水里。他先是救起了女孩,然后再將一名中年婦女拉上岸。被救上岸的母女身體沒有大礙,卻驚魂未定,還大喊水中還有一個男孩。
在一分鐘內連救兩人的易炳鋒,雖感到體力有些不支,但聽到還有溺水人員時,看著面前有著二三米深的水塘,40歲的易炳鋒未帶絲毫猶豫,一頭又扎進水里。這一次,他在水下摸索了更久,終于在簡易釣魚臺木板下方將男孩找到,并迅速將其托起,往岸邊游去,順利將其救上岸。
最后一位男孩被救上來后,臉色發(fā)紫,雙手僵硬,不省人事。易炳鋒見男孩情況不妙,趕忙用手臂夾著男孩往附近的汝湖醫(yī)院跑,孩子母親也緊緊跟在后面。在向汝湖醫(yī)院奔跑的過程中,溺水男孩吐了幾口水,有了意識,臉色緩和。易炳鋒推測,可能是他抱著男孩奔跑時有意讓他頭朝下,起到了控水作用,幫助男孩恢復了意識。
抵達汝湖醫(yī)院后,醫(yī)護人員對溺水男孩緊急處理,使其脫離了危險。易炳鋒見男孩已經蘇醒,心中放下一塊石頭,低調離開醫(yī)院。他全身上下都濕漉漉的,歷經剛剛的緊急救援,已經疲憊不堪。
"爸爸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易炳峰的女兒在講述起自己的父親接連救援起三位溺水人員的場景時,不禁為父親豎起了大拇指,眼神中滿是驕傲。
據了解,易炳鋒在廣東惠州做流動修補輪胎生意十年有余,平時雖話不多但做事踏實、沉穩(wěn),經過此事后大家親切的稱他為"輪胎哥"。易炳鋒回憶起當時的場景,語氣平靜卻堅定:"當時沒想那么多,救人要緊,看到他們能平安無事,我就放心了。"并稱息縣人向來重情重義,不管在何地,路見困難,都會挺身而出。樸實的話語背后,是他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也是息縣"人人崇善、人人敢為"的社會新風尚的縮影。
"杜強和易炳峰的救人事跡并不是偶然現(xiàn)象,他們彰顯了小茴店鎮(zhèn)人見義勇為的血脈賡續(xù),體現(xiàn)了息縣人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英雄壯舉。"息縣小茴店鎮(zhèn)書記王中濤介紹道,下一步,小茴店鎮(zhèn)黨委、政府將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建設"小茴好人館"、進校園入村組到企業(yè)等方式,推動鄉(xiāng)風民風持續(xù)和諧,努力打造"好人之鄉(xiāng)",助力鄉(xiāng)村全面振興。
這個春天,息縣兒女用果敢和善良在異鄉(xiāng)寫下溫暖注腳。正如被救家庭錦旗所書:危難時刻施援手,救命之恩永銘記,新時代的息縣精神正在更多易炳鋒、杜強們的踐行中熠熠生輝。(何紅 胡天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