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時候,有美媒采訪美國億萬富翁瑞·達利歐對于中美對抗的看法,瑞·達利歐表示:中美之間極有可能爆發(fā)戰(zhàn)爭,他希望美國可以和中國達成協議,一旦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必須遵守道義,不要殺傷美國軍人,更不要攻擊美國本土。

這話聽起來挺炸耳朵的,感覺像是站在美國這邊說話,但又有點理想主義在里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啥讓中國“講道義”?

中美關系這幾年大家都看在眼里,貿易戰(zhàn)打得熱火朝天,科技領域你爭我搶,南海那邊軍艦時不時碰個面,氣氛是越來越緊張。

兩國都是世界級玩家,一個是老牌霸主,一個是后起之秀,誰也不想輕易讓步。所以,提到“中美開戰(zhàn)”這事兒,雖然沒人希望真打起來,但也不是完全沒可能的話題。

這位將軍拋出這個觀點,表面上看是希望中國在戰(zhàn)爭中“手下留情”。具體怎么個留情法呢?就是不殺美國兵,不炸美國本土。這聽起來有點像單方面要求中國自我約束。

你可能會想,這不等于讓中國打仗時綁住一只手嗎?美國這邊可沒說自己也得守同樣的規(guī)矩啊。這話一出,估計不少人會覺得有點不公平,甚至有點傲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他為啥這么說呢?我猜有幾種可能。一方面,他可能覺得中國作為新興大國,得多展現點“道德高度”,用行動證明自己不是威脅,而是負責任的大國。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從美國利益出發(fā),想盡量減少自家損失。

還有一種可能,他是擔心戰(zhàn)爭升級——畢竟中美要是真打起來,核武器啥的擺在那,誰都不敢保證不會失控。所以他這話,或許是想給沖突定個框框,避免全面開花。

從中國這邊看,這話估計不好聽。誰愿意被指著鼻子說“你得這樣打仗”???這感覺就像別人在教你怎么做人,語氣里還帶點居高臨下的味道。更何況,戰(zhàn)爭這東西,哪有按別人劇本來的道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仗還能講道義?

說到“講道義”,咱們得聊聊戰(zhàn)爭里到底有沒有啥規(guī)矩。現在國際上是有一些公認的法律,比如《日內瓦公約》,規(guī)定了怎么對待戰(zhàn)俘、保護平民、不濫用武力啥的。

這些規(guī)則的核心是盡量減少不必要的痛苦,保持點人性。但你仔細想想,這些規(guī)則是雙方都得守的,不是說只讓一方遵守,另一方隨便玩兒。

這位將軍說的“別殺傷美軍,別攻擊美國本土”,比《日內瓦公約》還嚴格得多。公約里可沒說不能殺敵方士兵——畢竟戰(zhàn)爭嘛,哪有不死人的。士兵就是拿命去拼的,你讓他上戰(zhàn)場又不許他還手,這不等于送死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于不攻擊本土,這聽著更玄乎?,F代戰(zhàn)爭,遠程導彈、無人機滿天飛,攻擊對方領土是常規(guī)操作。珍珠港、二戰(zhàn)轟炸德國、日本,哪次大戰(zhàn)不是直接打到對方家里去的?

再從哲學角度想想,打仗講道義這事兒,古今中外都有人琢磨過。中國的孫子兵法講“伐謀”“伐交”,能不打就不打,但真打起來,也沒說要留一手。

西方的“正義戰(zhàn)爭”理論,比如圣奧古斯丁、托馬斯·阿奎那那套,說戰(zhàn)爭得有正當理由,得盡量少傷無辜??蛇@“正當”是誰說了算呢?美國當年打伊拉克,說是為了“自由”,結果平民死了幾十萬,誰來評這個理?

所以這位將軍的提議,表面上挺高尚,但跟實際的戰(zhàn)爭倫理比起來,顯得有點脫離現實。戰(zhàn)爭這東西,本質上就是暴力解決矛盾,你指望一邊完全克制,另一邊卻不一定守規(guī)矩,這公平嗎?更別說,道德這玩意兒,在炮火面前往往是最先被扔掉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想法真能落地嗎?

好了,假設中國真聽了這個建議,打仗時不殺美軍、不碰美國本土,這在現實中行得通嗎?我看懸。

現在的戰(zhàn)爭不是古代那種面對面拼刀槍,導彈一發(fā)出去幾百公里,誰能保證只炸坦克不傷人?美軍要是主動進攻,中國只能被動挨打嗎?防御性作戰(zhàn)也不是這么玩兒的。

你不還手,對方只會得寸進尺。更何況,現代戰(zhàn)爭講究“癱瘓敵方意志”,不打本土、不傷士兵,怎么讓對方停下來?難道靠喊話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說了,如果中國真這么干,等于主動放棄主動權。美國可能會覺得“這家伙不敢真來硬的”,反而變本加厲。比如在南海、臺海這些敏感地帶加碼施壓,甚至直接打到中國近海來。

反過來,中國要是全力反擊,美國本土也未必保得住——畢竟東風導彈不是擺設。這位將軍可能沒算清楚,單方面克制只會讓局勢更失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美國角度看,他們會怎么想呢?如果中國真這么“講道義”,美國高層可能會暗自偷笑:這不等于給我們放水嗎?但他們也不會傻到公開承認,畢竟誰也不想顯得太貪便宜。可要是中國不守這套,美國這邊估計又會跳腳,說中國“不道德”。這邏輯聽著就挺雙標的。

再看全球反應。其他國家,比如俄羅斯、歐洲、日本,會怎么看?他們可能會覺得中國太“軟”,喪失威懾力;也可能覺得美國太“硬”,仗勢欺人。不管怎樣,這種單邊約束的提議,很難贏得國際支持,反而會讓中國在外交上更被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歷史上有沒有類似的先例?

其實歷史上還真有些類似的例子,雖然沒完全一樣。比如一戰(zhàn)時的“圣誕休戰(zhàn)”,1914年英德士兵在戰(zhàn)壕里?;?,互相唱歌、交換禮物。那一刻挺感人,可第二天還是接著打,死的人一點沒少。這說明啥?戰(zhàn)爭里的人性是脆弱的,靠臨時善意撐不起大局。

再比如冷戰(zhàn)時期,美蘇打過幾次“代理人戰(zhàn)爭”,像朝鮮戰(zhàn)爭、越南戰(zhàn)爭,雙方都盡量避免直接動手。本土沒打,可戰(zhàn)場上照樣血流成河。這種“有限戰(zhàn)爭”聽著有點像將軍的提議,但本質完全不同——那是為了避免核戰(zhàn),大家都怕玩兒完,不是單方講道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二戰(zhàn)時,日本偷襲珍珠港前,美國也沒想到本土會挨打。可一旦開戰(zhàn),誰還管你本土不本土?轟炸東京、扔原子彈,美國可沒手軟。這告訴咱們,戰(zhàn)爭一旦開始,規(guī)則就不是你想定就能定的

這些例子說明啥呢?要么是雙方都有默契,要么是根本控制不住。像將軍說的這種單方面克制,幾乎沒見過成功的案例。為啥?因為戰(zhàn)爭不是請客吃飯,沒人會傻到自己綁住手腳。戰(zhàn)爭的邊界越來越模糊,將軍的想法可能還停在老觀念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人一方面把中國當威脅,制裁、圍堵啥招都用;另一方面,又希望中國按他們的期待來行事。這是不是有點矛盾?可能在美國人眼里,中國得證明自己“夠格”做大國,而這個“夠格”得按他們的標準來。

咱們歷史上有過不少屈辱的教訓,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軍,誰敢說“別還手”試試?現在的中國可不是一百年前那個任人宰割的模樣,主權這東西,誰碰誰知道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