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毛主席去往大連探望養(yǎng)病的毛岸青,見毛岸青的病情有所好轉,非常欣慰,兩人開始閑話家常,于是毛岸青忽然提到了近來的夢,“好久沒夢見媽媽了,昨夜她來了,笑著說自己不能替你抄文章了,讓我今后好好練字?!?/strong>

說著說著,毛岸青淚流滿面,語調哽咽,毛主席拿著當時寫的《蝶戀花·應李淑一》來安撫悲痛的兒子。
革命伉儷
1918年,毛澤東應楊開慧父親懷中先生介紹,來到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在北京期間,兩人時常見面,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毛主席和楊開慧逐漸相愛,于是兩人時常約著在北京故宮、西山等地方,探討感興趣的話題。
1919年,毛主席告別楊家,在兩人分別時,毛主席稱呼楊開慧為“霞”,楊開慧則稱呼毛主席為“潤”,從兩人互喚昵稱也可以看出兩人感情的甜蜜。

在長沙福湘女中,楊開慧受五四運動影響,具備了反帝反封建的影響,她鼓勵同學參與社會進步活動,并在??习l(fā)表文章提高同學覺悟,為新思想的傳播和動員起到了促進作用。
1920年初冬,楊開慧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最早的女團員之一,在毛主席的指導下,楊開慧積極組織反封建斗爭,參與宣傳活動,呼吁廣大婦女團結起來爭取婦女解放和婚姻自主。
同年冬天,楊開慧與毛主席結為夫妻,婚禮一切從簡,兩人也不計較什么花轎、嫁妝,也不搞什么形式主義,楊開慧只帶著簡單的行李,就住進了毛主席職務分配的簡陋的教師公寓。
楊開慧與毛岸英、毛岸青

毛主席與楊開慧志同道合,感情深厚真摯,婚后不久,兩人由于工作原因聚少離多,毛主席為楊開慧填了第一首詞《虞美人·枕上》:“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詞中表現了夫妻離別的愁苦,對楊開慧思念的深切,這也是毛主席所有詩詞中唯一一首純粹屬于婉約格調的作品。
婚后不久,兩人就有了孩子,楊開慧對家庭的眷戀也越來越深,但她并沒有一味沉浸于自己的小家,而是努力爭取面面俱到,一邊照顧家庭,一邊參與革命。
在生活壓力之下,身心俱疲的楊開慧,肯定想得到丈夫的關心和安撫,但毛主席認為兒女情長會削弱革命意志,于是就以元稹《菟絲》來提醒楊開慧“莫依倚”,不料兩人卻因此鬧了一點小矛盾。
1923年,毛主席參加國民黨“一大”,臨行前,給楊開慧寫了《賀新郎·別友》用“揮手從此去,凄然別緒難訴……”對此前“菟絲”事件自我檢討,隱晦致歉,也表露了毛主席對楊開慧臨別不舍的情緒。
毛主席寫給楊開慧的詩

此后楊開慧更是全心投入黨的事業(yè),隨著丈夫一起進行革命宣傳動員工作,呼吁各地被壓迫的人民進行反壓迫斗爭,除此之外,楊開慧還會替毛主席整理文稿,忙的時候會一邊整文稿,一邊搖搖籃。
1930年,楊開慧潛回板倉,遭到軍閥密探抓獲,11月押往長沙,在長沙瀏陽門外英勇就義,時年29歲,當這一消息傳到毛主席那里時,毛主席哀慟不已,仰天長嘆:“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命途坎坷
1923年,毛岸青出生于湖南長沙,那時的毛澤東正在領導工人運動,任務繁忙,無暇顧及家中的情況,而且還要防著軍閥的迫害,于是剛剛出生的毛岸青就跟著母親輾轉多地,與父親更是聚少離多。
1930年,楊開慧英勇就義后,在地下黨組織的安排下,毛岸青、毛岸龍就在大哥毛岸英的照顧下來到上海大同幼稚園,在這里受到了人生的啟蒙教育,但是入院不久,小弟毛岸龍就因為疾病沒有及時醫(yī)治去世了。
毛岸龍、毛岸青、毛岸英

1931年,由于叛徒出賣,上海黨組織遭到了嚴重迫害,兩兄弟在地下黨員家中短暫居住后,開啟了非常凄苦的流浪生活,在那個年代,一個成年人生活都難以保障,更別說是兩個小孩子了。
據毛岸青后來回憶,當時除了盜竊和給富人做兒子,其他什么臟活累活都干過了,住破廟、做學徒、推板車、賣報紙等等來維系生活,艱難度日,也是在不斷的流浪中,兩兄弟的感情也愈加深厚。
一次偶然,毛岸青在電線桿上寫下了“打倒洋人”,不料正好被洋人看到,于是毛岸青被一群洋人打成了腦震蕩,而且據了解,還因此出現了某種精神疾病。
1950年,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戰(zhàn)役中,遇到敵機凝固汽油彈轟炸,壯烈犧牲,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8歲,這一消息傳到國內,不僅讓身為父親的毛澤東同志悲痛難耐,更讓從小與哥哥相依為命的毛岸青大受打擊。
毛岸英

本來毛岸青就因為曾經的腦震蕩沒有及時醫(yī)治而出現了某種精神疾病,后又受到從小到大哥哥去世的打擊,一下子毛岸青的病就急轉直下,趨向了惡化,于是在毛主席的應允下,毛岸青被緊急送往大連療養(yǎng)院進行緊急治療,在毛岸青去世之前,這種精神問題還時不時困擾毛岸青,直到2007年,因為心臟病在北京301醫(yī)院逝世。
信息來源:
[1]新湖南 ? 湖湘名人丨毛澤東與子女:舐犢未必不豪杰
2018-10-13 00:18:32
[2]王寒凝:這是一個“家天下”的人,會做的事兒嗎?
觀察者網2021-11-25 07:37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