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取得孫中山的信任,是因為1922年陳炯明圍攻總統(tǒng)府、孫中山夫妻避難于永豐艦時,他曾登艦侍護40余日。此后,孫中山一步步提升蔣為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長、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不僅將軍隊領導權交給了他,其后還委派他訓練軍隊、當上了黃埔軍校的校長。蔣介石以此為基礎,一步步獨攬了國民黨的黨、政、軍大權。

在蔣介石發(fā)跡的過程中,“國民黨四大元老”之一的張靜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他三人是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

張靜江曾為孫中山鬧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從經濟上給予大量的無償捐助,且不圖名利,被孫中山稱為“革命圣人”,并手書“丹心俠骨”四字相贈。同時,張靜江也是蔣介石的把兄弟(兩人是與陳其美、戴季陶一起結拜的),且是蔣介石加入中華革命黨(后改為國民黨)的監(jiān)誓人。

孫中山在廣州任大元帥時,張靜江推薦蔣介石擔任上校作戰(zhàn)科主任。1922年夏天,蔣介石侍護孫中山避難40余日,也是張靜江讓蔣介石做的。孫中山籌備黃埔軍校時,本來校長人選是程潛,蔣介石和李濟深當副校長,也是張靜江做通孫中山的工作,讓蔣介石如愿的。

孫中山去世后的1925年7月,國民黨在廣州正式成立了國民政府(取代大元帥府),孫中山的秘書汪精衛(wèi)任政府主席。在慶祝儀式上,他宣布:“國民政府當前的首要任務是揮師北伐,統(tǒng)一中國。”

張靜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靜江
蔣介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蔣介石

盡管其時,汪精衛(wèi)名義上也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但其實蔣介石已經是國民黨內握有軍事實力的首要人物。那時,國民政府已經取消了之前的各地方部隊,統(tǒng)一稱作“國民革命軍”。張靜江以國民黨元老的身份、提名蔣介石成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領導北伐事宜。

1926年1月,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在廣州召開,蔣介石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名列榜首。經蔣介石提名,張靜江當了中央監(jiān)委常務委員。汪精衛(wèi)是宣傳部長。

1926年3月,蔣介石利用“中山艦事件”反共(1925年3月30日,廣州國民政府將孫中山避難的“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完全無視了汪精衛(wèi)的國民政府主席和軍委主席的地位。

蔣介石的先斬后奏讓汪精衛(wèi)意識到:“我是國府主席,又是軍委主席,介石這樣舉動,事前一點也不通知我。這不是造反了嗎?”于是,就讓朱培德、李濟深扣留蔣介石,但已指揮不動。

1926年5月,在北伐即將啟程前,蔣介石為了防止北伐期間大權旁落,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力薦張靜江成為黨內“第一號人物”、當上了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自己“屈尊”當了中央組織部長。

1926年7月9日,蔣中正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并率師北伐,以圖統(tǒng)一全國。張靜江為樹立蔣介石在國民黨中的威望,提出辭職、由蔣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兩人你來我往,決定北伐期間由張靜江代理該職。

通過張靜江的扶持,蔣介石登上了國民黨的權力頂峰。張靜江被蔣介石稱為“革命導師”。蔣介石對于孫中山與張靜江,曾在致戴季陶的信中這樣說:“吾謂孫先生待友,其善處在簡直痛快,使人畏威感德;靜江待友,其善處在不出微言,使聞者自愧。吾之待兄固亦奉為畏友良師,然而敬憚之心,終不能如對孫先生與靜江者?!?/p>

張靜江一直對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持反對態(tài)度。戴季陶,也是鐵桿的反共分子。而陳其美,之前已經被袁世凱暗殺。當北伐戰(zhàn)爭馬上要取得最后的勝利,全國即將統(tǒng)一時,以蔣介石、戴季陶、張靜江三個把兄弟等人為核心的國民黨右派勢力,于1927年4月12日,以“清黨”的名義對共產黨動手了。

1927年,蔣汪清黨運動,屠殺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7年,蔣汪清黨運動,屠殺對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汪精衛(wèi)接待德國納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汪精衛(wèi)接待德國納粹

蔣介石的心態(tài)應該是這樣:開始北伐時,需要借助于中共的力量,北伐就要勝利了,還要他們干什么?等著他們分一杯羹?……這似乎重演了孫中山和洪門的那段往事:洪門幫著孫中山的革命黨推翻滿清政府;然后,得了天下的革命黨人,馬上調轉槍口對準了洪門的幫會組織。

據國民黨公布的數字,在四一二清黨前,國民黨的普通黨員人數(不含軍政和海外黨員)約65萬;到1928年3月,即上?!?.12”和武漢“7.15”后約一年,國民黨員人數已經銳減到22萬,少了43萬。

汪精衛(wèi)在武漢清黨時,提出過“寧可枉殺千人,不使一人漏網”的血腥口號。那么,在減少的43萬人里面,枉殺的、到底有多少呢?

據國民黨自己的數據,1927年4月清黨前,中共黨員僅5萬人;也就是說,至少有38萬國民黨,屬于包括枉殺在內的非正常減少。

根據中共的在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里的說法,清黨前中共黨員為六萬多、清黨后剩下了一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