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冬等:基層治理如何破解“層層加碼”

教育強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破解“層層加碼”的關鍵,不在于簡單壓制行為結果,而在于重構任務傳導機制與權責配置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彈性、可持續(xù)的治理機制。

“層層加碼”是國家與社會治理中可能出現的一個“頑疾”,給作為政策執(zhí)行主體的下級部門、基層單位造成了沉重負擔,滋長誘發(fā)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2024年,黨中央作出明確部署,堅決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修訂后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也明確將“在督查檢查考核等工作中搞層層加碼、過度留痕,增加基層工作負擔”納入處分范圍。

“層層加碼”的內生動力

“層層加碼”指的是,在多層級治理結構中,為了確保能夠完成上級要求,每經過一個治理層級就添加新的內容或提出新的要求,導致治理任務量逐級放大,壓力逐級增加。“層層加碼”是治理任務轉發(fā)、放大和執(zhí)行的過程。

“層層加碼”存在于許多政策領域,典型的體現方式是盲目增加任務數量、提高任務速度、擴充任務內容、縮短時限以及提高任務標準。例如,一些地方政府不顧實際情況,通過行政命令強行加碼指標,要求經營主體數量倍增,最終導致虛假經營主體的注冊現象,以應付檢查。這種“層層加碼”現象,不僅增加了基層的工作負擔,還催生了數據造假、形式主義和折騰群眾等不良風氣。

在多層級治理體系中,存在著非常關鍵的中間層,起著對上級指令的傳遞解釋作用。而在“層層加碼”過程中,中間層則發(fā)揮著“加碼”樞紐的作用。中間層傳導的壓力強度越大,就越反映其對加碼任務的重視態(tài)度,越能夠影響下級部門的任務優(yōu)先排序和統籌調配資源的能動性發(fā)揮。

中間層在設定考核方式時,不僅考慮到任務的完成度,還會關注上級的期望值和外部壓力,并據此作出適當調整。一方面,出于追求績效的動機,中間層會設定更高的目標,爭取更出色的業(yè)績。另一方面,出于規(guī)避風險的動機,中間層在面臨嚴格問責的任務時,通過主動加碼打“提前量”,以減少問責壓力。

把握下級部門加碼的動機

作為執(zhí)行方的下級部門面對的是多任務、多目標的治理格局,治理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它們必須在多項任務之間進行權衡,當中間層主動發(fā)起加碼任務時,下級部門并非完全被動接受,而會根據自身情況作出應對。

一是“向下加壓型”,多發(fā)生在資源不足且激勵強度大的情境。當下級部門的治理資源不足以完成中間層的加碼任務時,且在高強度的激勵機制下,下級部門會避免再加新碼,防止造成更嚴重的治理負擔,而是通過任務下放或形式化考核來轉移責任;同時,加強壓力傳導,通過增加會議頻次、提高領導規(guī)格、增加獎懲力度等加壓方式,將壓力繼續(xù)傳導至更基層單位,造成執(zhí)行空轉與責任甩鍋。二是“再加新碼型”,多發(fā)生在資源充足且激勵強度較大的情境。此時,下級部門可能出于爭取政績的考慮,在中間層加碼的基礎上再度加碼,進一步放大任務強度,形成層層加碼的“滾雪球”效應。三是“向上協商型”,多發(fā)生在資源不足且激勵強度較小的情境。此時,下級部門可能將其識別為不那么重要的任務,通過正式請示或非正式溝通方式,嘗試與中間層協商減壓、調整任務目標,從而爭取政策執(zhí)行的靈活性。最終,加碼任務可能被擱置或終止。四是“常規(guī)執(zhí)行型”,多發(fā)生在資源充足且激勵強度較小的情境。此類下級部門通常會按部就班完成加碼任務,但不會主動上提標準或設置新的要求,而將治理資源投入到其他更重要的工作任務中,體現出穩(wěn)妥應對的傾向。

治理“層層加碼”需從制度機制上發(fā)力

破解“層層加碼”的關鍵,不在于簡單壓制行為結果,而在于重構任務傳導機制與權責配置體系,建立更加科學、彈性、可持續(xù)的治理機制。

第一,完善考核機制,防止“唯任務論”。要推動績效考核由數量導向轉向質量導向,減少“指標崇拜”,適度下放目標設定權,給予基層因地制宜的彈性空間。第二,厘清職責邊界,強化權責對等。通過制度化方式明確不同層級政府在各類任務中的責任比例,建立任務分解與資源配置掛鉤機制,防止責任層層下移、資源層層稀釋。第三,增強資源保障,緩解執(zhí)行壓力?;鶎诱蝿辗倍嗟Y源短缺,容易形成“任務-資源”之間的張力。應提高基層財政自主權,推動財權與事權相匹配;同時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和能力培訓,增強其應對復雜任務的實際能力。第四,建立協商機制,實現上下良性互動。推動上下級部門之間形成常態(tài)化溝通機制,強化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的信息反饋與動態(tài)調整,真正實現任務“共識下達”、政策“共建共治”。

【作者: 楊雪冬、趙家坤。其中楊雪冬系長安街讀書會成員、清華大學政治學系主任】

注:授權發(fā)布,本文已擇優(yōu)收錄至“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重慶日報、新華網、央視頻、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鳳凰新聞客戶端“長安街讀書會”專欄同步),轉載須統一注明“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出處和作者。

責編:邱詩懿;初審:陳佳妮、許雪靖;復審:李雨凡、韓培濤、程子茜

更多精彩請點擊

長安街直播

長安街讀書會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勵支持下發(fā)起成立,旨在繼承總理遺志,踐行全民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學習、養(yǎng)才、報國。現有千余位成員主要來自長安街附近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員、全國黨代表、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等喜文好書之士以及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國家高端智庫負責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機構的資深出版人學者等。新時代堅持用讀書講政治,積極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

自2015年長安街讀書會微信公眾號發(fā)布至今,始終堅持“傳承紅色基因,用讀書講政治”的宗旨,關注粉絲涵蓋了全國34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行政特區(qū)。累計閱讀量達到了近億次,其中通過朋友圈轉發(fā)量千余萬次,參與互動人數近千萬人,平臺產品質量高,針對性強,受關注度較好。并在中央相關宣傳網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相繼同步入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北京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新華網、央視頻、視界、北京時間、澎湃政務等新聞客戶端,以及經報送遴選評薦《求是》《中國紀檢監(jiān)察》《黨建研究》《中共黨史研究》《中國黨政干部論壇》《世界社會主義研究》《中國財政》《中國出版》《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外交評論》等近百本中央級核心期刊正式入選長安街讀書會干部學習核心來源期刊,此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長安街讀書會主編的《學思平治——名家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理論讀物,形成了系列的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長安街讀書會理論學習平臺累計固定讀者百余萬,影響全國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大中院校等受眾數億人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現正面向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yè)、各省市縣(區(qū))等所在的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單位部門聯合開展相關黨建閱讀學習活動。近日,經相關部門批準,已正式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機關、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機關、中央組織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財政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中國證監(jiān)會、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共青團中央等定點幫扶地的有關單位加入“長安街讀書會”黨建閱讀合作機制,并聯合承辦“長安街讀書會”系列讀書學習活動。

關注公眾號,回復:【申請入會】【學思平治】【黨建閱讀】【智庫】【好書推薦】【干部培訓】【免費贈書】【直播】【新書報送】【期刊報送】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