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是《調(diào)整心態(tài),走出抑郁》專欄的第59章,要想走出抑郁,首先要調(diào)整心態(tài)。
在專欄第36章《能否無條件接納孩子,是父母能否有效幫助抑郁孩子的分水嶺》中,我們強調(diào)了無條件接納對于孩子走出抑郁的重要性。
簡單的說,父母是否能無條件接納孩子,決定了父母的心態(tài),也決定了父母如何面對孩子。
當父母不接納孩子的抑郁、不接納孩子沉迷手機等各種行為時,父母就會特別焦慮,就總會忍不住的想要控制改變孩子。而父母的控制、焦慮,只會讓孩子更加焦慮,這只會加重孩子的抑郁。
只有當父母刻意無條件接納孩子后,父母才不會焦慮,也不會想要批評否定孩子,這時候父母也才能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愛、支持和安全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孩子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自我恢復當中,抑郁也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療。
所以父母的無條件接納,對于孩子走出抑郁至關(guān)重要。
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盡管無條件接納如此重要,不僅僅是我在強調(diào),很多老師也都在強調(diào),父母們也想要做到,但是大多數(shù)父母卻依然做不到。
盡管在專欄第37、38章中,我們分享了無條件接納的正確概念,并且教大家如何做到,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很多父母做不到。
最近我對如何做到無條件接納又有了新的認識,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再來分享一下,教大家如何做到無條件接納。
可以這么說,今天我分享的這2個方法,也是當下我認為能做到無條件接納最有效的3個方法。
實現(xiàn)無條件接納的障礙
在第37章《什么是無條件接納,以及用無條件接納解決抑郁孩子問題的思路》中,我們學習了無條件接納的正確概念,以及無條件接納解決問題的思路。
我們說了,無條件接納就是接納孩子的所有行為,不管對的還是錯的。這就有別于以往父母學習的概念,說什么無條件接納是接納情緒,但不接納錯誤的行為,這種解釋是完全扯淡。
只接納情緒,不接納行為,這叫無條件接納嗎?這不是明顯有條件嗎?
正確的無條件接納就是接納孩子的一切行為,但這里有一個問題,就是接納孩子所有行為(包括錯誤行為)的話,我們是不是就放任孩子問題不管了?畢竟如果再管孩子的問題,再糾正的話,豈不是就是又不接納了?
在第37章中我其實已經(jīng)解釋過這個問題了,我們依然管孩子的問題,只不過我們的管不是通過糾正孩子問題來實現(xiàn)的,而是通過改變父母的來實現(xiàn)的。
父母努力的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行為,創(chuàng)造更好的教育環(huán)境,那一旦環(huán)境變了,不用我們父母教育糾正孩子,孩子的行為自然也就會發(fā)生改變。
換句話說,遵循無條件接納的理念,父母應(yīng)該更努力才對。
但是這里有一個問題,也是之前我沒有意識到的問題,就是當我們父母努力為孩子付出時,我們父母往往更容易不接納孩子。
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當我們努力為孩子付出時,我們就會對孩子產(chǎn)生更高的期望,道理很簡單,你為別人付出越多,那你自然對別人期望也就越高,這是人的正常心理。
但問題是你期望越高,失望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最終你自然也就越容易不接納孩子了。
這就形成了一個死循環(huán):遵循無條件接納理念教育孩子,父母要更努力付出,但是父母越努力付出,對孩子期望越高,而期望越高,反而失敗可能性越大,也就越不接納孩子。
這是以前被我忽視的一個點,也恰恰是因為這個忽視的點,就使得之前雖然我們理論上分析的方法正確,但是在執(zhí)行時卻依然做不到無條件接納。
那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很簡單,就是讓教育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孩子。
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孩子
我們采取的教育行為,包括我們采取的治療孩子抑郁的行為,出發(fā)點都應(yīng)該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孩子。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