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過長征的艱辛的黃克誠大將晚年寫回憶錄,盛贊了劉志丹創(chuàng)建陜北根據(jù)地的歷史貢獻,稱劉志丹建立了“不朽功績”。

晚年的黃克誠,依然記得當時在哈達鋪的報紙上得知劉志丹、高崗等在陜北開辟根據(jù)地時的喜悅,他說:“這真是一個突如其來的大喜訊,大家高興地都跳了起來……我們從江西出發(fā)長征,艱苦跋涉兩萬多里,一路上連共產黨的支部都很少遇到過,真沒有想到會在陜北找到一塊革命根據(jù)地。這無疑于絕處逢生,使大家受到極大的鼓舞?!?/p>

黃克誠認為,“陜北根據(jù)地當時并不大,陜北紅軍也比較弱小,且處于國民黨軍隊的‘圍剿’之中……然而,正是這塊不太大的革命根據(jù)地,此時卻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使中央紅軍得以站住腳跟,休養(yǎng)生息,重整旗鼓,為爾后創(chuàng)建紅色的首都、抗日的圣地奠下了基石。劉志丹的不朽功績正是在這里。”

黃克誠同時還指出:“高崗后來犯了嚴重錯誤,但他協(xié)助劉志丹創(chuàng)建陜北根據(jù)地的功勞,也是不應抹殺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崗,1905年出生于陜西米脂。17歲的時候,他考入了橫山一高,這所學校是橫山創(chuàng)辦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一所管辦學校。

當時是1922年,五四運動的風潮早已吹到了陜西,在橫山一高,高崗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他后來擔任學生會主席,領導學生展開罷課斗爭,開啟了“橫山革命的先聲”。在這次運動中,高崗結識了比他大2歲的劉志丹。1943年,在劉志丹逝世7周年之際,高崗寫了一篇一篇《向劉志丹同志學習》的文章,其中寫道:“我和志丹同志前后共患難10年。”

這“10年”指的就是,從1926年學生運動到1936年劉志丹犧牲這期間的10年。1926年,也是高崗入黨的年份。

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橫山的黨組織陷入癱瘓,高崗在這種形勢下回到橫山,主動與組織取得聯(lián)系,重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傳播革命思想,使得橫山的黨組織重新活躍了起來,但也正因如此,高崗的工作很快引起了敵人的恐慌,隨之而來的就是殘酷的鎮(zhèn)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就在高崗事業(yè)遭受挫折的時候,1928年5月,劉志丹、謝子長等同志發(fā)起了著名的渭華起義,“西北工農革命軍”和“西北工農革命軍委會”也由此宣告成立。但由于種種原因,3個月后,這次起義還是失敗了。

如何在敵人的重重圍剿下生存下來呢?劉志丹等同志認為,在嚴峻的形勢下,應當以做兵運工作為主,將大部分黨員安排到國民黨的軍隊中去,“借水養(yǎng)魚”,最后建立由黨領導的人民武裝。

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1928年秋,組織決定將高崗調離橫山,去做兵運工作。高崗此后先后打入高雙成部、王子元部,期間可謂刀尖舔血,九死一生。在好不容易有了一點成績,準備尋機起義的時候,部隊在三道川兵敗,劉志丹、謝子長去了延安,高崗則去了省委工作。

此后,劉志丹決定繼續(xù)進行兵運工作,尋機建立革命武裝。1931年,劉志丹在工作中被捕,高崗奉命前往監(jiān)獄探望劉志丹,劉志丹微笑著告訴他:“坐監(jiān)獄等于休息罷了!我若遭遇毒手,要死就死,絕不會連累任何同志,你自己小心?!?/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幾年的兵運工作屢戰(zhàn)屢敗,讓陜西的共產黨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他們意識到,利用軍閥搞兵運是很難成功的,必須建立自己獨立領導的革命武裝才能走向勝利。

恰好此時,閻紅彥(開國上將)在山西也遇到了挫折,帶著紅軍晉西游擊隊渡過黃河來到了陜北。劉志丹等同志分外欣喜,以晉西游擊隊和陜北剛剛組建的幾百人武裝為基礎,組建了紅軍陜甘游擊隊。這支游擊隊是當時陜西最主要的武裝力量,也是后來著名的紅26軍的前身。

為了加強這支游擊隊的領導力量,陜西省委將謝子長、高崗調去參加領導工作。在隨后組建的隊委會里,謝子長擔任書記,劉志丹、閻紅彥、高崗等為委員。

在冒險主義路線的影響下,當時的陜西省委要求“游擊隊必須堅決地執(zhí)行進攻的路線……奪取陜西政治經(jīng)濟最中心的三原,馬上建立政權”,他們批評陜甘游擊隊“墜在右傾機會主義的泥坑里”。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陜甘游擊隊陷入了一段極度困難的時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一次戰(zhàn)斗失利后,不對被打散,高崗腿部負傷,拄著拐來到了一戶老鄉(xiāng)家中,休養(yǎng)了一段時間后,他重新回到了陜甘游擊隊,并接受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撤職處分。

之后,高崗被調回省委,繼續(xù)從事兵運工作。期間,高崗曾協(xié)助時任陜軍騎兵團團長的共產黨員王泰吉協(xié)商領導部隊的起義(這支起義部隊后來被改編為紅26軍42師,王泰吉為師長,高崗任政委,劉志丹為參謀長)。

王泰吉起義成功后,高崗返回省委工作。7月,陜西省委主要領導在西安召開會議討論工作,會議期間,被一群國民黨特務逮捕,眾人都被逮捕,只有高崗和賈拓夫逃了出來。此次事件,使得陜西省委遭到了極大的破壞。

逃脫之后的高崗,根據(jù)省委之前的任命,去了陜甘邊根據(jù)地,找到了王吉泰的部隊。前面說過,這支部隊后來被改編為紅26軍42師,王泰吉為師長,高崗任政委,劉志丹為參謀長。因為當時西北紅軍的第一支主力部隊——謝子長、劉志丹領導的陜甘游擊隊已經(jīng)在冒險主義者們的干擾下被打散了,王吉泰、高崗領導的這支部隊就成了日后恢復紅26軍關鍵。作為省委代表的高崗,在這支部隊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紅26軍是黨在西北建立的主力紅軍部隊,不夸張地說,西北根據(jù)地的興衰,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紅26軍的興衰。賈拓夫后來說過,高崗之所以能成為謝子長、劉志丹犧牲后的西北根據(jù)地代表人物,就和他在省委被破壞后來到陜甘邊,對恢復紅26軍發(fā)揮了作用有很大的關系。

到1935年2月,謝子長因病逝世后,高崗接替了他的西北軍委會副主席職務,成為僅次于劉志丹的西北根據(jù)地二號人物。

以上就是高崗早年革命生涯的大概介紹。應該說,無論是學生時期、兵運時期,還是紅軍時期,高崗都有不小的功勞。黃克誠大將晚年評價:“高崗后來犯了嚴重錯誤,但他協(xié)助劉志丹創(chuàng)建陜北根據(jù)地的功勞,也是不應抹殺的?!?/strong>這句話是中肯的,符合唯物主義歷史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