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頭好痛......”凌晨兩點,5歲的朵朵蜷縮在被子里,小臉燒得通紅。

體溫顯示38.5℃,母親手忙腳亂翻出藥箱,抓起一盒去年剩下的退燒藥。

正要撕開包裝時,手機突然震動,一條閨蜜的留言跳了出來:“千萬別給孩子吃阿司匹林!”我的手猛地縮了回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半小時后,兒童醫(yī)院的急診室里,醫(yī)生聽完我的描述后倒吸一口冷氣:“您說的那盒藥是不是白色藥片,上面有‘APC’字樣?那是復方阿司匹林,孩子用了可能引發(fā)瑞氏綜合征,死亡率高達30%!”

母親后背瞬間被冷汗浸透,緊緊摟住昏睡的朵朵,后怕得幾乎站不穩(wěn)。

很多家長不知道,兒童用藥和成人完全不同,用不好會有健康甚至生命危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什么兒童不建議服用復方阿司匹林降體溫?

兒童不建議用復方阿司匹林退燒,主要是因為阿司匹林可能誘發(fā)“雷氏綜合征”。

這病聽著嚇人,實際也確實兇險——孩子得了流感、水痘這些病毒感染時,如果吃了含阿司匹林的藥,可能突然出現(xiàn)腦水腫和肝衰竭。

我見過報道里說,死亡率能到兩三成,救回來的也可能留下癲癇、智力損傷。

國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發(fā)現(xiàn)這問題,現(xiàn)在全球指南都白紙黑字寫著:18歲以下發(fā)燒別碰阿司匹林,復方藥更要警惕。

有些家長以為“復方”就是加強版退燒藥,其實像APC片這類老藥,成分里藏著阿司匹林和咖啡因,孩子吃了容易亢奮失眠,反而耽誤恢復。

現(xiàn)在給孩子退燒,醫(yī)院都首推對乙酰氨基酚(比如泰諾林)和布洛芬(比如美林)。這兩種藥單獨用安全性高得多,3個月以上就能按體重精確給藥。

注意別買復方感冒藥來退燒,有些中成藥寫著“清熱散風”,成分表里卻摻了阿司匹林衍生物。

前陣子還有家長拿“安乃近”給孩子吃,結果搞出粒細胞缺乏,這些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記住孩子發(fā)燒超過39℃或持續(xù)3天,別自己換著藥試,趕緊去醫(yī)院最靠譜,硬扛著亂用藥反而容易出大事。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藥物是孩子的禁區(q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類:喹諾酮類抗生素——可能導致“軟骨殺手”

(代表藥物:諾氟沙星、左氧氟沙星

喹諾酮類抗生素(比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在兒童群體屬于“用藥禁區(qū)”,主要原因出在它可能毀掉孩子的骨骼發(fā)育。

上世紀80年代動物實驗就發(fā)現(xiàn),這類藥會讓幼犬的關節(jié)軟骨出現(xiàn)糜爛,甚至直接“溶解”。雖然人類兒童的臨床案例不多,但當年有個轟動事件——日本醫(yī)生給骨髓炎患兒用環(huán)丙沙星后,孩子膝蓋腫得像饅頭,X光片顯示軟骨嚴重損傷。說白了,這類藥可能毀了孩子的運動能力,所以各國藥監(jiān)局干脆一刀切:18歲以下除非生死關頭,否則絕對禁用。

另一個隱患是這類藥容易“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它們殺菌時敵我不分,可能誘發(fā)肌腱炎甚至肌腱斷裂,尤其是青春期男孩劇烈運動后風險更高。

我見過有家長把大人的諾氟沙星膠囊掰開喂娃治拉肚子,結果孩子腳踝腫得穿不進鞋。

但話說回來,兒童感染其實有更安全的選擇,像肺炎用阿莫西林,尿路感染用頭孢克肟,既有效又不會禍害骨頭。

真遇到耐藥菌非用不可時,醫(yī)生也會反復做關節(jié)B超盯著,畢竟誰也不敢拿孩子后半輩子冒險。

第二類: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讓牙齒變成“銹鐵”

(代表藥物:四環(huán)素、多西環(huán)素)

四環(huán)素類抗生素(比如土霉素、多西環(huán)素)在兒童用藥里算是“黑歷史專業(yè)戶”,最要命的是它??雍⒆拥难例X。

上世紀60年代就發(fā)現(xiàn),8歲以下娃用了這藥,乳牙和恒牙會變成黃褐色甚至發(fā)灰,像刷不掉的茶漬。

這可不是簡單的顏色問題——四環(huán)素會跟牙齒里的鈣質永久結合,讓牙釉質發(fā)育不全,牙齒變得坑洼脆弱。

曾經(jīng)在雜志看到一個案例,農(nóng)村老人帶孫子用土霉素治拉肚子,結果孩子換牙時長出來的牙跟玉米粒似的全是豁口,啃蘋果都費勁,這種傷害根本沒法逆轉。

除了毀牙,四環(huán)素還會拖累骨骼發(fā)育。

它像水泥似的沉積在長骨的生長板里,直接影響鈣磷代謝,搞不好會讓娃長不高。以前有家長拿四環(huán)素治兒童痤瘡,結果孩子膝蓋痛得走不了路,拍片一看骨垢線提前閉合?,F(xiàn)在這類藥早被更安全的替代品取代了,比如治支原體肺炎用阿奇霉素,治尿路感染用頭孢克洛,哪個都比四環(huán)素靠譜。

第四類:中樞性強效鎮(zhèn)咳藥——呼吸暫停的致命陷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代表藥物:可待因、右美沙芬)

中樞性強效鎮(zhèn)咳藥(比如可待因、右美沙芬)在兒童身上屬于“越治越要命”的坑娃神器。

這類藥直接掐斷咳嗽反射,聽著省事,實則可能讓娃直接斷氣——2016年美國FDA就通報過,2歲幼兒用可待因糖漿后呼吸暫停死亡的案例。

嬰幼兒的氣道本來就窄,痰液堵著咳不出來,再用藥把咳嗽神經(jīng)摁住,等于把排痰通道徹底焊死。

之前有家長給3個月寶寶喂右美沙芬治夜咳,結果痰液堵住支氣管引發(fā)肺炎,送急診差點插管,這種操作簡直是給病毒助攻。 更陰險的是這類藥會“偷家”。

可待因在體內會轉化成嗎啡,別說兒童代謝能力差容易成癮,光是呼吸抑制就能要命。

2018年國內禁了兒童用可待因感冒藥,但有些復方止咳糖漿還偷摸加右美沙芬,青春期孩子濫用可能引發(fā)幻覺。

其實兒童咳嗽多數(shù)是痰多刺激,這時候應該用氨溴索這類祛痰藥幫著排痰,而不是暴力鎮(zhèn)壓咳嗽。真遇到百日咳那種劇咳,醫(yī)生寧愿上霧化也不碰中樞鎮(zhèn)咳藥——畢竟呼吸機一響,黃金萬兩,哪個家長扛得住這風險?

三、三個救命原則的注意事項,希望注意。

原則1:年齡不是唯一紅線,體重才是關鍵

醫(yī)生在我的病歷本上畫了個表格:“同樣是布洛芬,6歲但體重30公斤的孩子,和10歲卻只有20公斤的孩子,用量完全不同。家長要準備電子秤,每月記錄孩子體重?!?/p>

原則2:警惕“隱形禁區(qū)”藥物

“比如地塞米松滴眼液,有些家長覺得外用藥安全,但長期使用可能引發(fā)青光眼;再比如呋喃妥因,治療尿路感染效果好,但可能誘發(fā)溶血性貧血......”

原則3:說明書要讀三遍

他忽然提高嗓音:“‘兒童酌減’四個字最害人!某中成藥說明書這樣標注,結果家長按成人1/3劑量給3歲孩子服用,導致肝衰竭。沒有明確標注兒童用量的藥,一律視為禁用!”

孩子的肝臟代謝能力只有成人的20%-40%,每一次用藥都是一場精密手術。記住這四個用藥禁區(qū),不是束縛,而是守護生命最柔軟的鎧甲。

當您放下焦慮,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時,就已經(jīng)為孩子筑起了最牢固的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