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一個猶太人,

他的辦公室里放著《孫子兵法》,

墻上掛著絲綢之路圖,桌上還擺著風水盤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他做到了,華爾街日報稱他為“全球化退潮中的逆行者”,

他就是放棄美國和加拿大的雙重國籍,

在很多人的質疑下,于2008年加入中國國籍的盛智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2024年的香港,夜色籠罩著中環(huán),

蘭桂坊的街頭依舊亮著五顏六色的霓虹燈。

盛智文手持中國護照的照片再次成為焦點,

讓他又火了一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日,周遭空氣中酒香與喧鬧交織。

遠處,數位記者擠將過來,閃光燈令人難以睜眼。

有人喊著問他為什么要放棄美國和加拿大的國籍,

他只是低頭看了看護照,嘴角微微上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8年,他加入中國國籍這一消息一經傳出,

便引發(fā)眾人熱議。

有一猶太裔富豪,身家百億。

他攜巨額資產,卻執(zhí)意加入中國國籍,

此事乍一聽仿若天方夜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他要加入中國國籍的前段時間,

加拿大那邊坐不住了,

派人過來勸他,美國那邊也炸了毛,

盛智文退籍加拿大,

他們立刻派了個精英團隊飛到香港,

帶著一堆條件來挽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位百億富豪要是真走了,不光是稅收沒了,

連帶著加拿大的面子都掛不住。

團隊找到他時,他正在辦公室翻看文件,

桌上放著杯剛泡好的普洱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苦口婆心地勸,說可以給他減稅,

甚至許諾更多商業(yè)上的便利,可他只是擺擺手,

淡淡地說了一句,

中國的法律不認雙重國籍,他只能選一邊。

美國那邊也沒閑著,移民局的人私下議論,

說這人肯定是腦子壞掉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華爾街日報直接發(fā)文,標題起得聳人聽聞,

管他叫“全球化退潮中的逆行者”。

香港的街頭巷尾亦熱鬧起來,

有人認為他是真心實意,而有人則懷疑他別有用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畢竟每年有眾多人千方百計地想要移民北美,

而他卻背道而馳,這誰能理解呢?

可盛智文對這些風言風語置若罔聞,

他一心忙于將名下產業(yè)逐一遷至內地,

毫不猶豫,雷厲風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提及蘭桂坊,夜幕籠罩之下,那里人來人往。

那是盛智文一手打造出來的地標,

幾十年前還只是條窄得擠不下的小巷子。

彼時的香港正處于80年代,經濟蓬勃發(fā)展,

皆是身著西裝革履之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剛在紡織生意上賺了點錢,

有天晚上想找個地方喝一杯,

卻發(fā)現香港的夜生活實在寒酸得很。

靈機一動,他決定自己干一票。

第一家酒吧開起來時,沒幾個人看好。

店面不大,裝潢也簡單,

可他愣是憑著猶太人的生意經,把氣氛搞得熱熱鬧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數年過去,小巷子搖身一變,

餐廳與酒吧鱗次櫛比,一片燈紅酒綠之景,

被香港人稱作“夜店第一街”。

老員工后來常提起,

盛智文那會兒常自己站在門口招呼客人,

笑得跟個孩子似的。

2000年時,他旗下的服裝公司兩次上市均告失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他一狠心,以22億港元的價格售予利豐集團,

而后便將全部心思傾注于蘭桂坊。

那之后,蘭桂坊的名聲越傳越遠,

連外地人都知道香港有個地方叫這個名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要說一個猶太人,在中國是怎么發(fā)家的,

故事得倒回到幾十年前。

盛智文出生于德國,他是猶太人,

家庭也是很普通的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戰(zhàn)一結束不久,

他們的生活困難。

父親早亡,母親遂攜他遠渡重洋,前往加拿大。

到了蒙特利爾,母子倆擠在親戚家的小房子里,

靠她當護士的微薄工資過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盛智文自幼便深知家境貧寒。

自10歲起,他就開始送報;

12歲時,周末還到牛排店刷盤子。

哪怕風吹日曬,他都咬緊牙關堅持下來。

16歲那年,他?攢夠錢買了輛二手車,

成了學校里唯一自己買車的學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中畢業(yè)后,他沒想著上大學,

腦子里全是出去闖蕩的念頭。

19歲那年,他收拾了個背包,

買了張船票,直奔香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來到這里,他先是在一家紡織廠做些雜務。

不久,他就用他的才智賺取了不小的財富。

那時的香港街頭熱火朝天,

碼頭上來來往往的貨船讓他覺得,這地方到處是機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香港生活了數十載,

盛智文早已不復初來乍到之時的青澀模樣,

不再是那個懵懂的毛頭小子了。

每天早上,他喜歡去潮汕茶樓喝茶,

點上一籠流沙包,聽著旁邊大叔們用粵語聊家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的辦公室里放著《孫子兵法》,掛著絲綢之路,

桌上亦擺放著風水羅盤,還說了一口粵語。

朋友們常說他,西方的臉,中國的魂。

蘭桂坊的設計也透著這股味兒,

波西米亞風混著廣東茶肆的調調,

爵士樂里偶爾夾著粵劇的調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8年是個轉折點。

那年他決定加入中國籍,家里人勸他別沖動,

外媒說他瘋了,可他心里早想明白了。

香港給了他一切,他想真正在這兒扎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申請遞上去那天,他坐在辦公室,

盯著墻上的地圖發(fā)了會兒呆。

那之后,他開始資助貧困學生,

還把生意重心徹底轉到內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朋友后來提起,那幾年他身上多了種沉穩(wěn)勁兒,

像終于找到了歸處。

還參與“海洋公園”的項目,

憑此貢獻在2011年獲香港政府頒授大紫荊勛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

2020年,疫情來得突然,

全國上下都繃緊了弦。

盛智文沒閑著,捐了一大批醫(yī)療設備,

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2021年河南發(fā)大水,他又掏了1000萬,

跟大家一塊兒扛過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受助的人后來寫信感謝,說要不是這些物資,

真不知道怎么辦才好。

那時候,香港街頭也有不少人在議論,

說他一個外國人,干嘛這么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他從沒把自己當外人,每次提起這些事兒,

總是笑笑說,這都是應該的。

反過來瞧瞧,有些內地的大佬那幾年玩起了失蹤,

錢賺夠了就跑路。

盛智文未曾動搖,數年前他甚至參與香港立法會選舉。

雖以15票之差惜敗,但其仍覺不虛此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年的北京國慶慶典,他站在觀禮臺上,

眼眶紅了一圈。

朋友說,他那樣子,像個回了家的人。

50年來,他眼睜睜看著這片土地從窮得叮當響,

變成經濟大國,這也是他加入中國的原因之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香港回歸那年,他站在街頭看煙花,

覺得一切才剛開始。

2024年相關數據出爐,

申請加入中國籍之人較前一年多出47%,

其中不少乃是科技圈與投資圈之翹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常對年輕人說,莫要總是將目光聚焦于西方,

中國這片土地上的道路寬闊無比。

他的選擇并非僅僅關乎自身,

諸多目光聚焦于他,這使得不少人也開始思忖在此扎根的可能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5

盛智文的故事也印證了中國的發(fā)展取得的成績,

中國的文化也在影響著周圍的許多國家。

當下,愈來愈多的外國人涌入中國并深入了解中國。

這一現象反映出中國的魅力與影響力在不斷提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信息來源:
1、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我是“洋面孔”,但有“中國心”:中國新聞網
2、“蘭桂坊之父”盛智文:19歲賺100萬加元,為入籍中國卻放棄美綠卡: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