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0多年前,周滅商。商紂王的統(tǒng)治畫上了句號,為彰顯自己的仁德,周天子并沒有將商紂王的兒子和子民趕盡殺絕,反倒是將其子武庚封于河南安陽小屯村。然而武庚卻并不感恩戴德,反倒是發(fā)動了叛亂。

面對強盛的周朝,武庚的實力如同螢火一般羸弱,最終被周天子處死。生活在這里的殷民也為了生存而搬走,這里也是逐漸成為了廢墟,這就是著名的殷墟。
時至今日,殷墟已然成為了我國重要的文物出土與發(fā)現(xiàn)地。通過出土的文物,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當時那場戰(zhàn)爭的慘烈。也正因此,殷墟文物中,誕生出了三個具有著恐怖色彩的傳奇文物。
慘死的士兵
首先便是慘死的士兵,在2001年時,殷墟出土了一批殘骸,而專家們經(jīng)過自己的研究與考察之后,斷定其為商朝士兵的骸骨。

其原因是這些骸骨傷痕累累,不同于尋常百姓,他們傷在腿上,胸腔,甚至腦袋被刺穿,這無疑是戰(zhàn)場上士兵才有的特征。
其中在1998年于殷墟白家墳墓出土的頭骨殘骸最為令人恐懼,堅硬的頭骨居然完全被刺穿,硬生生的扯出一個大洞來,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勝極商朝一時的武器青銅戈。
青銅戈的用法主要是刺,尖銳的戈尖可以瞬間刺穿敵人的身體,再加上當時的士兵并沒有甲胄護體,行軍打仗也沒有章法套路,有的只是野蠻的碰撞,因此青銅戈在戰(zhàn)場之上儼然成了讓人聞風喪膽的大殺器。

第二個用法便是刨,如果刺入敵人后并未第一時間令敵人喪失戰(zhàn)斗能力,戈尖之下的戈鉤就派上用場了,倒刺一般的戈鉤會瞬間將敵人的血肉刨出,傷害驚人。
而這出土的士兵,顯然是被敵人的青銅戈刨中,瞬間便會血肉模糊喪失了生命。
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這位士兵的遺骸也被戰(zhàn)友們帶回,本著落葉歸根的原則,葬在了家鄉(xiāng)的土地之下。

相較于那些客死他鄉(xiāng)的士兵,這位顯然是幸運的,但即便是如此,他那遍布傷痕的遺體,依舊讓我們看到了戰(zhàn)爭的慘烈與恐怖。
獨臂將軍
在2001年,殷墟出土了一座大墓,這座大墓建在都城附近,甚至距離“婦好”墓也并不遠,這足以彰顯墓主人的身份之尊貴。

而最令人感到驚嘆的,是墓中的青銅手臂。這只青銅手臂的做工極為精美,和真人的手臂比例一般無二,再加上略微彎曲的五指,以及手臂上篆刻的花紋,顯然已經(jīng)是當時工藝技藝的巔峰。
這也不禁讓我們感到好奇,究竟是何人可以在去世之后享受如此待遇,隨著古墓被繼續(xù)挖掘,墓主人的身份也浮出水面。
原來這位葬在都城邊的是商朝的一位大將軍,率兵征戰(zhàn)多年,不同于別的將軍的榮歸故里。他在戰(zhàn)場上不僅丟失了一條胳膊,身上多處傷痕,甚至還沒有傷愈就去世了。

在他去世之后,他的遺體被送回國家。可能是為了褒獎其在戰(zhàn)場上的貢獻,也可能是商朝之人本就崇尚武力的原因,這位將軍得到了商王的賞賜,便是那做工精美的青銅手臂。
因為是非正常死亡,所以這位將軍去世之時面朝下下葬,而那一只青銅手臂也是他下葬的伴隨品,只是為了保證其尸骨的完整。
同樣下葬的還有很多金銀珠寶以及動物牲畜,以彰顯對已逝將軍的敬意。世人皆知商朝人尚武好戰(zhàn),從其對于將軍的重視程度便可看出。
蒸鍋里的女戰(zhàn)俘
如果說前兩件傳奇文物僅能讓我們感受到戰(zhàn)爭的慘烈和將士們的不屈的話,最后一件文物帶給我們的,除了這些以外,還有古代封建制度的恐怖以及扭曲。

古人信奉神明的存在,戰(zhàn)爭之前總是會進行祭祀活動,用于祈禱神明庇護,保佑自己贏得戰(zhàn)爭。
而祭祀必然要有貢品,或為牲畜,或為食物,但對于尚武的商朝人來說,如若想要在戰(zhàn)爭中得到庇護,這兩樣顯然是不夠的。
前些年,殷墟出土了一件青銅甗,這本是商朝時期用來烹制行軍餐品的大蒸鍋。

而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這平平無奇的青銅甗中,居然發(fā)現(xiàn)了人的頭骨。出于倫理道德,考古學家們起先并不愿相信,商朝會存在用人體進行祭祀的行為,并推測這具人頭骨極有可能是偶然掉落的,畢竟是戰(zhàn)場上下來的文物。
但當研究進一步深入,考古學家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青銅甗中的人頭骨并非意外掉落,其帶有的明顯烹煮痕跡表明,商朝確實會以人進行祭祀活動。
而選用的祭祀品,通常會是從敵國俘虜而來的女戰(zhàn)俘,這樣一來可以彰顯國威,向敵國表明立場,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而來也可以通過如此做法,祈禱得到前輩先祖的保佑。再者當時的農(nóng)業(yè)并不發(fā)達,俘虜也會消耗不少的糧食儲備,因此商朝會選擇將其祭祀。
雖說在我們看來愚昧不堪,但對當時的商朝人來說,卻是三全其美的好事,如若前兩件傳奇文物。
結(jié)語
時至今日,隨著殷墟文物的出土,我們對于這個3300多年前的王朝也有了更深的認識。雖說殷墟出土的文物大多帶有戰(zhàn)爭色彩。
但是平心而論,當時的人們思想本就尚未啟蒙發(fā)達,崇尚武力也是無可厚非的實力表達。商朝存在的500多年時間里,本就是靠著強大的武力征服。
我們談論起商朝,總是不可避免的提到商紂王。認為其暴虐殘忍,但試想如若是儒雅帝王,又怎么能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率領嗜血之師廝殺。
同樣的,歷史也證明了簡單依靠武力的統(tǒng)治是不牢固的,在思想啟蒙之后,“以德服人”頂替武力治國,這也是社會發(fā)展與思想進步的體現(xiàn)。至于那些封建迷信的祭祀活動,在現(xiàn)在的我們看來,不過是愚昧,自欺欺人的手段罷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