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崔偉跪在礦洞口的泥水里,懷里抱著剛剛斷氣的夏生。這個總愛穿白襯衫的年輕人,血水正從胸口的彈孔往外滲,染紅了口袋里沒送出去的求婚戒指。
三十米開外的山坡上,一只耳舉著冒煙的獵槍癲狂大笑,缺失的左耳在月光下像個撕裂的傷口。
而崔業(yè)背著昏迷的哥哥深一腳淺一腳往外爬時,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在村口榕樹下教兒子下棋的場景——那時候棋盤是用木棍在沙地上畫的,棋子是隨手撿的碎石子。

夏生:被命運推著走的卒子
夏生這輩子最后悔的事,是十三歲那年偷了村支書家的半袋米。那天哥哥被人打斷了三根肋骨躺在破廟里,他餓得眼睛發(fā)綠。
后來他們成了流竄三省的劫匪,但夏生作案時總要戴著手套,說是怕指紋留在受害者家里。
這個細節(jié)被導演處理得極妙:特寫鏡頭里沾滿泥土的白手套,和后來他給心上人擦眼淚用的手帕,都是同一種刺眼的純白。

在建筑工地扛水泥時,夏生總愛在休息間隙用粉筆在地上畫棋盤。他講棋時眼睛發(fā)亮:"卒子過河才能橫著走,我現(xiàn)在就是沒可他永遠沒等到過河那天。
當子彈穿透胸膛時,他攥著存了五年的銀行卡——里面是三萬七千塊,原本打算給女朋友父親治病用的。這個數(shù)字在特寫鏡頭里停留了五秒,正好是北京某醫(yī)院白血病治療費的首付款金額。
一只耳:惡的養(yǎng)成公式
菜市場的人都說,那個總被醉漢踹翻的乞丐耳朵是被野狗咬的。
直到某天收攤后,賣豬肉的老王看見他蜷縮在垃圾桶旁,用生銹的剃刀把完好的右耳割下來半片。

"這樣兩邊對稱了。"他蘸著血在墻上歪歪扭扭寫"公平"二字,這個場景讓觀眾席響起一片倒抽冷氣聲。
劇組在拍攝前參考了2008年山西黑磚窯幸存者口述:那些被割去耳朵的智障勞工,傷口愈合后會形成獨特的鋸齒狀疤痕。
一只耳每次作案前都要摸左耳的傷疤,這個動作逐漸從生理反應演變成儀式——就像他說的,"疼了才記得自己是個人"。
當他用鐵鍬拍死拖欠工資的包工頭時,背景音是手機循環(huán)播放的《生日快樂歌》,那天是他被拐賣三十周年紀念日。

崔業(yè):棋盤上的困局
城中村棋攤的老頭們都記得,那個總穿褪色中山裝的中年人,能在盲棋狀態(tài)下同時贏三盤??僧攦鹤硬槌霭籽∧翘欤迾I(yè)把珍藏的云子棋狠狠摔向募捐箱。
鏡頭在這里用了慢動作:黑白玉石在玻璃上彈跳的聲音,混著醫(yī)院走廊的繳費提示音,譜成絕望的交響曲。
偷藥那晚,崔業(yè)在藥房門口擺了個殘局。
這是他向死神的宣戰(zhàn):如果天亮前有人能解開,他就收手??汕宄縼頀呓值沫h(huán)衛(wèi)工一腳踢散了棋子,這個鏡頭與后來他配制假藥時的精密操作形成殘酷對比。

當他最終背著哥哥逃出礦洞時,背包里還裝著兒子臨終前捏變形的"車"——這個象棋道具在豆瓣討論區(qū)被解析了上百次,有人發(fā)現(xiàn)棋子背面刻著"醫(yī)者仁心"。
崔偉:幸存者的枷鎖
作為全劇唯一活到結局的人,崔偉在敬老院每天要擦七遍象棋。
有場戲他給癡呆老人喂飯時,突然把勺子摔在地上——二十年前弟弟跪著求他賣腎救侄兒時,用的就是這個鋁制飯勺。
道具組特意做舊的勺柄上,還留著當年崔業(yè)指甲摳出的劃痕。
最誅心的鏡頭出現(xiàn)在庭審現(xiàn)場。

當法官宣判崔業(yè)無期徒刑時,崔偉突然站起來大喊:"那瓶印度格列寧是我換的!"可沒人聽得清——同期聲處理成模糊的轟鳴,畫面切到他家里擺著的"感動社區(qū)十大好人"獎杯。
這種聲畫分離的手法,把知識分子的虛偽撕得鮮血淋漓。
貧窮的蝴蝶效應
劇中三次出現(xiàn)同一個豬腳飯攤位。
夏生和哥哥分吃十塊錢的盒飯時,背景是售樓處"首付30萬起"的霓虹燈;崔業(yè)在這里盯梢藥商代表,桌上擺著六塊八的降壓藥;而一只耳臨死前,把搶來的金項鏈換了三份加蛋的豬腳飯。

這些數(shù)字不是隨意編造——編劇團隊參考了《中國低收入家庭醫(yī)療支出調查報告》,劇中所有金額都能在現(xiàn)實案例中找到對應。
礦洞追逃戲里,有個容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夏生中彈倒下的位置,正好是十年前塌方埋掉三十個礦工的地方。
場記板記錄顯示,這場戲拍攝時真的挖出了生銹的安全帽。這種虛實交織的處理,讓虛構故事有了紀錄片式的刺痛感。
棋局之外的生死場
全劇最平靜的鏡頭出現(xiàn)在片尾:
敬老院樹蔭下,崔偉用樹枝教小女孩下棋。"知道為什么卒子不能回頭嗎?"他的皺紋在逆光中像干涸的河床,"因為窮人的人生,都是過了河的卒子。"

這時鏡頭拉遠,棋盤赫然是市政規(guī)劃圖的微縮模型,上面插著"拆遷區(qū)"的紅旗。
當字幕升起時,背景音是新聞播報:"我市最低工資標準上調至每月2480元。"這個數(shù)字比劇中案發(fā)時高了18%,但還不夠買一盒正版抗癌藥。
就像我們常說的,藝術源于生活,但生活遠比藝術殘酷。
參考資料:(電視劇《棋士》、國家統(tǒng)計局《2023年全國居民收支調查報告》、北京大學醫(yī)學部《重大疾病家庭醫(yī)療負擔研究》、《南方人物周刊》對山西黑磚窯事件的深度報道中國紅十字會《罕見病藥物可及性調查報告》、編劇訪談錄《棋盤上的生死場》(《新京報》專欄)、社會學著作《貧困的代際傳遞機制研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