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來自寶山區(qū)友誼路街道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的年輕工作人員魯勁言躺在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的采集床上,血細胞分離機低鳴運轉(zhuǎn)。隨著一袋鮮紅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被密封裝箱,他完成了延續(xù)八年的承諾,為一位素未謀面的血液病患者送去重生希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年27歲的魯勁言,在友誼路街道社區(qū)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負責紅十字會工作,平日里待人真誠、工作勤懇,深受同事和居民喜愛。而他還有另一重身份——光榮的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這份愛心的萌芽,始于2011年他13歲時,父親在街頭無償獻血400CC的舉動,讓少年魯勁言意識到這件“有意義的事”能拯救他人生命,一顆愛的種子就此種下。2017年讀大二時,魯勁言在老家江蘇睢寧縣參加無償獻血,看到捐獻造血干細胞科普宣傳后,毫不猶豫登記加入中華骨髓庫。

魯勁言:“2017年,我已經(jīng)上大學了,在課堂上,我了解到了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相關(guān)知識。我當時覺得這么低的概率,如果我能配型成功,并且能夠救助一個人的生命的話,我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所以在一次無償獻血中,我加入了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p>

魯勁言同事:“我知道,早在沒有入職之前,他就已經(jīng)有過這種匹配的這種經(jīng)歷了,所以我覺得他實在難能可貴?!?/p>

命運的齒輪在2018年首次轉(zhuǎn)動,初配成功的電話讓魯勁言激動得徹夜難眠,卻在最后時刻因患者選擇更適配供體戛然而止。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魯勁言又經(jīng)歷了三次類似的情況,每次都滿懷希望地做好了準備,卻又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實現(xiàn)捐獻。魯勁言的心情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起伏,遺憾和失落也曾在心頭縈繞,但他從未想過放棄。

2024年1月底,魯勁言再次接到江蘇省紅十字會電話,得知自己與一位病情緊急的患者初配相合,且是最佳捐獻者。8年等待,失而復得的機會讓他激動不已,他將此視為使命,決心緊緊把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魯勁言:“心里很遺憾,但是想要救助別人的想法卻一直都在,沒有消除過。到了2024年初,突然通知我又一次配型成功了,我很激動,我想這一次,一定要爭取捐獻成功?!?/p>

但難題接踵而至,因體重超標,魯勁言轉(zhuǎn)氨酶偏高,不符合捐獻條件。為了能順利捐獻,魯勁言全家總動員,制定嚴格減肥計劃。他嚴控飲食、調(diào)整作息、加強鍛煉,經(jīng)過一個多月努力,成功減重19斤,各項指標合格。2024年3月4日上午,魯勁言躺在采集床上,經(jīng)過幾個小時,飽含愛與希望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采集完成,迅速送往患者所在醫(yī)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魯勁言妻子:“過程中需要頸靜脈置管,我很擔心他,因為頸部這一塊也是比較重要的,所以還擔心他傷口的恢復。但我們又覺得如果能夠幫到別人,或者是救一個人的話,這件事還是特別有意義的。所以我一方面很激動、很緊張,一方面也想著要陪伴他把這個事情做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通過這次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經(jīng)歷,我開玩笑地跟我愛人說,我覺得我心情變好了,生活也有奔頭、工作也有勁頭了。我覺得對身體沒有什么影響,所以我也想借此機會,能夠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中華骨髓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志愿者,讓更多的血液病患者得到生的希望。

魯勁言用行動詮釋了大愛,家人在背后的支持也成為他強大的動力。他不僅為血液病患者點燃生命希望,更彰顯人性的溫暖與善良,讓這份愛心傳遞,為社會注入正能量。

境享園對外開放啦!來這里感受“家門口的幸?!眫

寶山區(qū)醫(yī)療機構(gòu)全面開啟“體重管理門診”!

寶山這條路,粉了!? ? ?~

記者:葛靜虹 張清宇 薛峰

編輯:頡廉杰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