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烏云之上是什么?太陽。

《烏云之上》的落點不出意外地也放在了光明。

妹妹對著監(jiān)獄里已然落網的姐姐說:“你的遭遇和苦難,都不能成為傷害別人的理由和犯罪的借口。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要努力尋找光明,而不是在黑暗中沉淪?!?/p>

教人向善。主題沒問題。這是姐姐的“烏云之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于妹妹,本劇女主角,孫儷扮演的警察韓青,她的經歷也詮釋了烏云之上。

父母因她去世,愛人犧牲,師父自殺,姐姐死刑,她的人生就此完了嗎?并不。于重重黑暗里她終找到了答案,撥開云霧,見了青天。

當年星爺在《喜劇之王》里也借臺詞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翱?,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后便會很美的?!?/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刑偵局的《烏云之上》在主題方面的刻畫,值得認可。

至于劇本身,應該會風評兩極化。因為它的獨特風格。

作為一部刑偵局,它不會給人以爽快感。以往刑偵局“步步深入”“層層推進”的強邏輯、戲劇感,不是它的重點?!稙踉浦稀纷叩氖橇硪粋€路子,強調的是真實感與生活感。

它給我的第一觀感是復雜。這種復雜不是像蜘蛛網那樣有布局有形狀的復雜,而是如地下老樹根一般看不到章法的錯綜復雜。

劇中的警察辦案,并非一眼就能瞅準目標抽絲剝繭,而是要在一堆不知真假,有用的沒用的信息里,挨個探尋、排除,最終找對方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時候甚至還得靠點運氣。比如那被藏在贓款中的U盤,如果不是白小惠的母親良心發(fā)現將這一信息告訴警察,那么這個重要證據就不會被找到,陳彬就會被誤認為是最終頭目。

《烏云之上》沒有將警察神化,而是選擇將好的壞的,成功的碰壁的,辦案中的所有都一并呈現給觀眾,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基層刑警的日常,不是天才式的靈光一現,而是在信息迷霧中一寸寸掘進。

且需要注意的是故事幾乎沒有什么注水橋段,全程都在緊扣案件。角色多,線索也多,有用的信息多,無用的信息也不少。

追劇過程中我一度有點發(fā)懵,發(fā)出“怎么這么復雜”的感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樣的處理,自然會讓觀眾產生兩極分化的觀感。

認可這套邏輯的觀眾會喜歡這種真實的辦案質感。一如巴贊秉承的寫實主義,認為電影藝術的第一特征就是“紀實”,比任何藝術都更接近生活,更貼近現實。

不吃這套觀眾的眼里,則會覺得羅里吧嗦,半天沒有重點。楊德昌在《一一》中便借角色之口提到,“如果電影跟過生活一樣,那誰還會想去看電影?過生活就好啦?”

不同創(chuàng)作風格的選擇,沒有對錯高下。

但說到底,《烏云之上》不是無論風格如何兩個小時就可以結束電影,作為劇集,它十七集的時長只為一個復雜的案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創(chuàng)作角度講,我挺佩服導演的大膽敢這么玩。因為就故事本身來說,看點與戲劇沖突都是足夠的,一口氣拍到底的爽感是絕對可以讓觀眾興奮的??蓪а輩s仍選擇了寫實化的復雜呈現,效果怎么樣不談,這種嘗試是值得肯定的。

再來說說故事與人物。

先說前者,故事結構相當嚴謹清晰。

小警察赴任途中發(fā)現碎尸,上報后分析一通女上司不給他好臉色,原來女上司原來的老搭檔失蹤了,她心情極差。

調查碎尸案的過程中,關鍵的女證人失蹤了,且發(fā)現她的失蹤和老搭檔的失蹤都直指同一家健身會所。探查過程中,又挖出驚天販毒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女子碎尸案牽扯到女子失蹤案,再聯系到警察失蹤案,最終落腳到販毒案。

就《烏云之上》的故事本身來說,水準相當在線。

一樁樁犯罪事件被暴露出來的同時,人物的故事也被悉數帶出。

角色無論大小都不糊弄,這也是劇集觀感“復雜”的來源。

幾近所有的配角,都有著各自的精細刻畫。姐姐周雪曼的隱忍與狠辣,師父趙文斌在道德與親情之間的掙扎,王學華的癡情與悲劇性,陳彬的浪蕩,董潔的扭曲,白小惠的母女情,張勇對呂建民的義······女主的線人年輕的小伙子,都有他的弧光,乃至連一個偷拍的攝影師都給安排了愛而不得的暗戀戲碼。

肉眼可見編劇的用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問題來了,全是重點有時也等同于沒有重點。

對配角著墨過多,直接影響了對主角的刻畫。

女主韓青,以及真男主林嘉嘉的刻畫,是失敗的。

韓青是個不健全的角色。過多的閃回,在表達韓青對鐘偉感情的同時,卻也代表的是韓青對鐘偉的過度依賴。

看完全劇你會發(fā)現,韓青這個角色仍然是模糊的。

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永遠是韓青對鐘偉的思念,對父母的悔恨以及對姐姐的愧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于角色本身,她的抱負,她的愛好,她的性格,她的行為習慣、日常模式等等,我們都不清楚。

活在記憶里的鐘偉都好歹借助劇情,安排了一個牛仔褲發(fā)燒友的身份。

可是韓青呢?她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直到劇終也沒說清。我們能想到的,除了她的慘與痛,還有別的嗎?我們看不到她作為一個“人”的多面性,她是否會在辦案間隙吃一碗biang biang面?是否會對街頭的流浪貓駐足?這些生活毛邊的缺失,讓她純粹地淪為戲劇的容器而非立體的人。

相比之下,林嘉嘉更是工具人屬性嚴重。他的存在,真就是警局給韓青安排的搭檔,除了幫忙辦案,還是幫忙辦案。一個存在感如此重要的角色,導演只是吝嗇地用一場精致的洗臉戲,就試圖詮釋這個角色的所有。

《烏云之上》在人物刻畫方面,是有些矯枉過正的。配角們個個都有情感,有生活,主角反倒成了苦難承載者與辦案機器人,成了穿針的線,串起所有瑣碎卻沒露出自己的顏色。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該是全劇最大的遺憾。

不過總得來說,對《烏云之上》我仍是持推薦態(tài)度。以警察為主視角,卻又沒把警察寫成無所不能的英雄,而是老老實實拍出他們在成堆線索里打轉、在無數次碰壁中硬啃的日常。

這份笨拙的真實,是這部劇藏在遺憾背后,打動我的東西。

  1. ENDD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
    進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