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王芳,今年38歲,初中學(xué)歷,來自一個小縣城。

結(jié)婚十年了,育有一兒一女,丈夫在縣城的一家電力維修公司上班,收入還算穩(wěn)定。

我自己則在鎮(zhèn)上的一個小超市做營業(yè)員,工資不高,但勝在離家近,方便照顧孩子和家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一家五口住在縣城邊緣一套老小區(qū)的兩居室里,房子是我公婆早年買的,婚后我們就一直和婆婆住在一起。

公公早些年因病去世了,婆婆身體還算硬朗,常年在家,帶帶孫子,做做飯,也算不上什么負擔(dān)。

丈夫是家中老大,還有一個妹妹,就是我那位 大姑姐 ,比丈夫小五歲,早些年嫁去了外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嫁得不錯,老公在市里做點小生意,家境比我們寬裕不少。

她每年逢年過節(jié)都會回婆家,尤其是中秋、國慶這樣的雙節(jié),幾乎從沒缺席。

每次她回來,婆婆都顯得格外高興,忙前忙后地張羅吃的喝的,還不忘給她帶上一大堆東西回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我,作為一個在家多年默默付出的兒媳,常常被忽視。 我不是計較的人,可是一次次的差別對待,總讓人心寒。

直到去年的雙節(jié),她回來那一次,我終于忍不住說了一句話:“姐,你是不是忘記帶走一個人?”

她愣住了,婆婆也愣住了。而我,已經(jīng)憋了十年的委屈,再也控制不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那年雙節(jié)前幾天,大姑姐打電話回來,說要回來住幾天,順便看看媽。

婆婆聽了高興得不得了,提前兩天就開始準(zhǔn)備各種雞鴨魚肉,連我上超市的班都臨時請了幾天假,說什么“人家姐回來一趟不容易,全家總動員熱鬧熱鬧”。

我也沒說什么,該做的我都做了。買菜、洗菜、整理房間、換床單,甚至連她愛吃的藕夾、紅燒肉我都提前準(zhǔn)備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雖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我告訴自己,她是客人,回來一趟也不容易,我忍一忍也就過去了。

可當(dāng)她真正回來那天,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忍的是空氣,她從沒把我放在眼里。

她一進門,就把自己當(dāng)成了女主人。吆喝著婆婆給她倒茶,坐在沙發(fā)上翹著腿指揮我做飯。婆婆在一旁笑呵呵地說:“芳啊,姐難得回來一趟,你多干點,辛苦你了?!?/p>

我笑了笑,沒說話,心里卻不是滋味。飯桌上,她不斷地講她老公多能干,孩子在市重點學(xué)校讀書,成績拔尖,又說什么“媽你要是想去我那兒住幾天,我隨時接你過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婆婆聽了樂得合不攏嘴,還當(dāng)著我的面說:“哎呀,還是你那邊條件好,我這兒就一破小房子,沒啥好留人的。”我聽得心里一陣陣發(fā)涼。

吃完飯,她拍拍屁股上樓休息了,客房我早給她收拾好了。婆婆卻拉著我小聲說:“你把你家孩子那屋給騰一下,讓你姐睡那兒,她睡得慣?!?/p>

我忍住眼淚點了點頭,抱著兒子的睡袋去了客廳。夜里,我聽到婆婆和大姑姐在房間里聊天,說的是我,說我“太小心眼”“不懂事”“一點都不如她嫂子”。

那一刻,我躲在黑暗的角落, 覺得自己就像個外人。

第二天,她說要去鎮(zhèn)上的超市逛逛,婆婆立刻讓我陪她一起去,說她不熟路。

我放下手頭的家務(wù),帶她去了超市。

她一進門就開始瘋狂采購,牛奶、零食、衣服、鍋碗瓢盆,甚至還挑了個小型榨汁機。

買完后,她一臉滿足地說:“這些媽給我報銷了,說是補給我的?!?/p>

我點點頭,替她提著袋子出了門。回到家,婆婆真的掏了錢,一句“給你姐買點東西怎么了?她嫁出去一分錢沒問咱家要過”堵住了我的嘴。

第三天,她準(zhǔn)備回去了。婆婆起了個大早,把冰箱里能拿的全都打包了,雞鴨魚肉、臘腸醬料一大堆塞了滿滿一后備箱。她看著后備箱笑得合不攏嘴,我忍不住問婆婆:“媽,那些是留著過節(jié)的吧?”

婆婆頭也不回地說:“你姐難得回來一趟,帶點東西怎么了?你又不是吃不起。”

我咬著牙忍了,可當(dāng)她開車準(zhǔn)備離開時,婆婆還站在門口囑咐她路上小心,又問:“你那邊要不要我過去照顧你幾天?反正這邊也沒啥事。”

我當(dāng)時就忍不住了,走過去,輕聲對她說了一句:“姐,你是不是忘記帶走一個人?”

她愣了一下:“誰?”

我笑著說:“媽。她心早就不在這兒了,你帶走吧?!?/p>

空氣突然安靜了幾秒。婆婆臉一下子沉了下來,大姑姐也有些尷尬地說:“你這話說的……”

我沒再接話,轉(zhuǎn)身回了屋。那天晚上,婆婆沒有和我說一句話。后來她真的收拾了幾件衣服,跟著大姑姐回了市里。

她走的那一刻,嘴里還嘟囔著:“我去她那兒住幾天也好,省得在這兒看你這張苦瓜臉?!?/p>

她走后家里一下子安靜了。我以為會輕松一點,可心里卻空落落的。丈夫下班回家得知情況,只是淡淡地說:“媽愿意去哪兒就去哪兒,你別多想?!?/p>

我苦笑了一下, 十年媳婦,終究比不過親閨女幾天的熱情。

婆婆走了一個月,沒給我打過一個電話。大姑姐偶爾在群里發(fā)幾張她和婆婆逛街的照片,配文是:“媽在我這兒挺好的,大家放心?!?/p>

我沒有回應(yīng)。那晚,我一個人坐在陽臺上,看著夜空。突然意識到,我這十年,不是為了誰活著,而是被誰牽著鼻子過日子。 我不是不孝順,我只是厭倦了這不被珍惜的生活。

03

婆婆最終在市里住了三個月,后來因為大姑姐孩子要期末考試需要清凈,才又回來了。

她回來時,臉色不太好看,也許在那邊也不是那么如意。她沒有道歉,只是對我說了一句:“家里還是你做得順手些?!?/p>

我點了點頭,沒說什么。生活繼續(xù),日子一如既往地過著。只是從那以后,我不再事事順從,也不再刻意討好她。

我學(xué)會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自己和孩子,不再把一切寄托在別人的認(rèn)可上。

家,是講情分的地方,不是講功勞的工廠。你付出再多,沒有人珍惜,也不過是徒勞。

而我,也終于明白了一句話: 真正的幸福,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自己爭取來的。

我沒有怨恨,只是把自己從那條看不到盡頭的路上,悄悄拐了個彎。未來如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不會再原路返回。

你若真心待我,我自還你溫柔如初;你若將我當(dāng)外人,那我也不必再作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