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難先,這個名字如今鮮有人知,可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時代里,他卻是一位不可忽視的存在。1949年,新中國即將成立,毛澤東和周恩來特意派人去湖北武漢接他進京,參加開國大典,并希望他留在中央政府任職。

然而,75歲的張難先得知這個消息后,卻猶豫了。

他覺得自己年事已高,未曾真正參與新中國的建立,實在沒有理由在北京占據(jù)一個位置。

消息傳到北京后,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態(tài)度卻異常堅定:“無論如何,也要請他來!”這位曾在國民黨時期以清廉剛正聞名的老人,為何能得到如此禮遇?他的故事,不僅僅是個人的傳奇,更映射著時代的光影。

張難先出生于1874年的湖北沔陽(今仙桃市),家境書香,但命運卻并未給他一條平坦的路。15歲喪父,家道中落,親族希望他通過科舉改變命運,可他卻在考場上交了一張白卷——這樣的舉動,在那個年代無異于公然向科舉制度宣戰(zh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彼時,清政府已經(jīng)腐朽不堪,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讓他徹底認清現(xiàn)實,1898年的戊戌變法失敗,更讓他堅定了推翻舊制度的決心。1904年,他結(jié)識了革命黨人吳祿貞,隨即加入孫中山領(lǐng)導的同盟會,走上了革命道路。

他的仕途,也是一場與腐敗、特權(quán)、黑暗勢力的較量。1928年,他被任命為湖北財政廳廳長,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刀闊斧整頓財政,嚴查貪污。

當時,白崇禧的弟弟白崇勛仗著兄長的權(quán)勢,在稅務(wù)局混日子,長期不上班卻照拿薪水。

張難先調(diào)查后,直接將其革職。

李宗仁的親戚在財政系統(tǒng)撈錢,他也是不留情面,直接清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鐵腕手段讓湖北財政一度成為全國的“清廉樣板”,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權(quán)貴。

1931年,蔣介石調(diào)任他去浙江擔任省主席。

當時的浙江正因土地改革問題鬧得烏煙瘴氣,地方士紳與國民黨基層組織激烈對抗,甚至釀成血案,蔣介石需要一個強硬的官員來收拾殘局。

張難先推辭了五次,最終還是不得不赴任。

上任后,他依舊保持著自己的風格,砍掉了自己的行政開支,削減財政浪費,甚至連自己的薪水也拿出來補貼公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真正讓他惹上大麻煩的,是一次與宋美齡的正面交鋒。

宋美齡帶母親來杭州游玩,六天花費了13780元法幣,然后讓浙江省政府買單。

張難先一口回絕,表示地方財政吃緊,實在無法報銷。

幾個月后,蔣介石來浙江視察,在省政府禮堂慷慨激昂地演講,號召各級官員廉政守法。

就在蔣介石講得興起時,張難先當眾站起,拿出那疊宋美齡的賬單,恭敬地請示:“這是夫人此前在杭州的開支,浙江財政困難,實在無法負擔,請委員長定奪。”蔣介石臉色鐵青,沉默片刻后,咬牙說道:“誰的開支,誰負責?!睆堧y先立刻高聲回應(yīng):“委員長清正廉潔,浙江百姓感謝您!”現(xiàn)場寂靜無聲,所有人都知道,這位浙江省主席的仕途,恐怕就到此為止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就有人匿名舉報張難先私建豪宅、金屋藏嬌。

宋美齡親自帶人暗訪,發(fā)現(xiàn)張難先的府邸不過是一間普通小屋,夫人手上長滿老繭,家中甚至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

她羞愧難當,悄然離去。

但張難先明白,自己已經(jīng)得罪了蔣介石夫婦,再待下去,恐怕連命都難保。

他干脆辭官回鄉(xiāng),徹底告別政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辭官回鄉(xiāng)的那一天,杭州街頭百姓自發(fā)在家門前擺上一盆清水、一面明鏡,寓意“清水明鏡送清官”。

這樣的送別儀式,在民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回到湖北后,張難先開始著書立說,記錄革命往事。1949年,解放戰(zhàn)爭進入尾聲,國民黨計劃在撤離武漢前炸毀重要設(shè)施,阻止解放軍順利接管。

張難先得知后,立刻動用自己在國民黨舊部中的影響力,聯(lián)合地下黨,成功阻止了這一破壞行動,保全了武漢的基礎(chǔ)設(shè)施。

這一舉動,讓他在新中國成立前夕,再次被毛澤東和周恩來看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新中國成立后,張難先雖然年事已高,仍被邀請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并連續(xù)當選全國人大代表。

然而,他依舊保持著清貧的作風,甚至到了晚年,家里依然簡樸如舊。1968年,他在北京去世,享年94歲。

有人說,張難先是那個時代最“”的人,認準了道理就絕不讓步,不管對方是白崇禧、李宗仁,還是蔣介石、宋美齡。

也有人說,他是那個時代最稀缺的清官,真正做到了“官不畏權(quán),清不染塵”。

無論如何,他的故事,值得被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