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烏鴉。
之前清明假期,猜猜我去干了啥?我專程赤石去啦!

牢尼積數(shù)年之功耗資2.5億美刀的巨制——真人版《白雪公主》,從它選定拉丁裔女演員瑞秋·齊格勒(Rachel Zegler)飾演在其他任何版本都設定為“膚白如雪”的女主角白雪公主時,這部片子的風評和命運就已基本是抵定之事。
明知是史,還要去赤,小饞貓是吧?

其實一般來說吧,即便專門就是為了找槽點,烏鴉也不太會主動掏錢跑電影院看去。

畢竟人家老八赤石是為了掙錢,咱赤個石還得花錢,跟誰說理去。

但這次這個真人版新《白雪公主》(以下簡稱《新白》),實在是太過于震古爍今。IMDB開分2.6已然技驚四座,此后更是在極小的下滑空間中繼續(xù)走低,一路下滑至1.5的不可思議的低位!
1.5評分什么概念?大家要知道IMDB評分是1至10星可選,也就是說,不管你覺得這坨史如何難赤,你都不可以打零分,最低最低你也要給1顆星。

最抽象的是,這個史詩級的綜評分數(shù),還是在有2.6%的“10分好評”的情況下取得的。
所以這個1.5的含金量是非常高啊。

再對比一下啊,《749局》4.1,《上海堡壘》4.4。可憋說是因為國人給了高分拉回來的,要知道,IMDB上中國爛片,濾鏡從來是反的,國服評分永遠是最低的,遠低于外服,比如《上海堡壘》中國區(qū)打分只有2.3。
當然,看起來,《新白》1.5分已經(jīng)是它的最低點了,沒想到一個假期回來,發(fā)現(xiàn)《新白》的IMDB評分已然觸底反彈,暴漲0.1分,回到1.6……
如此震撼的數(shù)據(jù),讓烏鴉實在忍不住要去見證一下歷史,哪怕是稀的。

而且,根據(jù)國內(nèi)某電影APP顯示,當前《新白》國內(nèi)票房已經(jīng)接近預估數(shù)字,我是真怕它哪天突然撤檔了(雖然它3月26號才國內(nèi)外同步上映)。這史啊十分滴珍貴,必須得我給大家先赤為敬。

那今天烏鴉就來跟大家愉快地吐槽它吧。哦,以下內(nèi)容還是無法避免劇透啊,特此說明。
話說這個片子真的會有人在乎透不透嗎……
當天去影院的時候,檢票大姐一見我這個點來,能感受到也是有點繃不住,一臉“真有來看這個的啊”的感覺。

想想我當時還信心滿滿地跟大姐說:這場我肯定是包場了吧!結果啊,萬沒想到,包場失?。?/strong>開場十分鐘左右,進來一對,不知道兩位是真心把這片當愛情片看,還是跟烏鴉一樣,組團來赤石的。

(《新白》影廳“一人成軍”不是國區(qū)專屬,外服也一個樣……)
得說明一下啊,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不是直接對格林童話《白雪公主》的改編,而是對1937年牢尼自己的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的真人版改編。

看完之后,烏鴉覺得這是不是一部差勁的片子呢?那我覺得是的。但總的來說,我對《新白》的評價,主要是“無聊”,故事過于簡單、過于老套,一眼望到頭。
如果不是烏鴉這樣專門奔著看槽點去的,這片子你要能不睡著不跑廁所(最難繃的是片中有超長時間的吹口哨劇情催人尿下)那你真是這個!

眾所周知選角是《新白》最大的爭議點,這在片子上映之前就是早早確定的事。雖然對女主演的形象早有了解,但是真在現(xiàn)場大熒幕看還是繃不住。
尤其是我那天還是下午剛看完F1比賽去看的電影……蘭多,剛下領獎臺又跑來演白雪公主,辛苦了!

(F1邁凱倫車隊車手蘭多·諾里斯)
誠如國內(nèi)外眾多觀眾的評價,女主演瑞秋·齊格勒算是全片為數(shù)不多還算用心用力在演的一位。不過,這也是她“應該做的”,這一部主打“白雪變黑”的電影,說是專門圍繞著瑞秋這位女主演服務的也不為過。更不要說,她在影片上映之前,種種荒腔走板的言行早已成為這部電影的“定時炸彈”。
因為這個姐,實在是制造爭議話題的大師,之前烏鴉就給大家介紹過她涉嫌歧視亞裔的事件(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此處回看),那么對于這部改編電影本身,她更是有著迷惑言論。
也是在2023年,她在采訪中公開吐槽(也許說是“嘲諷”更加合適)37動畫版原作,說原版公主純戀愛腦,王子則是一個“跟蹤狂”,這樣的劇情“奇葩啊真奇葩”。
由于出演角色與膚色矛盾問題引起爭議的演員不少,但多數(shù)最多不過是懟觀眾,連原作都懟的是真的罕見。
因為瑞秋實在是太“跳”,后來牢尼都要讓她盡量少開尊口,張嘴你就唱歌,憋說話。這次電影全球上映之前,牢尼的宣發(fā)相當?shù)驼{(diào),完全不像一個“多年巨制”的樣子,很大程度上也是跟瑞秋相關,你的主演是這么一個祖宗,不宣傳已經(jīng)是最大的止損。
從這個采訪畫面,也能看出來瑞秋這個人平時是表情非常夸張多變,那么影片里演公主她的表情控制如何?我負責任地告訴你,只有更夸張。雖然《新白》唱跳部分很多,但它畢竟不是一部純粹的音樂劇舞臺劇,但不管是唱歌、對白還是表達情緒,主演整張臉都在發(fā)力,有一種公主全程都很“憤怒”的感覺,好似給臉部肌肉做了一輪力竭組,不知道下來之后臉會不會酸。
其實瑞秋雖然不白,但是怎么也不算難看,電影里也有幾處給出的鏡頭還是很耐看的,但是大段的夸張表情表演,只會把她頭大臉大嘴大的外貌特征,牢牢“種”在觀眾腦子里。

(各位,“白雪公主”此處的歌聲是在表達對外面世界的向往,
主演面帶笑容,你們能看得出嗎)
那說到這就有個問題了,這部真人電影的制作,似乎從來不懂得揚長避短,有很多露丑、爭議、邏輯漏洞,制作組明明可以很簡單地解決,但它們就那樣被明晃晃放在那里了。就好像在確定選角之后,大家都知道這部電影注定無可避免地將要爛掉,整個劇組除了女主,所有人都已經(jīng)躺平擺爛,愛咋咋地了。
以表演來說,兩位女主演——飾演白雪公主的瑞秋·齊格勒和飾演黑王后的蓋爾·加朵,都是表情夸張、用力過猛,無非是加朵的臉更僵硬一些,瑞秋你管呈現(xiàn)出來好不好看至少面部比較靈活;而相反的一面,男性演員普遍面無表情,不笑場已是勝利。
而更加擺爛的是設定和劇情。
那位說:不對啊,你都讓白雪公主“變黑”了,這一身剮你都舍得了,劇情上不得搞個大的?
還真別說,烏鴉前面說這個片子主要是“無聊”,就是因為這個劇情實在是平平無奇。包括主要演員在內(nèi)的整個劇組之前總是在強調(diào)“顛覆”,說舊版的劇情老套,她們要帶來革命性的新劇情。然而我全片看下來,所謂幾處設定上的“顛覆”完全流于表面,整個劇情跟九十年前的原作其實并沒有什么區(qū)別。如果不是大家早已清楚現(xiàn)在牢尼的尿性,那這部真人版《白雪公主》不僅不是對37動畫版的顛覆,簡直都說得上是一種“致敬”。

別急著噴我啊,說這種丑東西怎么好意思跟經(jīng)典作比,我說的是總體劇情,且聽我慢慢道來。
看完真人版又把37版捋了一遍,發(fā)現(xiàn)不少影評吐槽的點,恐怕要不是沒看過動畫版,要不是忘了。其實這次《新白》的內(nèi)容,大量是照搬的37版(動畫版已經(jīng)對格林童話原文做出大量改編)。
比如說有人嘲諷“白雪黑化”后不像公主更像傭人,結果《新白》真一上來給白雪安排成傭人了。

其實這個劇情設定來自37動畫版,原作就是黑王后讓白雪穿破衣服當傭人,而且那衣服比新版的還破打著補丁呢。

再比如各位可能知道,《白雪公主》原文是白雪三次遭王后毒手,分別用的絲帶、木梳和蘋果,但這次真人版只有一個毒蘋果,為什么呢?因為37版就只有毒蘋果這一回……原文毒蘋果一半有毒一半沒毒,《新白》直接把整個蘋果泡毒液里面,為什么呢?因為37版就整個泡在毒池子里……
諸如此類實在不勝枚舉,總的來說,就是動畫版如何改編格林兄弟原著,《新白》就大量“繼承”這些改編設定和劇情。
之前還看到不少影評評價這片子唯一質(zhì)量還算過硬的只有音樂,不過烏鴉也是不很懂音樂啊,但感覺這音樂即便是好,記憶點也真不太行,我看完全片印象最深的還是兩段“勞動號子”——白雪組織做家務和小矮人采礦的唱段。
后來明白了,這兩段正好就是《新白》僅有的兩段對37動畫配樂的復刻版……

當然最重要的是,《新白》故事的整體框架和內(nèi)核,其實也跟九十年前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這部從選角開始就示人以“顛覆”“多元”“現(xiàn)代精神”的真人改編作,事實上真正惡心到的既不是保守老右,也不是我們這種純吃瓜群眾,反倒堪稱對白左觀眾的一場徹頭徹尾的欺騙。
前面說到《新白》史詩級的評分,細看分區(qū)評分的話,在大本營美國區(qū)還是明顯高于全球平均,“高達”1.9;而不管怎么說都要比美國更“左”的加拿大,評分要低點2。哦值得一提的是,最低評分來自印度,清明假期前甚至統(tǒng)計為約等于1.0分,也就是理論上不能再低的分數(shù)(節(jié)后反彈至1.1),你可以不懂三哥,但一定懂三哥那從不挑食的二弟,他們都欣賞不了“新白雪公主”足見其分量。

其實,這可憐的1點幾的分數(shù),已經(jīng)足以證明絕大多數(shù)的白左觀眾也并不買《新白》的賬,說這部改編電影“得罪了所有人”也許有一點夸張,但說它“沒能討好任何人”那是一點不為過。
即便在歐美“主流媒體”中,對該片評價最惡的,也不是對“覺醒文化”深惡痛絕的老右,而是一貫標榜左翼的英國《衛(wèi)報》,評價其為“假模假樣,偽裝‘進步’”。
上映前不管是選角上故意讓白雪變黑,還是劇組極力鼓吹對原作的改編,尤其是強調(diào)“公主不再等待男人拯救”“女性掌握權力戀愛不再是主線”云云,回頭看那真是把白左觀眾騙進來殺。

前面咱們說了《新白》復刻37版的內(nèi)容,那相對37版的改動是什么呢?女主選角當然是最大的,這個就不贅述。其實其他的改編跟選角的思路是一樣一樣的——極其刻意地“顛覆逆反”且流于表面。
首先是男主當然不能再是“王子”嘍,那多封建!《新白》塑造的男主喬納森角色是個“盜賊”,帶領他那極其正確多元的盜賊團,偷竊王后的財產(chǎn),反抗王后的暴力統(tǒng)治。但相當諷刺的是,這個五彩斑斕的盜賊團,頭頭喬納森恰是一個標準白男,我懷疑你“不夠進步”!合著這個選角是盜賊設定但還是王子臉……

(男主演木訥的神情貫穿全場)

(男主帶領的盜賊團,充分展現(xiàn)著人類的多樣性)
這個片子人物形象的兩極分化就是如此明顯,要不就跟原作像素級復刻,比如魔鏡的形象,黑王后的妝容(甚至根本不考慮適不適合演員);
要不就非得跟原作完全相反,除了白雪公主的外形和男主的“盜賊人設”,另一個顛覆性的形象是王后派去刺殺公主的“獵人”,選擇了非洲裔演員安蘇·卡比亞 (Ansu Kabia)。但這位老哥看得我在影院直跳戲,因為實在是太像最近另一部因為“政確”引起大爭議的文藝作品——育碧動作游戲《刺客信條·影》里的“黑人日本武士彌助”了……


(上圖:彌助臉模 下圖:卡比亞)
可是這些選角,除了標簽性質(zhì)的“顛覆”“多元”,實質(zhì)性的突破在哪里?
選角如此,劇情更是如此。按片方的說法,《新白》相比原作的最大突破在于,要塑造白雪公主從黑王后手中重奪父王權力的故事,公主的形象不再是過去那個只能由男人來保護、懦弱無力只會做家務的“傳統(tǒng)男權社會的女性形象”。
乍一聽至少可以讓白左觀眾歡欣鼓舞。
那么這個“現(xiàn)代女強角色”在實際片子中表現(xiàn)如何呢?舉一個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有影評吐槽《新白》中白雪在林中小屋全程指揮別人干家務自己一點不干。其實37版白雪在小屋也有“指揮交通”,只不過分配的任務中也有自己一份。
請注意這里的處理啊,原作是3個“you”1個“I”:你干這個,你干這個,你干這個,我來掃地;
新版愣是改成了4個“you”,全是指使他人干所有的活,掃地也是給別人干。


這tm也太刻意了!
原因無他,因為《新白》片方,他們就是特意要塑造一個“非傳統(tǒng)女性”,做了家務那還叫現(xiàn)代獨立女性嗎?所以家務那是一丁一點萬不可碰的,干了,那就是男權社會“煮飯婆”刻板印象。
然而可笑的是,《新白》在開場就塑造國王(原配)一家三口親自勞動,與民同樂,親手制作蘋果派與百姓分享的劇情。合著,勞動?彳亍!家務勞動?不行!您這勞動還分三六九等的……

后來看明白了,蘋果派實乃“馭民之術”,屬于白雪公主掌權治國的范疇,自然是公主可以做而且應該做的啦。好好好,您這治國也太“帶派”了……
像這樣互相矛盾、邏輯崩壞的情況在《新白》中還很多,在烏鴉看來,這就是“尊重原作”的部分跟“刻意顛倒”的部分沒有精心打磨彌補的結果。
原作有原作的邏輯線,你非要顛倒其中一些部分,那強行嫁接對不上不是很正常嗎?
就比如很多人吐槽的,“公主都知道奪權了,權力頂點的王后還擱那一天天容貌焦慮”。說句公道話,其實電影里王后真正關注的,還真是權力,只是片中有個設定,那就是美貌等于權力,可問題是,一直看到最后,我也沒明白“美貌”跟“權力”到底是怎么掛鉤的。

道理也許很簡單,他們照搬了原作王后的容貌焦慮,而同時又想在新作中體現(xiàn)“女性掌權”“公主成王”,卻并沒有花工夫雕琢其間的邏輯銜接。
再比如說男主喬納森明明一開始竄入王宮盜竊時就親眼見過白雪身穿破衣當傭人干粗活,結果后面白雪逃出來再見喬納森,后者一直吐槽白雪是“公主煩惱”,久居深宮不懂得民間疾苦。
就看這個電影總有種劇組熊瞎子劈苞米的感覺,似乎先前的設定,拍著拍著自己就把設定忘了……

這些牛頭接馬嘴又不做善后的操作,《新白》的制作,沒能力、沒用心、故意拍爛,這仨你至少得占一個。
而說到“獨立女性大女主”,《新白》最后白雪公主讓王后破防竟然是靠的一頓嘴炮。
這段當中還有王后把水晶劍遞給白雪:“有膽你捅死我?!蹦钱斎簧屏嫉墓魇遣粫员┲票┑睦病N耶敃r滿腦子都是華強……
更搞笑的是,被白雪嘴炮倒戈的王后衛(wèi)隊,在王后惱羞成怒用水晶劍刺向白雪時,沒有起到一丁點作用,還是靠男主的盜賊隊友一鏢打掉王后的劍。
合著你白雪不還是全場輸出最低嗎……“煮飯婆”是躺贏狗,“大女主”也是躺贏狗,那這“大女主戲”不是白拍了。而且37版小矮人是MVP,有沒有可能人家片名本來就叫《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呢,小矮人本來也不是附庸角色,動畫里反倒王子更像躺贏狗,白雪公主那應該叫我方水晶。

主線劇情都是如此,那當然細節(jié)的處理就更是一坨。像白雪在被追捕的時候用那套經(jīng)典的公主服“金蟬脫殼”,結果下一幕身著公主服的白雪又上了馬,合著您逃亡時候還帶著換洗衣服?
這還是“小問題”。

為了“糾正”37版王子對白雪公主的“跟蹤狂”行為,《新白》設計了白雪跟男主喬納森為首的盜賊團“并肩戰(zhàn)斗”的劇情(沒錯這版白雪公主是有武力值的,可這就顯得結尾白雪只會嘴炮更加離譜了),過程中喬納森為白雪舍身擋下致命一箭,自己差點死掉。
但本應是感人的劇情,做得卻特別的不講究,怎么形容呢?就跟下面這段整個二次元最為災難最為生草的“強行發(fā)刀”劇情——奧爾加團長十分神似:沒苦硬吃,能躲非得找死是吧。
這部真人版新《白雪公主》,從選定主演的那一刻,它其實就已然沒有回頭路可走,你這個片子,注定就只能是“獻給白左觀眾的一封情書”,你就莫不如一條道走到黑,莫管旁人,把白左觀眾伺候好也行。
結果是,你照抄呢,又想顛覆;要顛覆呢,你又要照抄。所謂的那些“進步元素”,無非就是喊喊口號、玩玩文字游戲。這種首鼠兩端的改編它注定沒法得到任何一方的喜愛。

最后也給看到這里的讀者朋友一個誠摯的慰問,我的工傷分你一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