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烏沖突爆發(fā)以來,西方國家就沒消停過!美國帶頭搞出了7000多項制裁措施,直接把俄羅斯踢出了SWIFT支付系統(tǒng),凍結了3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連俄羅斯央行都不放過!

美國財政部長甚至放狠話說要"讓盧布變成廢紙",一副要把俄羅斯經濟打垮的架勢。

按理說,這么猛的制裁組合拳,俄羅斯經濟早該跪了。然而神奇的是,三年過去了,俄羅斯不但沒崩潰,2024年GDP竟然還保持了正增長!這到底咋回事?

原來,普京背后有個“高人”——央行行長埃爾維拉·納比烏琳娜,這位被西方稱為"金融女沙皇"的人物,硬是憑一己之力逆風翻盤,把俄羅斯經濟從懸崖邊上拉了回來。

這不,連《政治報》都不得不把她評為"2023年頭號破壞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究竟啥背景?

納比烏琳娜,全名埃爾維拉·薩赫普扎特夫娜·納比烏琳娜,在國際金融圈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

1963年,納比烏琳娜出生在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的烏法市,她父親是個汽車司機,母親是機械工,就是那種最普通的工人家庭。

在那個蘇聯時代,家里條件著實不咋樣,好在父母都勤勤懇懇,本本分分,這股子踏實勁兒也影響了納比烏琳娜。

從小學到中學再到大學,她一直是妥妥的學霸,不愛張揚,為人隨和,但干起事來一點兒不含糊,典型的實干派。最后她考進了莫斯科大學,專業(yè)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在大學期間,她遇到了改變她命運的人——她的導師葉甫根尼·亞辛,這位老師可是俄羅斯自由派經濟學的代表人物。在亞辛的影響下,納比烏琳娜的學術思想逐漸轉向自由派經濟學,最終成了亞辛自由派經濟學的忠實信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可能會問,當時蘇聯搞的是計劃經濟,自由經濟那一套能吃得開嗎?這就是納比烏琳娜的幸運之處。

當時蘇聯計劃經濟出現了嚴重問題,很多人都在找出路,自由派經濟學在這個背景下活躍起來。她更幸運的是,畢業(yè)沒多久蘇聯就解體了,自由經濟學一下子成了主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仕途順風順水?全靠真本事!

畢業(yè)后,納比烏琳娜的仕途可謂一路飆升。1990年,她進入蘇聯科學工業(yè)聯盟經濟改革問題管理委員會工作,從普通專家干起。

俄羅斯獨立后,葉利欽當政,大搞改革,亞辛被點將擔任經濟部長。有了恩師的提攜,納比烏琳娜很快就晉升為首席專家。

1994年,她又升任經濟部改革司副司長兼國家經濟調節(jié)處處長,當時葉利欽搞的改革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市場混亂、通貨膨脹等,但納比烏琳娜憑著過硬的本事,硬是解決了不少棘手問題,挽回了不少損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沒過兩年,她就成了正兒八經的司長,有了更多實權。她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強了,改革司的工作效率提高不少,下屬們都服氣這位低調能干的領導。亞辛很快就把她調到身邊,升任經濟部副部長。

1998年秋,新總理上任,不太待見自由派那一套,納比烏琳娜離開經濟部,到工商銀行當了副行長。不到一年,她就受到普京團隊成立的戰(zhàn)略研究中心邀請,出任中心副主任。

這個中心就是普京參加總統(tǒng)競選的經濟智囊團,負責制定未來國家經濟發(fā)展計劃。納比烏琳娜是核心成員,在這里她遇到了第二位"伯樂"——格爾曼·格列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0年,普京當上總統(tǒng)。格列夫擔任經濟發(fā)展和貿易部部長,納比烏琳娜任副部長。格列夫很欣賞她的能力和想法,給她充分施展的空間。她對世貿問題很熟悉,在經濟規(guī)劃方面也很有想法,既能考慮國內又兼顧國際,其中最突出的貢獻是簡化企業(yè)注冊程序,這給企業(yè)帶來了很大便利。

2007年,她接了格列夫的班,擔任經貿部部長。之后普京與梅德韋杰夫搭檔,普京擔任總理,納比烏琳娜在他手下擔任經濟發(fā)展部部長。期間,她搞了很多有效的改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當時俄羅斯國有經濟占比四成多,國有企業(yè)壟斷市場,中小企業(yè)日子很難過。

納比烏琳娜搞了一些傾斜政策,改善了中小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而最亮眼的成就是促成俄羅斯成功加入世貿組織,與世界市場接軌。這功勞可不小,想想咱們當年入世時那歡天喜地的場面就知道了。

入世同一年,普京再次入主克宮,納比烏琳娜成了總統(tǒng)特別經濟顧問,一同進入克宮

這個時候,她頂著政治明星的光環(huán),成了普京班子的"半邊天"。一年后,她接管俄羅斯央行,當上了行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危機中的女強人

上任不久,她就遇到一系列挑戰(zhàn)。先是油價下跌導致盧布貶值,通膨一度達到11.4%,企業(yè)和個人債務負擔陡增。

后來的克里米亞事件引發(fā)西方制裁,俄方的對等反制措施又使得通貨膨脹更加嚴重。

面對這些問題,央行內部意見不一致。一派主張政府不要干預,確保經濟增長,另一派則主張通過調控手段抑制通脹。一開始納比烏琳娜贊同第一種觀點,但隨著通脹加劇,她改變了主意,力排眾議,果斷出手進行調控,降通脹、保物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直接把基準利率提高到17%,吸引存款,用于資金周轉。

同時采取輔助措施:比如進口商品時選擇成本更低的替代品,政府補貼國內食品行業(yè)加大生產,降低生產成本。成本低了,物價自然就降了。

她還關閉了一批經營不善或有風險的銀行機構,規(guī)避潛在金融風險,保證金融市場穩(wěn)定。

這些措施當時遭到各種質疑,不過最終證明它是對的。俄羅斯的國內經濟逐漸恢復,市場回穩(wěn)。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后,西方又實施了更嚴厲的制裁,甚至把俄羅斯踢出了SWIFT支付系統(tǒng)!

美國放話要讓盧布變成廢紙。對此,普京也不甘示弱,直接宣布不友好國家要在俄羅斯開盧布賬戶才能購買油氣!一下子把能源交易和盧布直接掛鉤,結果盧布不僅沒跌死,反而出現反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招真厲害,要知道,當時歐洲對俄羅斯能源高度依賴,不是說斷就能斷的,還得大量購買,都用盧布結算,盧布自然就堅挺了。

據說這奇招就是納比烏琳娜出的!她看到了歐洲的軟肋,毫不猶豫地利用起來,弄得歐洲沒脾氣。

2022年初,在西方制裁最猛烈的時候,納比烏琳娜又采取了一系列重拳措施:關閉股市兩周、限制資本外流、凍結部分外資在俄資產、強制出口商兌換外匯收入等。

這些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雖然很激進,但效果明顯:盧布迅速穩(wěn)定,市場恐慌得到控制。

據說當時她連續(xù)一周沒回家,就住在辦公室,直接打地鋪,這種拼命勁頭,不服不行!

總能在危機中力挽狂瀾,難怪納比烏琳娜能穩(wěn)坐央行第一把交椅,成了普京重用的大將之一。俄媒曾稱她是總統(tǒng)的"王",西方媒體則稱她是總統(tǒng)背后的高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普京唱反調?最新變化

有意思的是,這位普京曾經最信任的高官,最近似乎和老板有點不太一致了。

根據最新消息,就俄央行的戰(zhàn)時經濟政策,克里姆林宮與俄央行之間出現了明顯分歧。普京方面希望央行能盡快采取有效措施,降低通脹、恢復經濟增長,而納比烏琳娜則堅持自己的判斷,主張繼續(xù)采用緊縮性貨幣政策抑制通貨膨脹。

今年早些時候,納比烏琳娜發(fā)表文章指出,在過去4年時間里,俄羅斯通脹一直保持在"不可接受的高位"。因此,央行將采取緊縮性貨幣政策,確保俄羅斯國內的信貸擴張在2025年變得更加平衡,恢復俄羅斯在2017至2020年期間的價格穩(wěn)定。

更關鍵的是,她多次強調央行的"獨立性"。在她看來,央行必須不受政治干擾,政策決策的獨立性是現代中央銀行的基石之一。為此,央行必須主動捍衛(wèi)自身獨立性。這番話,隱含的意思不就是不想被普京干涉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俄羅斯商界,對納比烏琳娜的做法并不買賬。很多企業(yè)主抱怨央行的高利率政策提高了借貸成本、降低了經濟活力,讓他們的經營變得更加困難。據報道,俄羅斯五分之一的制造企業(yè),必須拿出要稅前利潤的三分之二來償還債務,這壓力可不??!

面對這種情況,普京似乎有點不太高興了。據報道,俄羅斯審計院最近開始對央行進行超出其職權范圍領域的審計。

更有甚者稱,普京正試圖把高基準利率的責任和商界的憤怒轉嫁到納比烏琳娜身上,聽著有點找"替罪羊"的意思。當然,西方媒體的報道往往添油加醋,這事兒有多嚴重還真不好說。

事實上,俄羅斯國內對經濟政策有分歧很正常。

畢竟現在戰(zhàn)事才是俄羅斯的頭等大事,其他工作都要為此服務。在俄烏沖突消耗了大量資源的情況下,指望經濟像和平時期一樣健康發(fā)展確實不現實。

商界領袖希望擺脫困境、擴大經營活動,這沒錯;納比烏琳娜堅持央行獨立性,把遏制通脹放在首位,也沒錯;而普京則需要統(tǒng)籌全局,平衡各方利益,自然也有自己的考量。

說到底,只要戰(zhàn)事不結束,俄羅斯經濟的挑戰(zhàn)就會持續(xù),這種爭論也不會有結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咋評價這人?

從專業(yè)角度看,納比烏琳娜絕對是頂級經濟官員,連西方都不得不承認。歐洲貨幣雜志2015年把她評為年度最佳央行行長,《全球金融》雜志也多次給她高排名。這水平,放哪國都是一流的。

很多人好奇,她跟普京私交肯定很好吧?其實不然,納比烏琳娜與普京沒有什么私人關系。她的仕途完全靠的是實打實的本事和成績。

從第一份工作開始,她就一直在做事,并且表現突出。想想看,又有能力,又不亂說話,還忠誠,這樣的員工,哪個領導會不喜歡呢?

從為人處世來看,納比烏琳娜是個有意思的人物。她沒官員的架子,開會直奔主題,不拐彎抹角。據說普京有時故意遲到,讓大家等著,結果有次納比烏琳娜等不及了,把材料一放就走,說自己還有事。這種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在普京周圍可不多見。

生活中,她是個地道的文藝女性。喜歡詩歌、法國電影和古典音樂,還喜歡做針線活減壓。這些愛好看起來與她嚴肅的公眾形象形成了鮮明對比。學霸基因加上文藝氣質,使得她身上兼有智慧與優(yōu)雅,魅力十足。

當然,納比烏琳娜也有進退兩難的時候。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fā)時,據說她曾試圖辭職但被普京拒絕。傳言她不想背上支持戰(zhàn)爭的罵名,但又不得不執(zhí)行普京的命令。這種夾在中間的滋味肯定不好受。在俄羅斯那種體制下,高官很難完全按個人意愿行事,這是現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意味著啥?

納比烏琳娜的存在對俄羅斯意味著啥?簡單點說:普京靠她撐到了現在!

俄羅斯現在處于極其尷尬的境地:一邊被全球主要經濟體制裁,一邊又要維持正常運轉。

這就像一個人突然銀行卡被凍結、信用卡被注銷,還得照常生活一樣難受。這種情況下,要是經濟再崩潰,老百姓受不了都得上街,普京的統(tǒng)治基礎就岌岌可危了。

納比烏琳娜給普京最大的幫助就是穩(wěn)住了內部。

老百姓最關心啥?不就是錢袋子嘛!只要物價不太離譜,貨幣不貶值,生活還過得去,大部分人就能接受現狀。

納比烏琳娜通過一系列金融和經濟政策,保住了盧布,控制了通脹,讓普通俄羅斯人的生活沒有因為制裁而徹底垮掉。

要是沒有納比烏琳娜這樣的高手坐鎮(zhèn),光靠那些只會吹牛的政客和寡頭,俄羅斯可能早就內部亂了。

看看其他被制裁的國家,伊朗、委內瑞拉,經濟都啥樣了?老百姓都苦不堪言。相比之下,俄羅斯人民雖然日子不如從前,但起碼還能過。

從國際上看,西方國家本以為通過制裁能把俄羅斯逼跪下,結果納比烏琳娜把這美夢打碎了。她不但穩(wěn)住了國內經濟,還幫助俄羅斯重新調整了貿易結構,增加了與中國、印度等國的往來,開拓了新市場。

說白了,西方制裁的目的是啥?不就是想把俄羅斯經濟搞垮,讓普京在國內站不住腳。結果倒好,在納比烏琳娜的操作下,俄羅斯不但沒垮,反而找到了新出路。

這就相當于你想斷人財路,結果人家繞個彎又找著新財路了,能不氣人嗎?

從更大的國際格局來看,納比烏琳娜的成功意味著西方的金融武器并非無敵。這幫西方國家仗著掌握了美元、SWIFT等金融系統(tǒng),動不動就拿制裁當武器,認為誰都得聽他們的。

結果這次栽了大跟頭,證明只要一個國家有足夠的戰(zhàn)略定力和專業(yè)人才,即使面對最嚴厲的制裁也能找到生存之道。

最近有消息稱,西方正考慮對納比烏琳娜實施個人制裁,這側面證明了她的重要性。不過就算真制裁了又能咋地?她早就做好了最壞的準備,說不定反而會更加堅定她重振俄羅斯的決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說,正是因為有納比烏琳娜這種人的存在,普京才有底氣繼續(xù)強硬政策。如果經濟真崩了,說不定俄烏沖突早就結束了。

這話也有道理。但站在納比烏琳娜角度,她的職責就是維護經濟穩(wěn)定,不讓老百姓遭殃,這本就沒錯。至于政治決策,那是普京的事兒。

最近她與普京之間的分歧,其實反映了戰(zhàn)時經濟中的兩難選擇:是優(yōu)先穩(wěn)定物價還是刺激經濟增長?無論哪種選擇都有代價。

這種情況下,只有戰(zhàn)事結束,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

啥意思呢?國家之間的較量不光是軍事和外交,經濟和金融同樣重要。這不是正面硬剛,而是拉鋸戰(zhàn),看誰的熬性更強。

納比烏琳娜在這場沒硝煙的戰(zhàn)爭中,扮演了決定性角色。不管你喜不喜歡俄羅斯,這都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最后說句實在話:納比烏琳娜讓我們看到,在這個亂糟糟的世界里,真正的實力不是靠嘴炮,而是靠扎扎實實的專業(yè)能力和戰(zhàn)略定力。

俄羅斯能在西方制裁下生存下來,并非全靠石油天然氣,更關鍵的是有這樣的專業(yè)人才在關鍵崗位上發(fā)揮作用。

總之,沒有納比烏琳娜,普京真不一定能撐到現在。這位普京背后的"靈魂人物",或許比那些整天高調亮相的政客更值得我們關注。

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藏在幕后,默默發(fā)揮著決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