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敝袊囆g研究院矢志不移,日積月累,鑄就了浩瀚豐富的收藏成果。2024年該院新入藏的911種2453件珍貴藏品為其收藏庫再添“璀璨”。4月9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的“歲積跬步——中國藝術研究院2024年度收藏成果展”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一層展廳開幕,從清道光后期昆曲生角穿戴的納紗龍箭衣到獲得國家專利的改良阮等,跨越美術、戲曲、音樂與文獻領域的珍貴藏品讓觀眾縱覽藝術之精粹,領略大師之風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次展覽分為“粉墨傳韻”“清音余韻”“妙筆寫韻”“書卷留韻”四個單元。步入“粉墨傳韻”單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這件清道光后期昆曲生角穿戴的納紗龍箭衣,藍色素紗上繡有金龍、祥云和水波紋樣式,配色典雅、做工考究。據(jù)介紹,納紗是中國刺繡傳統(tǒng)針法之一,屬于蘇繡紗繡針法,以素紗為繡底,用彩絲繡滿紋樣。納紗龍箭衣一旁還展出了一件民國時代的斜襟抱衣,此類戲衣通常為武生穿用,此件抱衣為斜領、大襟、緊袖樣式,色彩清麗,有繡花裝飾,讓人聯(lián)想武生虎虎生風又行云流水的身段美感。

展覽展出的清道光后期納紗龍箭衣。(彭丹/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展出的清道光后期納紗龍箭衣。(彭丹/攝)
展覽展出的民國時代的一件斜襟抱衣。(彭丹/攝)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展出的民國時代的一件斜襟抱衣。(彭丹/攝)

玻璃展柜里攤開的一些雜志、演出手冊等也吸引了觀眾的注意。這是梅蘭芳先生訪日演出期間的媒體報道等資料,其中包括以梅蘭芳先生為封面的日文期刊《朝日畫報》(1924年11月刊)、刊登梅蘭芳先生訪日演出劇照的日文期刊《歷史寫真》(1924年12月刊、1930年3月刊)以及中國訪日京劇代表團演出門票(1956年7月10日歌舞伎座)等。這些資料見證了梅蘭芳先生多次訪日演出的盛況,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展覽展出的梅蘭芳先生訪日演出期間的媒體報道等資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展出的梅蘭芳先生訪日演出期間的媒體報道等資料。

移步“清音余韻”單元,能見到由左至右依次掛于墻上的高音阮、小阮、中阮、小大阮、大阮。為推動民族樂器發(fā)展,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阮演奏家徐陽與樂海樂器有限公司共同改良阮,研發(fā)了上述“徐陽牌·阮族”系列阮樂器,已獲得國家專利。該系列阮樂器采用齒接榫卯工藝,以避免北方氣候干燥、南方潮濕所引起的腔體開裂、變形等問題。此外,針對部分阮指板過窄影響左手推、拉、吟、揉等技巧發(fā)揮,指板過寬限制右手快速過弦與左手換弦按音等問題,該系列阮樂器調整了指板寬度、弦距、琴桿角度,在方便演奏的同時獲得了更好的音樂效果。在系列阮樂器一旁陳列著許多張大小不一的唱片,其中包括北京師范大學外文學院教授陸桂榮捐贈的20世紀中葉的俄文粗紋唱片以及我國20世紀60年代出版發(fā)行的唱片,如《毛主席著作閃金光》《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哈瓦那的孩子》等。

展覽“清音余韻”單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清音余韻”單元。

在“妙筆寫韻”單元,觀眾能看到國內5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9位獲“魯迅版畫獎”的藝術家,以及俄羅斯4位人民藝術家、6位藝術科學院院士、8位功勛藝術家的精品力作,他們攝山水之魄,描花鳥之顏,或靜謐空靈,或熱烈活潑,讓觀眾在線條與色彩中感受中俄藝術的對話與碰撞。

展覽的“妙筆寫韻”單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的“妙筆寫韻”單元。

“書卷留韻”單元展出了文藝理論家、美學家、藝術家,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的王朝聞先生及其夫人簡平女士寫給工藝美術大師徐竹初的親筆信札,信中或討論福建木偶雕刻藝術,或互道問候,體現(xiàn)了老一輩學者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以及與工藝美術大師之間的深厚情誼。此外觀眾還能見到1957年出版的俄文版《毛澤東詩詞十八首》和一些20世紀早期俄文經典文獻。它們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涂武生捐贈。1954年至1959年,涂武生曾在莫斯科大學哲學系攻讀美學專業(yè),那時他常與其他留學生一道沿著莫斯科的高爾基大街閑逛,從書店搜羅一些俄文乃至中文經典文獻。2024年10月,涂武生將其所著的《涂途文集》全部12卷手稿和舊藏珍貴文獻共89種95冊捐贈給了中國藝術研究院。他表示,自己雖已邁入鮐背之年,仍希望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發(fā)揮有限的、微薄的余熱和余力,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

展覽“書卷留韻”單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書卷留韻”單元。

以展匯藏,以展帶藏。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與文獻館采編與收藏部主任毛景嫻表示,將通過此次展覽來促進中國藝術研究院館藏資源的活化利用,吸引外部資源(如觀眾、學者、學生等)關注某類藏品,進一步促進藏品的保護、研究與征集。

展覽一角。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展覽一角。

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王洪俊表示,本次展覽不僅是對中國藝術研究院2024年度收藏成果的總結,更是對藏品資源貢獻者的深深禮敬。未來,中國藝術研究院將繼續(xù)深耕學術收藏,完善收藏體系,推動藏以致用,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指示,為保藏文藝成果、賡續(xù)中華文明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