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這賽季的狀態(tài),很像坐過山車,上可吹爭冠下可爭狀元。
巴特勒加盟后,球隊一度從西部第11飆到第4,庫巴組合的托底+波杰姆斯基的爆發(fā),讓勇士看到了奪冠的希望??傻搅耸展匐A段,這支“紙面強隊”突然掉鏈子,關鍵卡位戰(zhàn)輸火箭、馬刺,把直通季后賽的門票打成了附加賽生死局。輸?shù)膶κ掷铮R刺缺了文班亞馬和??怂?,火箭也非經(jīng)驗豐富的季后賽常客,勇士這是自己沒有把握好機會。

問題出在哪?表面看是格林關鍵時刻眼里只有庫里,巴特勒罰球多但體能崩盤,庫里被圍剿時手感冰涼;但往深了挖,科爾“頭鐵”的輪換和臨場指揮才是癥結。比如對馬刺一戰(zhàn),他堅持讓巴特勒、格林、庫明加三人同場,結果攻防節(jié)奏全亂,被對手一波流反超比分。更別提對手起勢時不叫暫停、迷信老將、忽視年輕球員等,直接讓勇士從“一手好牌”變成“一地雞毛”。
巴特勒的到來確實緩解了勇士持球點匱乏的問題,但他和庫里的兼容性始終沒達到極致。巴特勒擅長造殺傷,但需要大量球權,而勇士的傳切體系要求快速轉移球,二者存在的天然矛盾需要做好平衡。于是我們看到,巴特勒罰球多的比賽,往往是勇士進攻滯澀、被迫單打的寫照??茽柤认氡A魝髑芯瑁窒胱尠吞乩瞻缪莩智蚝诵?,結果兩頭不討好,在關鍵時刻也就出現(xiàn)了莫名的失誤。

格林在進攻端的“庫里依賴癥”愈發(fā)嚴重,關鍵時刻寧可頂著失誤風險硬傳庫里,也不信任空位的年輕人,導致對手防守策略極其明確:鎖死庫里,放空其他人,反正都知道球會給庫里。這種“明牌打法”在季后賽會被無限針對,而科爾至今未找到破解之道。
勇士的防守問題,本質是陣容結構性缺陷。格林身高不足,護框吃力;盧尼移動慢,容易被小后衛(wèi)針對??茽栐噲D用庫明加彌補鋒線的體型劣勢,但他復出后狀態(tài)起伏,與格林、巴特勒同時登場時,空間擁堵、換防混亂的問題暴露無遺。

此外,科爾的輪換策略也沒有針對性,執(zhí)著于讓老將撐滿關鍵時刻,卻忽視穆迪等年輕人在首發(fā)時的超高勝率。當對手派上小個陣容時,科爾反而換上高度不足的組合,導致防守端頻頻漏人。
想來,科爾的四冠履歷給了他“不叫暫?!钡牡讱?,但這份自信正在反噬球隊。對陣馬刺,勇士末節(jié)被追分時,科爾并沒有及時喊暫停去遏制住對手的進攻勢頭,期間甚至讓狀態(tài)低迷的庫明加長時間留在場上。類似場景本賽季屢見不鮮:被掘金二陣翻盤、被76人格萊姆斯爆砍44分……科爾總認為“球員能自我調整”,卻忘了季后賽級別的較量,每一個回合都可能決定生死。
更微妙的是,科爾對巴特勒的使用始終“收著勁兒”。巴特勒加盟后勇士勝率飆升,但他場均僅17分,遠低于熱火時期??茽柤认胱屗鼋M織前鋒,又希望他保留體能專注防守,結果兩頭落空。到了關鍵時刻,巴特勒的體能已無法支撐攻防一體,勇士只能靠庫里硬解。

勇士若想避免附加賽翻車或者拿到直通季后賽的門票,科爾必須優(yōu)化輪換,減少格林、巴特勒、庫明加的同場時間,明確巴特勒的戰(zhàn)術地位,關鍵時刻讓其持球分擔庫里壓力,而非淪為定點射手;當然,還得放下身段叫暫停,針對對手進攻潮及時布置戰(zhàn)術,而非迷信“自我糾錯”。
季后賽級別的比賽沒有“試錯”空間,主帥的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決定庫里時代的尾聲是悲劇還是傳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