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的湟魚泛濫成災,為何無人敢吃?一位50多歲的老漁民告訴我:青海湖里有12.03萬噸湟魚,隨手就能捕撈到,但當?shù)厝司褪遣怀浴_@是為什么呢?
水至清則無魚?清澈見底的青海湖,里面湟魚多的都能用手抓,簡直就是“釣魚佬”的天堂,甚至不用魚餌,空竿釣魚。
一捧一大把,湟魚泛濫成災,但這樣的“人間仙境”不僅沒有一個“釣魚佬”,即便是當?shù)氐娜罕?,看到之后都置若罔聞,對湟魚根本不感興趣。
是湟魚不好吃嗎?口感不豐富嗎?
湟魚又名裸鋰,是青海湖的特產(chǎn),裸鋰是魚如其名,渾身上下沒有一片鱗片,體型近似紡錘,背部呈現(xiàn)灰褐色或者黃褐色,在清澈的青海湖當中,成群結(jié)隊的湟魚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前往青海湖玩耍的游客,幾乎都親手撫摸過湟魚那滑膩膩、柔軟的身體,一位當?shù)氐?0多歲的老漁民說,青海湖當中的湟魚泛濫成災,高達12.03萬噸。
一根手指伸進去,就能吸引無數(shù)的湟魚上下翻騰、跳躍,隨手一抓,就直接能夠?qū)音~“捧在手心”里,然而這樣充足的湟魚,卻沒有一個人想著去吃,這是為何?
民以食為天;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中國的美食文化傳承了上千年,各種各樣的食材都能被做成絕頂美味,就連一些外來入侵物種,都能被中國熱愛美食的群眾們吃“絕戶”。
譬如長相“可怖”的小龍蝦,它們耀武揚威,揮舞著鋒利的鉗子,但中國食客們可不害怕,見到它們,只會思考一個問題:這小龍蝦是做成蒜香,還是麻辣?
亦或者是發(fā)霉的豆腐、發(fā)酵的酸奶、再或者是“珍藏”多年的發(fā)霉火腿,這些都被中國群眾視為人間美味,可湟魚這肥嘟嘟、又新鮮的魚類,卻沒人吃!
黃河曾是湟魚的“母親河”,但隨著歷史的演變與地殼運動,湟魚的“安身之所”從黃河變成了青海湖,而湟魚也成為了青海湖的獨有物種。
20世紀,湟魚被視為頂尖食材,高端的食材,只需要采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即可徹底激發(fā)出食材的本味與鮮美。
湟魚,無論是清蒸、還是紅燒、或是糖醋、亦或者是燉湯,那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肉質(zhì)彈牙、緊致,口感鮮嫩、多汁,且營養(yǎng)豐富。
在那一時期,湟魚幾乎成為了很多群眾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美味的湟魚,配上醇香的烈酒,那滋味妙不可言。
也是因為人們的大肆捕撈,使得湟魚的數(shù)量急劇銳減,短短數(shù)年的光陰,湟魚竟然一度瀕臨滅絕。
湟魚在青海湖生存了多年,早就已經(jīng)與青海湖融為一體,湟魚的存在保證了青海湖的生態(tài)平衡,因此,湟魚的存在至關重要,一旦滅絕,對于青海湖而言,或許就是“滅頂之災”。
湟魚在地球上生存了數(shù)萬年,怎么能在新文明社會滅絕呢?出于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國家立刻出臺了相關法律條文。
1979年,湟魚被列為保護動物,但一些非法分子為了謀取暴利,無視國法依舊肆意捕撈湟魚,使得湟魚數(shù)量持續(xù)下降,截止到2002年,湟魚的數(shù)量不足2600噸。
2004年,湟魚因數(shù)量稀少被列為瀕危物種,湟魚這才正式有了“編制”,搖身一變吃上了“皇糧”,不再擔心滅絕。
如今,距離國家出臺政策保護湟魚,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20年,而國家的行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湟魚從當初的不足2600噸,直接數(shù)量倍增,一躍達到了驚人的12.03萬噸。
截至2012年9月底,青海湖的水體面積為4625,6平方公里,青海湖的水體面積遼闊,但裝載12.03萬噸的湟魚,那也顯得有些“擁擠”,幾乎是魚擠魚、魚壓魚的地步。
湟魚從當初的美味兒,變成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而這便是眾人不敢繼續(xù)食用湟魚的根本原因,若是因為逞一時之快,過一把嘴癮,被警方處以高額罰款、拘留,實在是得不償失。
但是,也有一些非法分子,依舊在做“湟魚生意”,邀請游客來上一頓“湟魚宴”,結(jié)果游客們早就將國家法律牢記于心,一個電話舉報,警方迅速出動,該處罰處罰,該拘留拘留。
湟魚是維護生物多樣性、生態(tài)平衡的一份子,對青海湖至關重要,雖數(shù)量可觀,但仍需繼續(xù)保護,否則很有可能重蹈覆轍,屆時,20年的努力便功虧一簣了!
信息來源:光明網(wǎng):拯救瀕危湟魚青海湖如何再現(xiàn)半河清水半河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