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為紀實文,情節(jié)有潤色;
來源:新京報《羅布泊里“吳大俠”》。

西漢時期,羅布泊湖面廣袤,水波三百余里;到了清朝末年,即便是漲水時,羅布泊湖面也不過數(shù)十里長、二三里寬了,1960年代羅布泊完全干涸,就這樣融進了茫茫大漠之中。

加之成為新中國核試驗場,羅布泊徹底成為了一塊不毛之地,死亡便是這塊禁地的代名詞。

1980年,著名科學家彭加木離隊尋找水源一去不還,至今生不見人死不見尸。16年后,享譽全國的探險家余純順,一頭扎進羅布泊,最終也葬身于此。多年來,吞噬了不知多少條生命的羅布泊,依舊不乏無畏的挑戰(zhàn)者,只為一睹尊顏。

但2001年,央視攝制組在羅布泊拍攝節(jié)目時,卻發(fā)現(xiàn)了一群鬼魅的身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故事要從一位叫做吳仕廣的探險家說起。2001年的吳仕廣酷愛戶外探險,是新疆地區(qū)一家探險旅行社的負責人,別看他僅僅38歲,卻已經(jīng)成功進入羅布泊40余次并安全返回了。經(jīng)驗老到的他,在探索羅布泊的愛好者中頗有威望,就連余純順到新疆來,也曾慕名而來請他擔任過自己的向?qū)А?/p>

當年1月6日,應央視的邀請,吳仕廣等數(shù)名探險家參加了塔里木河下游的科考團,他們得到了官方允許,進入重點文保單位——樓蘭古城遺址進行科學考察和節(jié)目拍攝。

時值酷寒難耐的冬季,隊員們里里外外裹得嚴嚴實實,也感到冷風刺骨。拿出儀表一測,羅布泊地區(qū)均溫竟在零下20攝氏度。在樓蘭古城50公里處安營扎寨后,大家便紛紛四處尋找枯枝干柴,以備生火取暖之用。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仕廣很珍惜被獲準進入樓蘭古城遺址的機會,便和團里打了個招呼,孤身一人帶著水和烤馕,準備沿著孔雀河岸走一走,看看能不能發(fā)現(xiàn)民國時期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以及中國考古學家陳宗器進入羅布泊時,使用過的木船。

用吳仕廣的話來說,走在寂寥無人的大漠荒原上,早已是家常便飯——“就像在庫爾勒的街上逛街一樣!”

吳仕廣沒想到,正是他的這一決定,竟有了一個重大的意外發(fā)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據(jù)他回憶,徒步行走了大約八里地之后,沿途看見了一個個千百萬年來風沙吹蝕形成的小山包,這便是羅布泊特有的“雅丹地貌”。繼續(xù)往前走了幾十米,吳仕廣突然眼前一亮,一個小山包并不是由砂石形成的,而是用沙柳、梭梭樹和胡楊木的枯枝疊起來的,雖然不高,但足足有五米多長!

“這肯定是人堆出來的!”興奮的吳仕廣,立刻爬上了最高的一處小山包,等到他抬眼望去,這才發(fā)覺自己腳下所站著的才不是什么“山包”,而是人工夯筑的一座古代烽火臺!

在這之前,可沒有人發(fā)現(xiàn)過羅布泊地區(qū)殘存著這樣高的烽火臺!從烽火臺極目遠眺,遠處隱隱約約出現(xiàn)了一片“樹林”。喜出望外的吳仕廣,立刻從烽火臺上滑下,向著“樹林”小跑而去。等走到跟前,震撼的一幕永遠銘刻在了吳仕廣的記憶深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竟是一處巨大的墓地!一座座墳墓上矗立著各式各樣的木樁,有的墓穴早已塌陷,甚至露出了殘破的棺木。

吳仕廣走上前,喜悅的心情卻突然沉入谷底:在他來之前,這里顯然還有人來過,這些不速之客,在這處西域先民的安息之地,留下了盜挖的痕跡!

喜怒交織的吳仕廣,當即返回營地。迎面撞見了幾個老專家,話都到了嗓子眼,可吳仕廣又生生地咽了下去......

02

為什么發(fā)現(xiàn)了樓蘭古墓卻守口如瓶呢?吳仕廣后來坦言,不是自己有什么私心,而是科考團里不但有從事文保工作的專家,還有不少新聞記者。記者的嘴巴就跟棉褲腰似的,什么新鮮事兒告訴他們,還不幾小時內(nèi)就傳遍全國呀!

吳仕廣擔心,新發(fā)現(xiàn)的古跡,可能國家還沒來得及出手保護,更多的不法之徒聞著味兒就跑來為非作歹了。而且,他并不能確定,這里此前是否真的沒有人考古專家發(fā)現(xiàn)過,便決定認真查證之后,再向文物部門遞交報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時間轉(zhuǎn)眼到了第二年的夏天,六一兒童節(jié)那一天的上午,吳仕廣和四川籍青年探險家李勇,再次來到羅布泊。而這一次,央視派出的攝制組,是專門拍攝李勇徒步穿越羅布泊壯舉的。

當吳仕廣帶著李勇等人來到了自己去年發(fā)現(xiàn)的古代墓葬地時,一行人全都大驚失色,李勇更是搶先一步大叫道:“有人!”

原來,在墓地外圍,攝制組到來之前,就出現(xiàn)了好幾道越野車車轍的印記。一處“土包”上,赫然出現(xiàn)了人為開挖的痕跡,而且痕跡很新。吳仕廣焦急地爬上去一看,不遠處的一個紅柳灘上,一床扎眼的花色床單被褥疊放在柴堆之上,顯然是有人在這里過夜睡覺!

在被褥旁邊,是一攤?cè)紵M的炭灰,上面支著一口鐵鍋,鍋旁散落著幾副碗筷。吳仕廣端起鍋來一看,里面竟然還有幾根吃剩下的掛面!伸手一摸,面條竟還是濕潤柔軟的狀態(tài)!

“看這里,有工具!”攝制組的一位攝像師叫嚷起來。眾人循聲望去,只見他用腳踢著一個破木箱子,里面竟是一些鎬頭、鑿子、撬棍和鐵鍬!

如此酷暑時節(jié),誰帶著這些專業(yè)的工具到這里來?難道是另一個考察團?

吳仕廣心中憂慮不已,“我就覺得是盜墓賊,他們發(fā)現(xiàn)我們以后就跑了。我看見拿鍋面條時候就確信是盜墓賊了!”

果然不出所料,在一座小山包的古墓背后,已經(jīng)被掏出了一個幽深的黑洞。眾人大聲呵斥“滾出來!”但洞里半晌也沒有回應。無法確定里面是否藏著盜墓賊,攝制組立刻撥通了衛(wèi)星電話,請團隊的總指揮趕來做決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更多人來到了現(xiàn)場,而被盜的場景愈發(fā)令人心痛。

在另一座古墓上眺望四周,幾乎每一座都有新開挖的痕跡。眾人四處搜索,更是發(fā)現(xiàn)了兩具尸體!不過他們的身份并非盜墓賊,而是墓穴的主人。

一具男性干尸被從棺木中拖出來,幾乎呈現(xiàn)“肢解”狀態(tài)。身上的衣物幾無殘存,就這樣散落在滾燙的黃沙上被烈日暴曬了不知多久。另外一具女尸狀況稍好一些,軀干完整,嘴角甚至還保持著詭異的微笑。

在兩具干尸不遠處,疊放著兩塊棺材蓋子,上面都繪制著精美的彩色圖案,不知道是年代久遠還是被暴曬的緣故,彩繪圖層大部分崩裂碎落。

攝制組用高清鏡頭記錄下了盜墓現(xiàn)場的慘狀,隊伍負責人當即撥通了臺內(nèi)電話。很快,當?shù)鼐胶蛧椅奈锞纸拥綀蟀福o急調(diào)派人手趕來。而攝制組一行人也被臺里交代了新任務(wù):

配合當?shù)毓?,抓住盜墓賊!

從庫爾勒趕來的刑警們,在600多公里的崎嶇公路上飛馳,再快也得是十幾個小時之后了。于是攝制組負責人指揮眾人為安全起見,立刻返回營地等待回合各方搜捕力量。

結(jié)果忙中生亂,亂中出錯,回到營地攝像師才發(fā)現(xiàn),一根昂貴的三腳架竟遺留在古墓現(xiàn)場了。吳仕廣自告奮勇,趁著太陽未落山之時,同另外三位壯漢驅(qū)車返回墓地。

03

當越野吉普駛?cè)肽沟赝獯蠹s二百多米處時,車內(nèi)四人不約而同看見了小山包上,出現(xiàn)了人影。吳仕廣當即熄火觀察:

“一個、兩個、三個......六個!他們有六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