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起臺灣那位有名的媒體人陳文茜,很多人年輕人可能不太了解。
但是老一輩的人一定非常熟悉這個在電視上言辭犀利,火力全力的鐵娘子。

她最為人熟知的便是,她在節(jié)目上和李敖談論國家問題時,鏗鏘有力說的一句話:臺灣不必,也不會宣布獨立!讓人聽了不禁熱血沸騰。
可如今,這位曾經(jīng)頭腦清醒,敢說敢做的女強人,卻被判了“死刑”,最多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
這究竟是什么情況?
陳文茜的傳奇人生
說起陳文茜,那可真是一個傳奇的人物。
臺灣三大名嘴之一李敖曾稱贊陳文茜,說她是最聰明的女人。
連綜藝大王吳宗憲這樣地位的人,見了陳文茜也是連聲說害怕。
那么陳文茜到底有什么魅力,會集聰明和令人害怕于一身呢?

陳文茜出生于1958年,從小被父母遺棄,雖獨自在外婆家長大,但家境優(yōu)渥。
在她18歲時,便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了臺灣大學攻讀法律系。
畢業(yè)后,陳文茜本可以順風順水的參加工作,沒想到,她卻因無法忍受律師行業(yè)的虛偽而毅然決定投身新聞界。
俗話說得好,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fā)光。

1987年,年僅25歲的陳文茜便以一篇《臺灣運動的省思》而震動文壇和政界,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她便從實習編輯一躍成為副主編,達到了旁人一輩子也難以奇跡的高度。
1987年,陳文茜奔赴美國留學,修歷史社會學,這一留學就是7年,直到博士畢業(yè)。這段經(jīng)歷讓她在日后政論節(jié)目中展現(xiàn)的宏觀視野與犀利洞察力。
你可別看陳文茜在事業(yè)上獲得如此大的成功,她年輕時的感情世界也是充滿了看頭。

15歲的時候,陳文茜偶然在街上看到了一個畫廣告牌的青年,他就立馬被這個青年所吸引,直接不顧家人反對,離家出走,在青年家里住了3天。
網(wǎng)友們直呼,這也太抓馬了,這樣的情節(jié)恐怕在電視劇里都不敢這么演。
但現(xiàn)實中,陳文茜就是這樣一個自由而叛逆的人。

按理說人們對于初戀的感情應該都是非常深刻的,可是后來陳文茜表示自己已經(jīng)連那個青年的名字都不記得了。
由此可見,灑脫的陳文茜對于男人和愛情,也是保持著這種“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
之后的一段感情就是,在她參加工作一段時間以后,陳文茜與比她大了11歲的“理論大師”林濁水,兩個人談了一段火熱的戀愛。
那時陳文茜在《中國時報》副刊工作,因為才華出眾已經(jīng)做到了總編輯的位置,而林濁水也已經(jīng)準備向陳文茜求婚。

對于別人來說,事業(yè)愛情雙豐收,已經(jīng)可以算得上是人生巔峰了。
可是沒想到陳文茜并不安于現(xiàn)狀,事業(yè)已經(jīng)非常成功的她,卻突然決定要去美國留學。
于是,當男友的感情成為了她追尋自由的阻礙時,以陳文茜的風格,當然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放棄愛情。
據(jù)傳,當時林濁水還因為和她分開而有了輕生的行為。然而這種做法也并沒有能挽回陳文茜。

之后陳文茜就去了美國,雖然是去讀書,但是陳文茜在感情方面也并沒有閑著。
在留學期間,她有了人生中第一段婚姻,丈夫是臺灣某黨黨員賀端藩。
當時許多人都不敢相信,這樣的女人竟然會選擇閃電式地進入婚姻。
然而這段婚姻不出意外的沒多久就宣告終結。

陳文茜曾在后來的采訪中表示,相愛容易相處難。
離婚后,陳文茜便離開美國,回到了臺灣,擔任某黨的宣傳部長一職。
陳文茜剛回國,就出任了這么重要的職務,讓人不禁聯(lián)想起她的前夫,也是某黨的成員。
網(wǎng)友們紛紛猜測會不會是前夫給她鋪的路。
事實證明,陳文茜能加入某黨,就算是有前夫的幫忙。可她憑借出眾的才華,能在黨內(nèi)站穩(wěn)腳跟也證明了她并不是花瓶。

媒體這樣描述她,10個指甲涂著10種顏色,染一頭長長柔柔的紅發(fā),穿著大膽出位,思路清晰,口才敏捷,一出場就抓住眾人的眼球。
因為陳文茜完全不同于普遍意義上的女政客形象,就算在極其正式的新聞場合,她也是一頭披肩的大波浪卷發(fā),濃妝艷抹,穿著出格的露背裝與反對官員對陣,讓對方慌亂得頻頻說錯話。
她還帶著“辣妹競選團”在大街上又唱又跳,為某黨積攢人氣。
這些令人大跌眼鏡的與眾不同的做派,讓陳文茜在臺灣地區(qū)廣為人知。

之后,名聲大噪的陳文茜也主持了許多節(jié)目,如《女人開獎》、《財富新聞》,但最有她個人特色的還是《文茜小妹大》。
在這檔節(jié)目中,她針砭時弊、言辭犀利,盡情地發(fā)揮自己對于時事的見地,被媒體封陳文茜與趙少康,李敖并稱臺灣三大名嘴之一,深受媒體和觀眾喜愛。
對此,李敖充滿嫉妒地評價自己的好友,表示除了歌劇和歌仔戲,從寫書到廣播到電視,從來沒有一個人,這樣通吃了所有媒體。
令人沒想到的是,突然在2004年年底,陳文茜稱對于臺灣的政策感到失望,宣布離開政壇,開始專心寫書和做節(jié)目。

2006年,48歲的陳文茜又迎來了一段感情。
這次的戀愛對象是一名整形醫(yī)生,名叫宋正宇,這場戀愛是陳文茜談過最長的一段戀愛,長達五六年,可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
盡管已經(jīng)50多歲,但是陳文茜對待感情依然還是那么灑脫,她認為自己對于愛情的態(tài)度就像男人一樣聰明。失戀后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24小時內(nèi)就可以解決掉,而不是沉溺其中。
從陳文茜的感情經(jīng)歷中,其實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
陳文茜在少年時,喜歡浪漫的人;參加工作時,喜歡志趣相投的人;出國了,喜歡可以交談共鳴的人;老年時,喜歡提供情緒價值的人。
由此可見,陳文茜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伴侶的需求自己也會發(fā)生變化。這種不同也反映出了她是個頭腦清醒,非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樣生活的人。

你看,即使現(xiàn)在的陳文茜青春不再,卻仍然化著濃妝,涂著紅唇,穿著熱辣的服裝,隨時隨地取悅自己。
就連劉若英也視她為人生導師,陳文茜曾對奶茶說過,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這句話也在她自己的人生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陳文茜就這樣瀟灑自在的度過了自己的前半生。
卻沒想到這時她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一件震驚眾人的消息。

陳文茜被宣告“死刑”
今年的陳文茜已經(jīng)67歲了,雖早已褪去了熒幕上的犀利,但骨子里的倔強卻分毫未減。
但是沒想到就在前不久,她在社交媒體上透露自己被診斷出黑色素癌晚期,這個重磅消息把所有人都震懵了。
醫(yī)生說,癌細胞已經(jīng)擴散到全身,尤其是肺部和肝部的腫瘤,情況非常不樂觀,她的生命可能只剩下1到3個月了。
想想看,一個曾經(jīng)那么有活力的人,突然之間被判了“死刑”,這得多難受啊。
其實,據(jù)臺媒的報道,陳文茜這些年一直就沒消停過,跟病魔斗爭了好幾次。

2019年,她得了肺腺癌,做了腫瘤切除手術后好不容易扛過來了。
結果沒隔幾年身體就又出了大問題,血氧低、血壓高、心跳快,還老是頭疼,有時候她都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
可每次她都咬著牙挺過來了,這份堅強,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但這次,情況卻不一樣了。
她的身體越來越差,腫瘤也越長越多。
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說,自己不久前剛且了兩個原肝腫瘤,現(xiàn)在就又長出十個腫瘤,這速度比發(fā)胖還快呢,真的是讓人哭笑不得,又心疼不已。

即使被醫(yī)生宣告了生命即將結束,陳文茜也并沒有放棄自己。
陳文茜雖與病魔抗爭了許多年,但她還是保持著樂觀的態(tài)度,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被逼到絕境了,也就看開了”。
盡管醫(yī)生已經(jīng)宣告她時日不多了,但她還是不放棄,努力嘗試免疫療法。
同時還在社交媒體上大方分享自己的抗癌經(jīng)歷,這種樂觀的行為無疑也給了許多病友們強大的心里支撐。
陳文茜甚至還立下遺囑,自己死后要把財產(chǎn)捐贈給社會。這種精神,真的是太偉大了。

可是沒想到,對于陳文茜捐贈遺產(chǎn)的消息,網(wǎng)友們卻竟然都覺得她現(xiàn)在身患絕癥,有錢也沒用。晚年這么“凄涼”,都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孩子。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據(jù)悉,陳文茜在節(jié)目中曾自嘲是工作狂,年輕時可以為了趕新聞稿三天三夜不睡覺,為了做深度調(diào)查跑遍了臺灣的山山水水也不覺得辛苦,可以說是把所有精力都奉獻給了新聞事業(yè)。
許多人嘲諷她無兒無女,覺得她人生不夠圓滿。只有她自己知道這樣選擇的價值,而且人生也不該只有一種圓滿的樣子。
難道身邊沒有兒女就一定會孤單嗎?令人欣慰的是她也有很多關心她的朋友和粉絲,大家都很牽掛她,希望她能好起來。

她的故事,也讓我們對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生命真的太脆弱了,有時候一場病就能把一切都改變。
大家平時總是忙忙碌碌,為了工作、為了家庭,卻常常忽略了身體健康,忽略了身邊的人。
陳文茜的經(jīng)歷就像一面鏡子,提醒大家要珍惜當下,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和親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光。
雖然陳文茜現(xiàn)在的狀況很不樂觀,但她依然在用自己剩下的時間做有意義的事情。

她的經(jīng)歷讓我們看到,再堅強的靈魂也扛不住肉體的崩塌,再輝煌的人生也敵不過病痛的摧殘。
但好在,她用自己的方式,把這段艱難的歲月活出了價值。
結語
陳文茜的一生無疑是燦爛而傳奇的。
她從政,攪弄風云;提筆,才情兼?zhèn)?;她享受愛情,卻又不囿于愛情。
現(xiàn)在,陳文茜雖依然在與病魔搏斗,但網(wǎng)友們從不覺得她脆弱。
如今,她的社交媒體偶爾更新,雖然畫面里的她越來越虛弱,但眼神中的堅定卻從未消失。

我們不知道她還能堅持多久,但所有人都希望,這個用一生詮釋“不屈”的女人,能創(chuàng)造屬于她的奇跡。
在這里,大家一起為陳文茜祈禱吧,希望她能創(chuàng)造奇跡,多陪粉絲們一段時間。
也希望大家都能從她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珍惜每一天,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最后,愿陳文茜的故事,能讓我們學會在忙碌中停下腳步,擁抱身邊的人。在健康時珍惜當下,莫等失去才追悔莫及。
也愿天下所有人,都能遠離病痛,活得堅強而溫暖。
信源
海峽導報社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