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處處蘊藏著未知的奇跡,無數(shù)未被記載的人類文明仍靜待發(fā)掘。
皚皚雪峰之畔,蒼茫高原深處,隱居著一個與世隔絕的古老族群。他們世代棲居于此,保持著封閉的生活方式,既不向外求索,也不接納外來者,始終維系著獨立自足的生存之道。

在喜馬拉雅山的深處,隱居著一個叫卓巴人的部落。
雖然卓巴人全族也就是3000多人,但他們的生活方式簡直顛覆了我們對婚姻的認知。

而且,他們還沒有財產(chǎn)繼承的煩惱,也沒有復雜的家庭關(guān)系糾葛,每個人都活得簡單而快樂。
隱匿在雪山下的“桃花源”
在那高聳入云、常年積雪不化的喜馬拉雅山下,有一個仿若被時間遺忘的神秘角落,卓巴人就生活在這里。
他們的部落位于印北以及印度河沿岸,現(xiàn)有人口分布在3個小村落,每個也就一千人左右。

這片谷地四周被巍峨高山環(huán)繞,像是大自然特意為他們打造的天然屏障,將外界的紛擾、繁華統(tǒng)統(tǒng)隔絕在外。
不過,這層屏障隔絕的只是他們的身軀,并沒有隔絕他們的思想,尤其是在婚戀方面。
卓巴人的婚戀觀念中沒有“男人必須追女人”這一說法,也沒有“以錢動人”這種糟粕殘留。

當一位卓巴姑娘情竇初開,喜歡上了某個小伙子,她不會扭扭捏捏,而是會大大方方地行動起來。
她會精心挑選一朵嬌艷欲滴的山花,趁著心儀小伙子不注意的時候,悄悄地把這朵山花別在他的衣服上。
對于小伙子來說,如果他也對這位姑娘心儀已久,那么當他發(fā)現(xiàn)衣服上的山花時,心里肯定會樂開了花。

待到夜幕降臨,他就可以做姑娘家的“敲門人”。
姑娘聽到敲門聲,自然知道是自己心儀的小伙子來了,她會毫不猶豫地打開門,迎接這份美好的愛情。
而且,在卓巴人的部落里,婚姻制度就像是一個不存在的概念,這里的男女關(guān)系開放得超乎想象,沒有固定的配偶。

如果有一天,兩人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的感情淡了,或者有了新的喜歡的人,他們會坦然地和平分手。
這種對待感情的態(tài)度,在現(xiàn)代社會中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在我們的觀念里,婚姻是一種承諾和責任,一旦結(jié)婚,就要對彼此負責到底。

而卓巴人卻打破了這種傳統(tǒng)的觀念,他們追求的是愛情的自由和純粹,讓感情不受任何契約或承諾的限制。
在這里,沒有“背叛”“離異”這些讓人痛苦的詞匯,只有自由、平等和尊重。
在卓巴人的部落里,不會有人計較孩子是誰的,他會受到所有人的關(guān)愛和呵護。

在卓巴人的部落里,親情不是建立在血緣關(guān)系上,而是建立在陪伴和愛之上。
這種獨特的育兒觀念,其實也與他們的身世謎團有著很強的聯(lián)系。
身世謎團與獨特文化
卓巴人的面容兼具高加索人與黃種人的特點,他們的皮膚也是一種淺褐色與象牙黃之間的微妙過渡。

這種獨特的外貌特征,極有可能是長期基因融合的結(jié)果,但這也使得他們的先祖來源有些難以界定。
(一)雅利安人后裔說
卓巴人使用的達拉克語中那若隱若現(xiàn)的梵文痕跡,屬于雅利安語支的語言的一部分。
有些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卓巴人與古代雅利安人之間存在淵源的有力證據(jù)。

雅利安人起源于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于地球經(jīng)歷了一次小冰河時期,他們的生存受到了嚴重的威脅。
他們的遷徙路線主要分為三路,一路西遷進入小亞細亞地區(qū),一路東遷入中東,還有一路則南下來到了印度河流域。
從地理位置上看,卓巴人生活的喜馬拉雅山腳下,恰好位于雅利安人南遷的路線附近。

在古代,雅利安人憑借著強大的武力和先進的文化,在遷徙過程中與當?shù)鼐用癫粩嗳诤稀?/p>
卓巴人獨特的外貌特征,兼具高加索人與黃種人的特點,很可能就是雅利安人與當?shù)仄渌N族通婚融合的結(jié)果。
(二)希臘軍隊遺族說
不過,也有專家提出了一個大膽而新奇的觀點:卓巴人可能是古希臘東征軍隊的遺族。

有傳說稱,在亞歷山大東征過程中,一部分希臘士兵與大部隊失去了聯(lián)系。
于是,這些士兵決定在這里定居下來,與當?shù)氐木用裣嗷ト诤?,共同生活?/p>
從文化特點上看,卓巴人的一些文化習俗,與古希臘文化有著微妙的相似之處。

比如,古希臘人非常重視體育競技,而卓巴人也同樣熱愛運動。
在藝術(shù)方面,古希臘的雕塑藝術(shù)舉世聞名,卓巴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雖然沒有古希臘雕塑那樣精致,但也有著對人體美的獨特表達。
當然,這一假說目前還缺乏確鑿的證據(jù),更多的是基于學者們的推測和分析。
(三)古象雄人分支說
而且,作為卓巴人日常交流的達拉克語,與藏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因此也有一種觀點認為,卓巴人的祖先是4000年前的古象雄人,因為據(jù)史料記載,古象雄的疆域恰好覆蓋現(xiàn)在卓巴人的居住地。
有人認為,在公元前三世紀左右,古象雄皇宮內(nèi)發(fā)生了一場激烈的權(quán)力爭奪戰(zhàn)。
在這場權(quán)力的角逐中,一些人失去了優(yōu)勢,為了躲避災難,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園,開始了漫長的外遷之旅。

卓巴人在一些重要的節(jié)日和儀式上,會舉行與藏族相似的祭祀活動,他們會向神靈獻上祭品,祈求平安和豐收。
在服飾方面,卓巴人的傳統(tǒng)服飾與藏族的服飾也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注重色彩的搭配和裝飾的精美。

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正是卓巴人與古象雄人存在淵源的有力證據(jù),它們就像歷史的印記,見證了卓巴人的過去。
花與素的自在桃源
如今,卓巴人的來源還是一個未解之謎,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在這過好自己的生活。

卓巴人居住的地方可以說是得天獨厚,這里簡直就是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風水寶地”。
雖然他們的種植技術(shù)沒有咱們現(xiàn)代社會這么先進,什么高科技種植設(shè)備、基因改良種子,這些對他們來說都不存在的。
但卓巴人就靠著這片神奇的土地,把農(nóng)業(yè)搞得風生水起,他們就是最純粹的靠天吃飯,遵循著大自然的規(guī)律種收。

但就憑借著大自然的慷慨饋贈,他們種植的農(nóng)作物每年都能有不錯的收成,完全能夠滿足他們的生活需求。
而且卓巴人更注重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種植出來的農(nóng)作物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綠色食品。
在飲食方面,卓巴人堪稱是素食主義的忠實擁躉。

在卓巴人的觀念里,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生命和尊嚴。
這種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畫面,在現(xiàn)代社會中簡直是“可遇而不可求”。
不過,也別以為卓巴人就完全不吃肉,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日或者慶?;顒又?,他們也會享用一些肉類。

在卓巴人的生活里,有一個最值得期待的日子,那就是一年一度的“巴拿諾”節(jié)。
當“巴拿諾”節(jié)來臨,卓巴人的男女老少都精心打扮著自己,脖子上掛著琳瑯滿目的金銀首飾。
最引人注目的,還是他們頭頂上那鮮艷欲滴的鮮花,卓巴人對鮮花的熱愛,在這個節(jié)日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不得不說,卓巴人的身體狀況普遍良好,這可讓咱們這些生活在現(xiàn)代社會,被各種“文明病”困擾的人羨慕不已。
究其原因,長期攝入高原作物和保持心境寧和,絕對是他們的兩大“法寶”。
結(jié)語
所以,放下所謂的“拯救”和“保護”的執(zhí)念,以一顆尊重和包容的心去對待卓巴人,去對待世界上的每一種文化。
讓我們在尊重和包容中,感受文化的多元之美,讓每一種文化都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地生長,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
因為,這才是對文化最好的尊重,也是對人類文明最大的貢獻。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