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破解加梯難題的 “自治力度”,到書畫共創(chuàng)、互助成風的 “鄰里溫度”,曹楊新村街道南楊園265號樓組詮釋了 “黨建引領+居民自治”的深層內涵。在這里,每一級臺階、每一幅書畫、每一次伸手,都在書寫社區(qū)生活的幸福腳本。

黨建引領聚合力,自治破解“加梯難”

曾經,爬樓是南楊園265號樓高層居民的“心病”,12345熱線多次收到該樓組的加梯訴求,如今,電梯的運轉聲則成了整棟樓的“幸福協奏曲”。這背后,是一場黨建引領下居民自治共治的生動實踐。

“年紀大了,爬樓像‘闖關’,加梯是我們多年的心愿。”六樓居民王阿姨的心聲,道出整個樓組多年來的期盼。面對高低層意見分歧、資金分攤爭議等難題,南楊園居民區(qū)黨總支牽頭成立由熱心居民組成的三人“自治小組”,通過優(yōu)化設計方案消除低層采光顧慮,邀請專業(yè)團隊勘測化解噪音擔憂。

歷經數月協調,南楊園首部加裝電梯終于落成。這部電梯不僅帶來了出行的便利,更見證了居民從“共識難求”到“共解難題”的自治歷程。

書畫為媒添色彩,共建共享“文化樓”

加梯的成功,激發(fā)了居民參與樓組建設的熱情:“樓道能不能也美起來?”

在相關網格員的推動下,樓組居民的心聲被帶到了梅嶺南綜合網格的議事會上。隨后,經由網格長牽線搭橋,曹楊書法協會的專業(yè)力量很快被引入樓組美化建設項目中。

樓內幾位“小書法家”們更是主動請纓——13歲的任雅菡拿出了自己寫的“鄰里和睦”楷書,書法愛好者錢爺爺則指導孩子們創(chuàng)作出一幅幅山水畫……名家墨寶與居民作品共同裝點墻面,原本單調的走廊瞬間變身“樓道藝術展廊”。居民們笑稱:“每天回家都有新發(fā)現,連孩子都搶著介紹自己的畫!” 這場“書畫進樓組”活動,不僅盤活了社區(qū)資源,更讓老幼居民在藝術共創(chuàng)中進一步凝聚向心力和歸屬感。

鄰里互助暖人心,溫情流淌“幸福家”

如果說電梯是樓組的“筋骨”,書畫是樓組的“外衣”,那么鄰里溫情便是265號樓的“靈魂”。

獨居的項阿姨難忘六樓孫女士的體貼,每次去醫(yī)院,孫女士總會提前幫她叫好車,攙扶她上下樓;下雨天,對門的年輕人總是主動幫她收晾曬的衣物;深夜突發(fā)腿疾,一條求助微信消息,就能喚來登門送藥的暖心鄰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前同住一棟樓,見面都不認得;現在誰有困難,喊一聲就有人應?!表棸⒁痰脑捓餄M是感動。這些點滴互助,讓“熟人樓組”成了現實——端午一起包粽子、寒假輪流托管孩子……265號樓的故事證明,樓組自治的終極目標,就是讓“小家”融成“大家”。

原標題:《電梯載溫情,書畫連民心!曹楊這個樓組打造溫馨家》

欄目編輯:顧瑩穎 文字編輯:趙菊玲

來源: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