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chuàng)作,請勿與現(xiàn)實關聯(lián)
禪宗初祖達摩,西域高僧,相傳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舍棄王位,入佛門修行。
公元五百二十七年,他一葉扁舟橫渡東來,面壁少林九年,衣缽傳慧可,開創(chuàng)中土禪宗法脈。
一日,少林寺中,一位飽受磨難的善人拜訪達摩:"尊者,我終日行善卻家破人亡,而那貪官卻富貴安康。天道何在?"

達摩手指花開花落:"善惡因果,如月影映水,雖有遲早,必現(xiàn)本相。"達摩關于因果運作的獨特見解,如透過迷霧的明燈,為無數(shù)困惑的修行者指明了方向。
隋朝開皇年間,洛陽城外的少林寺內(nèi),一場罕見的佛法辯論正在進行。寺中高僧慧可與一位俗家弟子對坐論道,引得諸多僧人圍觀。
那俗家弟子名叫王遠,本是朝中重臣,卻因上書揭發(fā)權貴貪腐,被貶為平民。更為不幸的是,他全家老小皆因一場大火葬身火海,只剩他孤身一人。他本是虔誠的佛門弟子,日行善事,禮佛念經(jīng),素食持戒,可謂一生行善。然而這一連串的災禍,讓他對佛法產(chǎn)生了深深的懷疑。
"師父,弟子實在不解。"王遠悲痛地說道,"弟子一生敬佛向善,為何如今落得如此下場?而那貪官趙明,殺人無數(shù),搜刮民脂民膏,卻官運亨通,家財萬貫,妻妾成群。這因果報應,究竟從何談起?"
慧可大師面露難色,正欲開口,忽有一位身披破衲、面相古拙的異僧從禪房緩步走出。眾人見狀,紛紛讓路,低聲議論:"是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自西域東來,面壁九年,極少現(xiàn)身說法。今日何故出關?眾人不解,卻又滿懷期待。
達摩祖師走到王遠面前,目光如炬:"居士所問,乃世間最大疑惑。善惡報應,看似不公,實則暗含天機。"
王遠激動地跪下:"祖師在上,弟子愚鈍,還請指點迷津。"
達摩祖師不語,只是從袖中取出一粒種子,交給王遠:"你可識得此物?"
王遠仔細端詳:"此乃菩提子。"
達摩祖師點頭:"今日為你揭開因果之謎,需先種下此子,待其生根發(fā)芽,再論善惡報應。"
王遠將信將疑,接過菩提子,按祖師指點埋入寺前一塊貧瘠的土地。誰知剛埋下不久,竟有一群飛鳥落下,將周圍的土扒開,那菩提子頓時暴露在外。
正當王遠驚愕之際,一陣狂風忽起,將菩提子吹入遠處的亂石堆中。王遠嘆息道:"看來此子無緣生長。"
達摩祖師微微一笑:"且慢,居士且隨我來。"

眾人跟隨達摩祖師來到亂石堆旁,只見那菩提子竟已破土而出,嫩芽初現(xiàn)。王遠驚奇道:"這般惡劣環(huán)境,種子卻能生長,實在不可思議!"
不料話音剛落,一只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一口咬斷了那嫩芽。王遠心痛不已:"天意弄人!這嫩芽命途多舛,與我何其相似。"
達摩祖師不語,只是示意眾人繼續(xù)觀察。奇跡再次發(fā)生,那斷莖處竟生出兩個新芽,比先前的一個更為茁壯。
正當眾人嘖嘖稱奇之際,天空烏云密布,一場暴雨驟然而至。雨勢洶洶,山洪爆發(fā),眾人慌忙避雨,唯有達摩祖師巋然不動,任憑雨水打濕衣衫。
待雨過天晴,眾人重回原地,發(fā)現(xiàn)那菩提幼苗已被沖走,不見蹤影。王遠嘆息道:"天意如此,我輩凡人,如何參透?"
達摩祖師神色平靜,帶領眾人沿著山洪沖刷的痕跡前行。行至半山腰,只見那菩提幼苗竟奇跡般地扎根在一塊肥沃的土壤中,比先前長得更高、更壯。
"居士且看,此種經(jīng)歷風雨劫難,反而得到了更好的生長環(huán)境。"達摩祖師指著幼苗說道,"善惡報應亦是如此。表面看似不公,實則暗含天機。"
王遠若有所思:"祖師是說,我眼下的苦難,可能是為了更好的明天?"
達摩祖師搖頭:"非但如此。因果報應之道,復雜玄奧,超乎想象。"
一年后,王遠帶著祖師當日所種的菩提小樹,拜訪達摩祖師,懇求解答心中的疑惑。
達摩祖師請王遠將樹放在院中,繼而從禪房取出一卷經(jīng)書,遞給王遠:"你且讀來。"

王遠展開經(jīng)書,見上書:"一人行善,眾魔阻道;一人作惡,諸神避讓。"他不解其意,抬頭望向祖師。
一陣風過,那菩提小樹的葉子沙沙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什么。
梁武帝目睹這一幕,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表面的福,實為禍端;看似的苦,或是轉機。"
達摩祖師微微頷首:"陛下已得其一,尚未明其二。因果報應之道,遠比想象復雜。為何有善人多災,惡人昌盛?其中玄機,非一時半刻可說明白。一如那些被捕的魚兒,它們的命運,又豈是簡單的因果二字可以解釋?"
梁武帝眼中閃過求知的光芒:"請祖師明示,這因果報應的更深奧之處究竟何在?"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