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就在美國財長貝森特揮舞“割喉論”威脅西班牙之際,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卻堅定不移地踏上了訪華之旅。這是他三年內第三次訪問中國,也是自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掀起新一輪關稅戰(zhàn)后,第一位訪問中國的西方領導人。在國際風云激蕩的今天,桑切斯的這一步,不只是西班牙的選擇,更是整個歐洲在“美國優(yōu)先”之下覺醒的一聲回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財長的威脅毫不掩飾:“如果西班牙更親近中國,那無異于自割喉嚨。”如此粗暴、傲慢、赤裸裸的語言,讓人們再次看清了美國所謂“盟友體系”的本質:只許順從,不許獨立;只準美國贏,不能別人得利。但桑切斯沒有退縮,西班牙也沒有低頭。農業(yè)部長普拉納斯在第一時間頂回去,明確表示西中貿易關系良好,西班牙不僅要維持合作,還希望擴大合作。這一番發(fā)聲,既有骨氣,也有底氣。

隨后的北京之行證明了一切。中國給予桑切斯高規(guī)格接待,兩國領導人邊走邊談,輕松而坦誠。雙方迅速簽署《加強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的行動計劃》,涵蓋科技、教育、電影、農產品、綠色投資等諸多領域,尤其強調在電動汽車、工業(yè)技術、生態(tài)轉型等領域深化合作。這不僅是一次禮節(jié)性訪問,更是一場實質性戰(zhàn)略布局。西班牙在用行動告訴世界:在面對全球變局時,睜眼看清時代潮流,比跪聽霸權威脅更有價值。

這次訪問還有一個重大背景,就是特朗普上臺以來,美國對外全面發(fā)動關稅戰(zhàn),連盟友都不放過。10%的所謂“對等關稅”已經讓歐洲企業(yè)叫苦不迭。而桑切斯早在訪華前就痛批特朗普的做法,直言這種政策將迫使歐洲尋找新伙伴。面對美國揮舞的大棒,中國不是退縮,而是主動調整姿態(tài)、釋放合作信號。在這個過程中,歐洲必須轉變認知,中國也在更新對歐戰(zhàn)略,彼此之間正在形成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交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歐洲也早就意識到,如果一味跟著美國走,只會被拖進地緣對抗的泥潭。對歐洲而言,中國既是市場、也是機會,更是穩(wěn)定全球產業(yè)鏈的重要一極。而美國,只會一邊賣武器,一邊轉移危機。在這一背景下,西班牙的“先行一步”其實是在為歐洲趟出一條“自主外交”的新路子。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近期互動頻繁。4月8日,中國總理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通話,4月10日至11日桑切斯訪華,同一時間段,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也在與歐盟官員加強溝通。更引人關注的是,中歐正在磋商為中國產電動車設定“最低價格機制”,替代此前歐盟單方面加征的懲罰性關稅。這些信號釋放出一個明確判斷:中歐正在摒棄對抗邏輯,轉向協(xié)調機制。在百年變局之下,中歐不是敵人,而是同樣受到單邊主義威脅的合作伙伴。

反觀美國的焦慮,則表露無遺。在桑切斯訪華期間,貝森特罕見地使用“cutting your own throat(自割喉嚨)”這種字眼來對西班牙開火。這不是外交辭令,而是赤裸裸的政治恐嚇。一個號稱“自由世界領導者”的國家,用威脅逼迫盟友放棄合作,這是何等荒唐?而更諷刺的是,正因為這種焦慮和霸凌,才反而把更多國家推向了中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今的國際格局,已不再是冷戰(zhàn)年代的非黑即白。國家之間更看重的是互利、平等、尊重,而不是站隊、依附、服從。桑切斯的選擇說明了這一點,他說:“通過這次亞洲之行,我們邁出了關鍵一步?!贝_實如此,這一步既是對中國的尊重,更是對歐洲利益的堅持,是對單邊霸權的抗拒,也是對多邊合作的投票。

可以預見的是,桑切斯不是最后一個,更不會是唯一一個。未來,會有更多國家領導人前往中國,他們會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合作的大國,看到一個不以威脅為工具、而是以共贏為目標的伙伴。人心所向,不在于喊得有多大聲,而在于誰真正愿意與世界共享未來。世界正在重組陣線,那些靠脅迫維系霸權的國家,終將發(fā)現(xiàn)自己孤掌難鳴;而那些靠互信贏得尊重的國家,終將贏得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