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七子八虎”指的是楊繼業(yè)的八個兒子楊大郎、楊二郎、楊三郎、楊四郎、楊五郎、楊六郎、楊七郎和楊八郎,因為他們中的前七個是楊繼業(yè)的親生兒子,最小的楊八郎是義子,故評書中稱他們?yōu)椤捌?a class="keyword-search" >子八虎”或“七郎八虎”。

這“七子八虎”個個皆是武藝超群的虎將,在陣前猶如下山猛虎,威風(fēng)凜凜,勢不可擋。關(guān)于他們的傳說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其中很精彩卻鮮有人知的幾段:七郎箭、八郎煙、五郎率僧破陣眼!看看其中到底都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楊家父子整裝待發(fā),鬼谷先生突然到訪

楊家父子整裝待發(fā),鬼谷先生突然到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北風(fēng)呼嘯,黃沙漫天,幽州城外一片肅殺。遼國大營兵陣如林,寒光刺骨,將宋皇與八賢王等人圍困在了幽州城內(nèi)。而在百里之外的天波楊府,以金刀令公楊繼業(yè)為首的楊家將父子九人,正整裝待發(fā),準備前去救駕。

楊繼業(yè)手持金刀,目光如炬。佘太君立于一旁,神色凝重,她深知此行兇險異常,卻也只能默默為他們祈福。

就在這時,一陣奇異的疾風(fēng)吹過,天波楊府內(nèi)突然多了一個人。

此人身著一襲青衫,手持一根竹杖,白發(fā)飄飄,仙風(fēng)道骨,目光深邃,正是那傳說中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鬼谷先生。他是怎么來的?大家都沒有注意到,仿佛自虛空中踏步而出一般,無聲無息,令人驚嘆。

楊繼業(yè)與佘太君見狀,連忙迎了上去。原來,多年前,楊繼業(yè)與佘太君在一次戰(zhàn)爭中追殺敵人至鬼谷嶺,正準備手起刀落將敵人斬殺之際,被飄然而至的鬼谷先生攔住了。

鬼谷先生說:“此人并非天生惡人,只是被亂世所迫,才走上了歧途。若能加以引導(dǎo),或可成為保護百姓的勇士。再有,你們平生征戰(zhàn)無數(shù),殺戮太多,可否看在我鬼谷的面子上,得饒人處且饒人?

楊繼業(yè)與佘太君雖心有不甘,但念及鬼谷先生之名,又觀其言行舉止,知其絕非平凡之人,于是便依了鬼谷先生所言,放了那敵人一條生路,并贈其盤纏,勸其歸隱田園,不再參與戰(zhàn)亂。自此,楊繼業(yè)夫婦便與鬼谷先生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今日,鬼谷先生的突然出現(xiàn),讓楊繼業(yè)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預(yù)感。

先生此來,可是為了我等即將面臨的危難?”楊繼業(yè)恭敬地問道。

鬼谷先生微微一笑,目光緩緩掃過楊家七子八虎,緩緩而道:“正是。此行你們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十分兇險。我特來贈你們一句天機偈語,至于何去何從,還需你們自行決斷。

什么偈語?還請先生示下。”佘太君心中一緊,連忙問道。

鬼谷先生目光再次掃向七子八虎,邊看邊嘆道:“楊家兒郎,英勇無雙,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可惜……

佘太君心中更加不安,不由又走前了幾步,問道:“先生此言何意?莫非此行有何不妥?

鬼谷先生輕輕搖頭,道:“天機不可泄露,但我看你楊門滿門忠烈,就對你直說了吧,我贈你們的偈語就是‘八子去,六子回’,也就是說你這七子八虎此行同去,恐怕只有六子能回啊,怎不讓人覺得可惜?”

此言一出,楊家眾人皆是一驚。楊繼業(yè)眉頭緊鎖,追問道:“先生能否明示,具體是哪兩子不能回來?

鬼谷子輕輕擺手,道:“天機不可泄露,我因與你楊家有緣,才特意前來提醒,望你們好自為之,小心為上。

楊繼業(yè)聽后,沉默片刻,隨后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道:“無論如何,我等身為大宋子民,自當誓死保衛(wèi)家國,縱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先生所言,我等銘記于心,但救駕之事,勢在必行。

佘太君也強忍心中悲痛,點了點頭,對鬼谷先生說道:“先生高義,我等感激不盡。此行雖兇多吉少,但我楊家兒郎,從不畏懼生死,只愿能為國家盡忠,為百姓謀福!

楊家八子聞言,亦是神色堅毅,無一絲退縮之意。大郎楊延平挺身而出,抱拳而道:“父親、母親,我等身為楊家兒郎,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此行定當全力以赴,不負家國重托!

七郎楊延嗣,更是毫不在意地大聲喊道:“大哥說的極是,我七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父親不給我前去救駕。

六郎楊延昭見此,也朗聲說道:“不錯,我等身為楊家將,自當精忠報國!縱使前路全是刀山火海,我們亦將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鬼谷先生見狀,微微頷首,道:“好,有你們這番話,我鬼谷也算不枉此行。去吧,愿你們凱旋而歸。”言罷,他袖袍一揮,帶起滿天煙塵。等煙消云散,哪里還有他的身影?仿佛他從來就未真正出現(xiàn)過一般,只留下一句縹緲的話語在空中回蕩:“記住,此行兇險,你們需多加小心!

七子八虎望著鬼谷先生話語傳來的方向,心中五味雜陳。但國難當前,他們并沒有沉湎于悲傷和迷茫之中,而是堅定地踐行精忠報國的信念,無論前方有多坎坷,就算是萬丈深淵,他們也義無反顧地勇往直前!

佘太君知道兒子們的心思,她默默地為每一位兒子整理好盔甲,眼中含淚,卻故作堅強:“記住你們父親的話,還有鬼谷先生的提醒,在戰(zhàn)場上一定要保持小心,娘希望你們?nèi)慷计狡桨舶驳鼗貋恚?/strong>”

楊繼業(yè)握緊手中的金刀,眼神中閃爍著堅定與決絕:“孩兒們,我們出發(fā)吧!救駕勤王,刻不容緩!無論前路如何,我們都要為了大宋,為了百姓,奮戰(zhàn)到底!

楊家八子齊聲應(yīng)和,聲音震天動地,仿佛連北風(fēng)都被他們的氣勢所震懾,暫時停歇了呼嘯。他們跨上戰(zhàn)馬,手持長槍,如同八位戰(zhàn)神,誓要沖破遼軍的銅墻鐵壁,救出被困的皇上。

隨著楊繼業(yè)一聲令下,楊家將如離弦之箭,沖出了天波楊府,直奔幽州城而去,留下一串堅定的馬蹄聲,在天波楊府的上空久久回蕩。此一去,是生是死,無人知曉,但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精忠報國,至死不渝!

七郎箭,讓人驚為天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家父子出征,前往幽州救駕,最著急的莫過于楊七郎。

為什么呢?因為正是他之前在擂臺上力劈潘國舅,才導(dǎo)致了楊家父子被貶,不能隨駕親征。此次,得知皇上被遼軍困在幽州城內(nèi),楊七郎就想了:“皇上有危險,我得快馬加鞭,前去解了幽州之困,好立功贖罪,讓楊家將的名號再次響徹邊疆!

一路上,楊七郎風(fēng)馳電掣,慢慢就跑在了隊伍的最前面。然而,他覺得還不夠快,于是在沒有及時補給的情況下,連夜奔襲,槍挑梁興洲,馬踏盧溝橋,第一個趕到了幽州城外。

楊七郎在幽州城外,連闖遼軍十二座連營,除了他的丈八蛇矛厲害之外,他的箭術(shù)也讓人驚為天人。

為什么呢?原來楊七郎本來就是京城禁軍的弓箭教頭,因此,他的箭術(shù)比他三嫂“神射董三娘”還要厲害許多,什么前后射擊、連環(huán)射擊和八面齊射,都一射一個準!除此之外,楊七郎還擅長避箭。因此,他在闖連營時,將這驚天的箭術(shù)施展開來之后,敵人對他的箭術(shù)無不聞風(fēng)喪膽。

這不,遼軍箭如雨下,卻難以傷及楊七郎分毫。他身形矯健,如同鬼魅,在箭矢間穿梭自如。而他每一次張弓搭箭,每一箭射出,必有遼將落馬,遼軍士氣怎不因此大挫?

最終楊七郎憑借一身過人武藝和超凡箭術(shù),成功闖過遼軍十二道連營,并在幽州城外力殺四門,一戰(zhàn)揚名!可惜,箭術(shù)驚人,而且還擅長避箭的楊七郎,最終卻被自己人陷害,死在了亂箭穿身之下,讓人振腕!

八郎煙,隱恨仇,忍辱負重后再立奇功

再說楊家父子解了幽州之困后,遼軍元帥韓昌和天慶梁王,不甘就此作罷,于是,在金沙灘設(shè)下“雙龍會”,邀太宗皇上赴會議和。

八賢王趙德芳厲聲反對:“遼人狼子野心,必是鴻門宴!

潘國師卻陰笑道:“陛下,此乃彰顯天威之機。不可不去。

皇上大意,以為遼人剛被楊家父子“痛揍”一頓,應(yīng)該是誠心求和了,所以便聽了潘國師的話,在邀請函上寫了“同意”兩個字。

楊繼業(yè)文武雙全,他知道這定是遼人假借獻降書順表,實則是要將宋皇和大宋文武百官一網(wǎng)打盡。但此時,皇上已經(jīng)寫了回函,不去則有損國體,怎么辦呢?

楊繼業(yè)心中焦急萬分,卻仍保持著冷靜與沉穩(wěn)。他深知,此時埋怨已經(jīng)無用,必須另尋他法。于是,他私下召集了八位兒子,以及幾位忠心的將領(lǐng),共商對策。

此番遼人詭計多端,我楊家雖勇,但保護皇上全更為重要。”楊繼業(yè)沉聲道,“我意已決,由我率精兵暗中隨行,保護皇上安全。

七子八虎聞言,皆面露憂色,大郎楊延平挺身而出:“父親,我愿假扮圣駕,代主赴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繼業(yè)聞言一愣,隨即明白長子的心意。他心情沉重地看了一眼楊大郎,見大郎目光中滿是堅毅,于是拍案而起:“好!我這就去稟明圣上,楊家父子同去,誓破遼賊詭計!

宋太宗聽了楊繼業(yè)的話,最終下定決心,命大郎易服,假扮皇帝,其余楊家兒郎隨行護衛(wèi)。一場生死大戲就此展開。

最終,“大郎替了宋皇死,二郎替了八賢王,三郎馬踏入泥漿,四郎流落到番邦,五郎出家當和尚,七郎回來搬救兵,被自己人射死在高桿上”,只有楊六郎一個人活著回到了天波楊府。直到這時,佘太君才明白,原來所謂的“八子去,六子回”,并不是六個兒子回,而是只有六子楊六郎一個人回。

那么楊八郎呢?為何有“八郎煙”之說呢?話說八郎楊延順在突圍之時,眼看就要性命不保,突然一陣狼煙涌過,他便消失不見了。

事情到底是怎么樣的呢?原來楊八郎在遼軍之中左沖右突,從早殺到晚,早已累得不行。后來,他看敵軍越來越多,于是,抱著必死之心,施展出了全身僅剩的力氣,將手中的金槍舞得得密不透風(fēng),金光閃閃,猶如一條怒龍在空中翻騰。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一陣突如其來的煙霧迅速彌漫開來,遮蔽了遼軍的視線,為楊八郎爭取到了一線生機。

這煙霧并非自然形成,而是遼軍中的銀鏡公主耶律銀娥被楊八郎的英勇俊俏吸引,目光一直停留在了楊八郎的身上,她見楊八郎起了必死之心,連忙暗中相助,以特制的火藥制造混亂,希望楊八郎能借此逃脫。

楊八郎正準備與敵人殺個你死我活,突然見一團煙霧掩了過來,于是便借著煙霧的掩護,拼盡全力向右突圍。他的身影在煙霧中時隱時現(xiàn),如同鬼魅,最終成功殺出了重圍,正準備打馬往宋軍的方向趕路,身后突然傳來一聲嬌喝:“宋將,休走!本公主來也!

楊八郎回頭一看,卻見一位遼國公主打扮的女子正策馬而來,眉宇間英氣勃勃,眼中卻帶著幾分柔和與關(guān)切,正是蕭太后的女兒銀鏡公主耶律銀娥。

公主為何阻攔于我?”楊八郎心中雖有戒備,但見對方并無殺意,語氣也緩和了幾分。

銀鏡公主勒住馬韁,笑道:“將軍英勇無雙,本公主欽佩不已。遼宋交戰(zhàn),苦的是百姓,本公主不愿見你白白送命,你還是自己下馬投降吧。

楊八郎聞言,勃然大怒:“某乃宋將,豈有降遼之理!你這番賊,有本事就放馬過來,費話少說。

銀鏡公主不怒反笑,語氣卻透著幾分嘲諷:“南朝之人果然多忠烈!只可惜,你雖然長得俊俏,卻太不聰明,如此這般,只有死路一條!

八郎聞言,怒目圓睜,抖動手中長槍,大聲喝道:“大丈夫在世,生有何歡,死有何懼?看槍!”說完,一槍韓銀鏡公主刺去。

銀鏡公主見楊八郎怒刺而來,嘴角勾起一抹輕笑,身形輕盈一閃,竟輕巧地避開了這雷霆一擊。她手中不知何時已多了一柄鑲嵌寶石的長劍,劍光如水,映著她清冷的面容,更顯超凡脫俗。

將軍英勇,本公主自當全力以赴。”言罷,銀鏡公主劍尖輕點,劍影如織,瞬間化作一片銀色的光幕,向楊八郎席卷而去。楊八郎金槍揮舞,金光與銀光交織碰撞,發(fā)出清脆的金屬交響,兩人你來我往,斗得難解難分。

然而,經(jīng)過一日的激戰(zhàn),楊八郎的體力已近枯竭,每一次揮槍都顯得愈發(fā)沉重。反觀銀鏡公主,似乎越戰(zhàn)越勇,劍法愈發(fā)精妙,步步緊逼,讓楊八郎漸漸落入下風(fēng)。

在一次激烈的交鋒后,楊八郎只覺眼前一黑,胸口如遭重錘,氣血翻騰,手中的金槍險些脫手。他強忍不適,咬緊牙關(guān),試圖再次凝聚力量,但身體已不聽使喚,膝蓋一軟,眼前一黑,整個人向前栽去,最終無力地倒在馬下,暈了過去。

銀鏡公主見狀,立刻收劍,輕巧躍下馬背,幾步來到楊八郎身旁。她望著這位英勇不屈的宋將,眼中閃過一絲復(fù)雜的神色,既有欽佩也有憐惜。她親自將楊八郎抱上她的戰(zhàn)馬,自己則拉著馬的韁繩,將楊八郎帶到了她的營帳中。最后,在她的多次勸說之下,想通了的楊八郎決定留著有用之身在遼國臥底,就這樣,他當上了遼國的駙馬,在遼國忍辱負重,在后來大宋破天門陣時,立下了奇功。

五郎率僧破陣眼

五郎率僧破陣眼

再說金沙灘一戰(zhàn),活著的除了楊六郎、楊四郎和楊八郎,還有殺出重圍的楊五郎。當時,他以為兄弟都死在了遼軍之手,一怒之下,便看破了紅塵,到五臺山出家去了。

楊五郎的本事在兄弟中,本來就僅次于楊七郎和楊六郎,出家之后,他一心精進武藝,很快本事就追上了楊六郎。等到他創(chuàng)立了“五郎八卦棍”,后,更是一躍成為了七子八虎中的武力第一人。

這不,掛帥出征的楊六郎多次在陣前遇到難纏的對手,都是叫孟良到五臺山請楊五郎下山相助。每次楊五郎一出馬,再難對付的敵人,也會被他打得毫無脾氣。

最后,遼國請來了海外教主金璧風(fēng)的高徒顏榮老道,布下了一座天門大陣。其中的羅漢陣非常難破,穆桂英讓人請來了楊繼康和長眉道長魏石天,也沒能將其攻破。最后,楊五郎下山,帶三百僧眾沖入陣中,禪杖橫掃,遼兵潰散。

韓昌驚呼:“哪來的和尚?!”

五郎怒喝:“五臺山楊延德,今日特來超度爾等!”

最終,楊五郎打敗數(shù)員遼將后,用降龍木作斧柄的大斧打壞了羅漢陣的陣眼,這才成功拿下羅漢陣……

千年以后,金沙灘風(fēng)沙依舊。但在熟知這段故事的老人口中,卻傳唱著這樣的一段“民謠”:七郎箭,驚天人;八郎煙,隱恨仇;五郎率僧破陣走,忠烈楊家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