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毫無顧忌地針對全世界展開了“關稅戰(zhàn)”。
卻沒料到,最先受到傷害的是他自己。
短短幾天時間內,美國已經(jīng)爆發(fā)了1300場抗議,反對特朗普的一系列做法。
面對隨時有可能失控的局面,特朗普的親信傳出消息,即將訪問印度。
很顯然,在這樣的時間點,美國高層訪問印度的目的一定不會簡單。
但無論美國做什么,中國人都無需驚慌。因為,我們早已做好了布局......
美國要打“印度牌”
特朗普重新上臺后,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又把他最擅長的“關稅大棒”揮了起來。
今年4月2日,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對全球商品統(tǒng)一加征10%的關稅,并對一些國家額外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
這不僅是和世界多數(shù)國家公開翻臉,更是把美國自己推向了風口浪尖。
這項政策一落地,美國國內就炸了鍋。
民眾的不滿情緒迅速蔓延,從首都華盛頓一直蔓延到全國50個州,總共爆發(fā)了大約1300場抗議活動。
人們走上街頭,抗議的不僅是關稅本身,還有不斷上漲的物價、對移民的打壓,以及政府在民生領域的大幅削減開支。

各行各業(yè)的人都感受到了切膚之痛——有些家庭為搶一卷中國制造的衛(wèi)生紙大打出手,科技精英在超市里用中國產(chǎn)電視機當“盾牌”護身。
金融市場同樣難以承受這種劇烈震蕩。
短短兩天時間,美股總市值就蒸發(fā)了6.6萬億美元,這種跌幅堪比2008年金融危機初期。
華爾街一夜之間陷入混亂,《紐約時報》甚至用“憤怒、焦慮、沮喪和恐懼”來形容整個金融圈的情緒。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州已經(jīng)公開表態(tài)“另起爐灶”。
該州州長紐森緊急發(fā)聲,表示要和那些準備對美國采取報復措施的國家單獨建立聯(lián)系,希望這些國家能夠對加州“高抬貴手”,別把它也拉入關稅報復名單。
這無疑是對特朗普政策的公開抗議,也反映出美國內部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明顯裂痕。
而在國際上,反應同樣激烈。

歐盟、加拿大等美國傳統(tǒng)盟友第一時間就表達了強烈不滿,明確表示會采取反制手段,不會坐視美國的單邊行動。
有強硬的,就必然有軟弱的。
據(jù)美國高官稱,截至目前已經(jīng)有七十多個國家表示愿意和美國溝通。
但很明顯,特朗普最想看到的是中國的“服軟”。當然,這是不可能的。
在這種時刻,美國盯上了印度......
中國的底牌
有消息報道稱,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即將啟程,準備在本月晚些時候與夫人一起訪問印度。
這個時間點非常敏感:一方面是美方大肆加征全球關稅,攪動全球經(jīng)貿秩序;另一方面,又專門挑選印度進行高層接觸,顯然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友好訪問”。
有分析認為,這次萬斯訪問印度,目的非常明確,就是想進一步拉攏印度,在中美博弈中為美國站隊。
尤其是在這次關稅政策中,美國對印度只加征了26%的稅率——在亞洲國家中算是“手下留情”了,幾乎可以看作是特朗普送給莫迪的一份“政治禮物”。
顯然,美國沒有放棄打造所謂“印太同盟”的算盤,也沒有放棄拉印度入局、對中國形成牽制的意圖。

只不過,他們可能打錯了算盤。
首先,中國對中印關系的判斷是冷靜而清醒的。
近幾年,雖然中印邊界問題一度緊張,但在雙方的溝通和努力下,問題已經(jīng)基本得到緩解。
莫迪本人也曾公開表示,中印關系就像“家人之間”,有分歧并不可怕,關鍵是要避免沖突、管控矛盾。
這番話雖然外交辭令成分不少,但也說明莫迪對中印關系的現(xiàn)實有清醒的認識——他并不想被美國牽著鼻子走。
其次,中國早就為應對美國可能的新動作做好了充分準備。
據(jù)媒體透露,中方已經(jīng)準備了至少六項具體手段,一旦美方執(zhí)意挑釁,將會逐一落地。
比如,中方正在研究對美國產(chǎn)的大豆、高粱等農(nóng)產(chǎn)品大幅加征關稅。

而且,考慮到近期美國國內禽流感疫情頻發(fā),相關專家建議暫停進口美國禽肉產(chǎn)品,以保障國內消費者健康。
還有芬太尼問題的合作等等。
這六招并不是簡單的“以牙還牙”,而是有針對性地打擊美國最在意、最脆弱的部分。
它們既合情合理,又具有足夠的實操空間。
中方的信號已經(jīng)非常明確:中國不主動挑事,但也絕不會在威脅面前低頭。該反制就反制,該亮劍就亮劍。
參考資料:
Politico: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本月晚些時候將訪問印度——新浪財經(jīng)

中國據(jù)稱已準備六招應對美新加稅政策——聯(lián)合早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