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晚,西安·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內座無虛席、勝友如云。隨著指揮家高偉的手臂有力揚起,“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音樂季原創(chuàng)首演作品——大型民族交響音樂會《云橫秦嶺》如一幅水墨長卷徐徐展開。

首演現(xiàn)場,當塤的蒼涼嗚咽從終南山巔傾瀉而下,竹笛的清越穿透云層,絲弦的漣漪蕩開晨霧,舞臺紗幕上氤氳的秦嶺輪廓與樂聲共振,將觀眾瞬間帶入詩意空間。這場由作曲家程池歷時兩年創(chuàng)作、陜西民族樂團與陜西省廣播電視民族樂團聯(lián)袂呈現(xiàn)的音樂會,將秦嶺的生態(tài)密碼與文化基因熔鑄成可聆聽的精神史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民樂遇見秦嶺

云橫秦嶺》通過五個樂章,將秦嶺的云霧、生靈、溪流、古道與炊煙,轉化為塤的蒼茫、古箏的靈動、二胡的溫情,最終匯聚成一部“聽得見的秦嶺史詩”。

這場首演不僅是“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音樂季的重磅之作,更標志著陜西文旅融合進入新階段——以民樂為舟,在世界語境中重述中國故事。

終章《祖脈》余音消散后,十秒寂靜被潮水般的掌聲打破,從上海趕來的觀眾小靜激動難掩:“太震撼了!我之前對民樂的了解不深,這場音樂會讓我對民樂有了重新的認知?!?/p>

阮聲部首席紀藝表示,《云橫秦嶺》以交響化的現(xiàn)代音樂語匯重構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意境,聲部運用大篇幅的分解和旋、琶音技巧來體現(xiàn)秦嶺的云岫千疊、萬壑松風,讓現(xiàn)場觀眾通過作品感受秦嶺的詩脈延綿!

秦嶺,最中國

為何是秦嶺?

從司馬遷“秦嶺,天下之大阻”的慨嘆,到王維“空山新雨后”的禪意,秦嶺始終是中國文脈的隱性坐標。

賈平凹曾寫道:“一道龍脈,橫亙在那里,提攜了黃河長江,統(tǒng)領著北方南方,它是中國最偉大的一座山,當然它更是最中國的一座山?!?/p>

在影視作品中,秦嶺的云霧與歷史交織——那是諸葛亮北伐時馬蹄揚塵的古道,是李白醉臥聽松的危崖,更是今日羚?;仨鴷r,眼中映出的同一輪秦時月。

“秦嶺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分界,而是文明生長的原點?!背坛卣f,“文學和影視已經為秦嶺立傳,但音樂需要更抽象的表達——它不僅是風景,更是中國人‘天人合一’的精神符號?!?/p>

后排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觀眾摘下眼鏡,輕輕擦拭著眼角,與旁邊的老伴兒呢喃:“這曲子,是刻在骨頭里的鄉(xiāng)愁?!?/p>

指揮高偉表示,“我的角色是帶領人們聆聽這座用聲音構筑的秦嶺,感受其中蘊含的千年文脈與當代回響。我希望聽眾帶走的不只是旋律的記憶,更是一種對山水、對文化的深層感悟?!?/p>

民樂敘事 水墨山水大秦嶺

為何選擇用民樂詮釋秦嶺?答案藏在東方美學的基因里。

民樂“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與秦嶺北麓出土的西周編鐘音律驚人吻合。這種文化基因讓程池堅定,《云橫秦嶺》在表現(xiàn)“秦人古韻”時,無需華麗配器便能直擊心靈——塤聲應如巖壁上的苔蘚,笛音要像穿透云層的晨光,這種“寫意”手法恰似《千里江山圖》中的水墨暈染。

程池團隊特意保留傳統(tǒng)樂器的原始音色,“因為西洋管弦樂像油畫,要涂滿所有空隙;民樂卻是水墨,一筆枯筆能生出萬千氣象?!边@種美學,暗合老子“大音希聲”的哲思。

值得一提的是,《云橫秦嶺》運用三弦、古箏等傳統(tǒng)樂器與西方管弦樂結合,既保留了民樂的含蓄婉轉,又賦予作品史詩般的結構張力,顛覆了傳統(tǒng)民樂的邊界。

在歐洲,理查德·施特勞斯的《阿爾卑斯山交響曲》用銅管樂描繪風暴,用木管樂模仿牧羊人的笛聲;在美國,格羅菲的《大峽谷組曲》以爵士節(jié)奏表現(xiàn)科羅拉多的壯闊?!对茩M秦嶺》的誕生,標志著秦嶺首次以音樂形式加入這場全球“山脈對話”。

“秦嶺是中國的秦嶺,也是世界的秦嶺。在創(chuàng)作時,作曲家特意對比了不同山脈的音樂表達:“阿爾卑斯山是征服者的史詩,音樂是垂直的,像攀登者的喘息;而秦嶺是家園的詩篇,音樂卻是綿延的,像茶馬古道上未散的蹄印?!?/p>

這種差異,恰恰凸顯了秦嶺作為中華文明“祖脈”的獨特性——它不追求險峻奇崛,而是以包容的姿態(tài),滋養(yǎng)了周秦漢唐的文明根系,孕育了中國人的精神家園。

“聽著音樂仿佛身臨其境,像是觸摸到了山頂?shù)脑旗F,聽到了山間的鳥鳴,聞到了松香的氣息”,一位徐徐離場的音樂愛好者說。

《云橫秦嶺》首演落幕后,陜旅集團邀請省文旅廳相關領導、行業(yè)專家們召開了作品研討會。

與會專家對作曲家程池和演出團隊表示祝賀,一致表示,《云橫秦嶺》可聽性強,旋律優(yōu)美,特別是用樂器模仿“秦嶺四寶”動物的叫聲,融合古琴獨奏、漢調二黃、碗碗腔等藝術表現(xiàn)形式,充分彰顯了陜西特有的文化底蘊和文化自信。

文旅廳相關領導對“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音樂季給予充分肯定,認為這是陜西民樂又一次文旅融合的成功探索,對本場演出成功首演表示祝賀,并提出寶貴意見,期待在后續(xù)修改打磨中精益求精,實現(xiàn)更高藝術表達,也將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予以多方面支持。

陜旅集團、陜西民族樂團將繼續(xù)團結業(yè)界同行,持續(xù)打磨作品,力爭組織、參加國內國際各類巡演,以民族為載體,深入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打造兼具文化深度與市場活力的“音樂文旅IP”,讓民族音樂成為傳遞時代強音的紐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陜旅集團 山河回聲的擺渡人

《云橫秦嶺》在“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音樂季上的首演,也是陜西民族樂團的一次破圈宣言,自2022年被陜旅集團納入旗下后,便自覺肩負起“用民樂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

融音于景、融樂以文。近年來,陜旅集團持續(xù)引導陜西民族樂團創(chuàng)新開拓“民樂+文旅”之路,不斷豐富游客旅行體驗、打造民樂鑒賞新場景,讓三秦大地的青山綠水、深厚文化乘著絲竹管樂之聲漂洋過海,讓更多人感受陜西文化、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推動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的大融合,為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國企力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28演出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411演出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24發(fā)布會)

3月24日發(fā)布的陜西首屆民族音樂季“心隨陜旅 傾聽秦漢”,是陜西民族樂團“傳承 創(chuàng)新 共融”這一核心理念的生動實踐,被賦予雙重使命:既是民樂的復興計劃,也是文旅融合的先鋒探索。3月28日,音樂季開幕演出大型民族管弦樂音樂會《山河神游》在西安·一帶一路文化藝術中心·音樂廳圓滿呈現(xiàn)。

“我們正在將陜西民樂打造成流動的博物館,推動陜西民樂高質量發(fā)展,助力陜西文化強省建設,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做到‘國家脊梁,民族之魂,文以化之,樂以頌之’。”陜旅集團領導、陜西民族樂團執(zhí)行董事、總經理趙月望說。

整個音樂季將持續(xù)到2026年1月16日,名家薈萃,涵蓋十余部民族管弦樂作品。既有《云橫秦嶺》《關中,關中》《絲路之聲》等三部原創(chuàng)作品,也有《永遠的山丹丹》等經典之作,將全面展現(xiàn)“民樂雅韻 世界新聲”,呈現(xiàn)當代“三秦”文化風貌,應答“民樂何為”的時代追問,卷寫“何以中國”的文化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