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枕頭,一場直播,四天破百萬銷售額。這看似神話的帶貨奇跡,卻裹挾著難以啟齒的底色。
4月初,一家名為“畢加索家紡XX”的直播間悄然上線。女主播以“多功能趴睡枕”為道具,用挑逗的肢體動作和“想要上高速,順坡就下”等暗示語言,將一場普通的家紡帶貨演變?yōu)橐粓隽髁靠駳g。

短短4天,銷售額突破百萬,單場直播觀眾超30萬,在線人數(shù)峰值達3000人。
商品詳情頁中規(guī)中矩地寫著“緩解腰頸壓力”,但真正吸引觀眾的,卻是直播間里游走于道德與法規(guī)邊界的擦邊表演。
這場荒誕的營銷,暴露了直播行業(yè)一種畸形邏輯:流量密碼不在產品,而在人性的原始沖動。
事件發(fā)酵后,平臺迅速封禁賬號,但輿論的矛頭直指審核機制的滯后性。
從4月3日開播到4月8日封號,平臺算法始終在為其推送流量。即便直播間充斥著性暗示話術,審核系統(tǒng)卻遲遲未觸發(fā)預警。
平臺是否真的“后知后覺”?
這種滯后性暴露了平臺的矛盾心態(tài):一方面高舉“內容合規(guī)”大旗,另一方面默許擦邊內容充當流量蓄水池。
更隱秘的規(guī)則在于,擦邊行為往往游走于法律邊緣?!稄V告法》第57條雖明確禁止“淫穢、色情內容”,但“性暗示”的界定存在模糊空間。
擦邊主播們深諳此道,用“上高速”替代露骨詞匯,用肢體語言規(guī)避關鍵詞篩查。即便被封號,換個馬甲仍可卷土重來。
這種低成本違規(guī)的商業(yè)模式,本質上是被平臺算法縱容的“貓鼠游戲”。
“畢加索家紡XX”的案例絕非孤例。從椰樹集團的大胸美女到深夜汽車直播間的黑絲短裙,從瑜伽褲展示到男裝試穿的蕾絲吊帶,擦邊營銷早已成為一門顯學。

值得警惕的是,低俗內容正以創(chuàng)新之名侵蝕商業(yè)倫理。支持者稱這是“打工人謀生之道”,反對者痛斥其物化女性、敗壞風氣。但值得深思的是,當流量成為衡量商業(yè)價值的唯一標尺,品牌是否只能向流量妥協(xié)?
以擦邊枕頭為例,其商品詳情頁強調“緩解頸腰椎壓力”,直播間卻將產品異化為性暗示道具。這種割裂折射出中國制造業(yè)的集體焦慮,產品同質化嚴重,技術壁壘薄弱,只能靠營銷奇招突圍。
天眼查顯示,擦邊枕頭背后的公司是南通比贊紡織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2月,注冊資本10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包括針紡織品及原料銷售、針紡織品銷售、面料紡織加工等。
一家注冊資本僅100萬元的公司,卻用4天時間撬動百萬銷售額。
有律師指出,此類直播涉嫌違反《廣告法》第57條,最高可處百萬罰款并吊銷執(zhí)照。但現(xiàn)實中,處罰往往滯后且力度不足。涉事主播被封號后,換個平臺便能重操舊業(yè),違法成本遠低于收益。
這場鬧劇撕開了直播經濟隱秘世界的一角,在流量焦慮的驅動下,部分從業(yè)者正滑向道德與法律的懸崖。
擦邊營銷或許能贏得一時狂歡,但注定無法沉淀品牌價值。當觀眾的新鮮感消退,當監(jiān)管的鐵拳落下,徒留一地雞毛的永遠是投機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