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撰文丨余暉

自4月11日起,北京市迎來一次大風天氣過程,預計4月12日白天至夜間為風力最強時段。此次大風天氣極端性強、持續(xù)時間長、影響范圍廣、致災性強,也為城市治理運行提出了挑戰(zhàn)。

4月12日一早,北京市委書記尹力通過視頻系統(tǒng)調度大風天氣應對工作,并來到市氣象局、北京教育考試院檢查工作措施落實情況。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一同調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幾個重要信息值得關注。

第一,做足準備。

在此次調度之前,北京市黨政“一把手”已多次部署應對工作。

  • 4月9日,尹力主持召開北京市委常委會會議,提到“扎實做好我市安全生產和極端大風應對工作”。

  • 4月9日,殷勇主持召開大風天氣防范應對部署會議。

  • 4月11日,殷勇到市應急指揮中心,對全市大風天氣防范應對工作進行再檢查、再部署、再動員。

4月9日的會議,從多個方面部署應對措施,比如“強化預報預警和應急準備”“盡早發(fā)布災害預警信號,及時停止學校戶外活動以及室外施工作業(yè)、游樂活動等”“做好重點文物、古樹大樹等安全保護”等。

這幾天,北京市各部門動作迅速。

北京15條軌道交通地面高架線路區(qū)段停運;頤和園、天壇公園、北海公園、景山公園等各家市屬公園發(fā)布臨時閉園公告;北京市各個部門也是嚴陣以待,氣象臺、公安交管部門、農業(yè)農村局、市城管委接連發(fā)布提示。

“安全第一”,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有著沉甸甸的分量。

第二,人民至上。

大城之治,人民為本。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到,“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推動形成超大特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和管理好首都,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的重要內容。

這座常住人口超2000萬的超大城市,運行之繁、治理之艱超乎想象。城市治理的千頭萬緒中,總有一條金線穿引其間——人民至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12日調度檢查大風天氣應對工作時,尹力強調,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 盡最大可能減少此次大風天氣對生產生活帶來的危害,全力以赴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平穩(wěn)運行。

  • 要突出保障人、車和城市運行安全,切實消除風險隱患。

  • 遇有樹木倒伏、戶外廣告牌匾掉落等情況要及時處置,確保行人安全、行車安全,嚴防發(fā)生次生災害。

第三,接訴即辦。

尹力在調度檢查中還提到,要用好12345市民服務熱線,對群眾訴求接訴即辦。

這也是北京治理超大城市的重要抓手。

2019年以來,北京探索了一條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為平臺,黨建引領接訴即辦改革的城市變革,走出了一條以熱線撬動超大城市治理的生動實踐。

2024年12月的數據顯示,改革6年來,共受理群眾和企業(yè)反映1.5億件,響應率始終保持在100%,解決率和滿意率雙雙提升至97%。

在此次應對大風天氣的過程中,接訴即辦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以豐臺區(qū)為例。

4月11日,12345接到居民反映后,豐臺區(qū)接訴即辦指揮部立即啟動應急響應機制,任務指令在一分鐘內直達相關街道。街道搶修隊迅速趕到居民家中,頂著大風,對空調外機進行專業(yè)加固。

工作人員稱,“全力暢通訴求渠道,讓群眾反映的問題在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嚴格執(zhí)行突發(fā)事件5分鐘直報機制,為后續(xù)應急處置爭取關鍵時間。”

數據顯示,4月12日13時至15時,12345市民服務熱線共受理市民反映6335件,其中涉及大風相關反映344件,占受理總量的5.43%。相關訴求均已第一時間交由相關單位核實辦理。

接訴即辦守護的,是北京的民生溫度。

歡迎下載“北京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