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處于走向星辰大海的前夜,在這樣的時刻,對地外星球的探測必不可少。而在太陽系中,對金星的探測也是一個重要項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金星可以說是在地球上最容易看到的行星了,很多個傍晚或者凌晨,我們都能看到它明亮的光輝閃耀在天空中,它是天幕上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最明亮的天體,這是因為它大多數(shù)時候都距離地球很近,能夠很好的反射太陽的光輝。

金星是和地球十分相似的行星,體積是地球的90%,質(zhì)量是地球的80%,這是由于進星十分靠近太陽,而且表面也有極端的溫室效應,所以金星地表的溫度很高,高達大約460℃,這使得很多探測器無法到達金星的表面,所以也很難從金星表面取樣來研究這個行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我國有一項雄心勃勃的金星探測與取樣返回計劃,展現(xiàn)了我國在航天探索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力,有望對金星的認知帶來新的突破。

根據(jù)《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2024—2050 年)》以及相關科普領域創(chuàng)作者的解讀,我國此次金星大氣采樣返回任務采用了獨特而大膽的方法。探測器將釋放一架無人空天飛機,讓它如同在平靜湖面打水漂一般,在金星高層大氣層進行穿梭,收集金星空氣樣本,隨后返回太空,與探測器重新對接,最終將樣本帶回地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打水漂”式的取樣方式此前從未有任何國家設想過,其難度和創(chuàng)新性不言而喻。金星表面環(huán)境極其惡劣,高溫高壓、厚重大氣以及復雜的大氣成分,都給探測任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而無人空天飛機要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精準地進入金星高層大氣層,完成樣本采集并迅速脫離,再與探測器對接,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技術難題。但正是這種大膽的創(chuàng)新,為我國在金星探測領域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實現(xiàn)這一計劃,我國科研人員面臨著諸多關鍵技術挑戰(zhàn)。首先需要研發(fā)出能夠承受極端高溫、高壓和腐蝕的材料,以確保探測器在金星大氣中穿越時不被摧毀。

精確導航與控制也是一大難題。金星大氣濃厚且復雜,充滿了強烈的摩擦和阻力,探測器在其中飛行就如同在暴風雨中艱難航行的船只。為了實現(xiàn)無人空天飛機在金星高層大氣層的精準“打水漂”操作,需要采用先進的導航算法和控制策略,確保它能夠準確到達預定采樣位置,并安全返回與探測器對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面臨著重重困難,但我國依然堅定地推進金星大氣采樣返回計劃,這背后有著深遠的意義。從科學研究角度來看,金星的大氣成分、溫度、壓力等參數(shù)對于研究行星形成和演化、太陽系起源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采集金星大氣樣本,科學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金星的氣候和大氣化學過程,揭示金星大氣層的秘密,填補行星科學領域的諸多空白。

比較行星學方面,金星與地球在大小、質(zhì)量、距離太陽的距離等方面都相似,但大氣環(huán)境和氣候卻截然不同。地球是生命的搖籃,而金星卻成為了一個熾熱、惡劣的世界。通過對比金星和地球的大氣成分和氣候特征,科學家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星大氣和氣候系統(tǒng)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為地球的氣候變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參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探索生命可能性也是此次任務的重要目標之一。雖然金星表面環(huán)境惡劣,但科學家認為金星高層大氣中可能存在著適宜生命存在的條件。通過采集金星大氣樣本,尋找生命存在的證據(jù)或跡象,這對于探索太陽系中的生命起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義。如果能夠在金星上發(fā)現(xiàn)生命的蛛絲馬跡,那將徹底改變我們對生命起源和宇宙的認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達芬奇+”任務和歐洲航天局的展望項目相比,我國的金星大氣采樣返回任務無疑是更先進而且獨具特色的。這不僅體現(xiàn)了我國在航天技術上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更彰顯了我國積極參與全球航天探索、為人類航天事業(yè)作出貢獻的決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國就能夠成功實現(xiàn)這一計劃,這也將給人類航天科學帶來重大突破,為我國在行星探測領域積累寶貴的經(jīng)驗,提升我國在國際航天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也將激勵更多的科研人員投身于航天事業(yè),推動我國航天技術不斷向前發(fā)展,為人類探索宇宙的征程書寫新的輝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