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李曉晴

數據來源:水利部制圖:張丹峰
“通過強化水庫安全管理,我國水庫安全狀況持續(xù)改善,2022年至2024年首次實現連續(xù)三年水庫無一垮壩?!苯?,水利部相關負責人在水庫安全管理工作成效新聞發(fā)布會上表示。
我國現有水庫數量多、高壩多、病險庫多,安全管理一直是水庫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如何加強隱患排查預警和清除,提升水庫管理運行效能?記者進行了采訪。
近9萬座小型水庫有了“巡庫員”
【鏡頭】遼寧省撫順市頭道砬子水庫巡查責任人賈紅升,去年汛期前在新賓滿族自治縣水務局接受了汛期巡查視頻培訓。之后,他開始了汛期一日三次的水庫巡查。
“巡查的時候打開‘掌上遼汛’APP,按照上邊制定的路線,每到一個點位都要拍照、打卡、上傳。如果看到水位上來急了,我就會打電話給技術責任人,他會告訴我怎么根據來水量調節(jié)閘門。除此之外,技術責任人跟行政責任人也會經常來水庫查看?!辟Z紅升說,“今年汛期我們會繼續(xù)開展這樣的巡查?!?/p>
3月15日起,我國正式進入汛期。水利部副部長王寶恩說:“要下好安全度汛‘先手棋’,汛前全面落實水庫大壩安全責任制和小型水庫防汛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全覆蓋開展責任人培訓?!?/p>
據介紹,水利部落實小型水庫防汛行政、技術、巡查責任人17.4萬人。建立健全小型水庫“巡庫員”機制,逐庫落實“巡庫員”11.4萬名。通過建立健全“巡庫員”機制,近9萬座小型水庫有了1至2名風險隱患的“巡邏人”。
災害防御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不斷完善的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姚文廣介紹,水利部科學布局水庫等流域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全國已經建成各類水庫94800多座。加快構建雨水情監(jiān)測預報“三道防線”,在水庫防洪影響區(qū),統(tǒng)籌推進水利測雨雷達組網建設、雨量站布設加密、水文站網布局優(yōu)化、水文測站測驗設備和測驗方法現代化改造等,提升大洪水和超標準洪水監(jiān)測能力,提高極端條件下測驗和通信保障能力。
大中小水庫納入水利一張圖
【鏡頭】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中冊鎮(zhèn)水利科科長蔣洪在記者面前打開“云上運管”APP,王墳水庫、小張家水庫、龍門山水庫等10座小型水庫的視頻圖像、水位信息等實時顯示。他說:“以前小水庫處于盲區(qū),一到汛期就提心吊膽。如今,大中小水庫全部納入水利一張圖,這張‘圖’統(tǒng)一預警、調度,一旦發(fā)現問題,管理人員就會及時響應?!?/p>
每天,王墳水庫管護員張廣周按時巡查、觀測水情,記錄數據、及時上傳?!般羲箝l服務站對我們進行業(yè)務指導,制定規(guī)章制度,我們照著來管。出現解決不了的問題,我第一時間向服務站報告?!睆垙V周說。
泗水縣地處泗河源頭,中小河流交織,中小水庫多。如何管好?泗水縣探索“以大帶小”。泗水縣水務局副局長杜明順介紹:“縣里依托縣屬的4座大中型水庫、3處攔蓄工程管理所,設置7個服務站。全縣87座小型水庫按照分布及流域,納入各服務站管理,把大水庫的管理制度、隊伍等‘移植’到小水庫。小水庫現在不僅有人管了,還能管得好?!?/p>
我國95%的水庫為小型水庫,量多面廣,長期以來,基層管護力量不足,難以實現規(guī)范、專業(yè)管護。近年來,這一狀況得到顯著改善。
水利部運行管理司司長張文潔介紹:“為有效避免工程‘失養(yǎng)成病’‘久病成險’,我們因地制宜推行區(qū)域集中管護、政府購買管護服務、‘以大帶小’等專業(yè)化管護模式,落實管護主體。其中,‘以大帶小’是發(fā)揮大中型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專業(yè)技術和人力資源優(yōu)勢,由他們就近代管小型水庫。同時,鼓勵探索‘小小聯(lián)合’‘工程保險’等其他行之有效的管護模式?!奈濉詠?,全國48226座鄉(xiāng)鎮(zhèn)村組分散管理的小型水庫實現專業(yè)化管護全覆蓋?!?/p>
針對此前存在的經費落實問題,張文潔說:“我們積極協(xié)調財政部落實小型水庫維修養(yǎng)護中央補助資金,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完善小型水庫運行管護定額標準,建立穩(wěn)定的管護經費投入渠道?!奈濉陂g共落實中央補助資金120億元,實現管護經費逐年遞增,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建設現代化水庫管理矩陣
【鏡頭】暮色中的大藤峽水利樞紐,一名鋼鐵“巡檢員”——智能機器狗正沿壩體穿梭?!斑@款機器狗搭載多光譜成像和北斗定位系統(tǒng),可實時捕捉毫米級混凝土裂縫,通過AI算法比對歷史數據,精準判定缺陷類型并生成三維模型,為大壩加固爭取寶貴窗口期?!贝筇賺{公司樞紐管理中心副主任陳規(guī)劃介紹,“目前,我們積極探索新設備、新技術運用,創(chuàng)新嘗試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智能化轉型?!?/p>
“在工程安全保障方面,大藤峽公司初步構建‘天空地水工’一體化全要素全天候監(jiān)測感知體系。通過氣象衛(wèi)星、‘水利一號’遙感衛(wèi)星、北斗衛(wèi)星等獲取最新雨水情、庫區(qū)和大壩安全信息;提前半年組網3臺測雨雷達,運用無人機定期開展庫壩區(qū)巡查檢查。2024年汛期,工程依托運管矩陣和數字孿生大藤峽智慧賦能,戰(zhàn)勝壩址15年以來最大洪水。”大藤峽公司董事長鄧勛發(fā)說。
當前,我國水庫安全管理雖取得顯著進展,但精細化、信息化水平仍存在短板,部分水庫存在“重建設輕管理”問題。“為實現對水庫運行的全面管理和精準調度,水利部基于矩陣管理概念,結合水庫管理特點,部署構建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蓖鯇毝髡f。
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的核心要素是“四全”“四制(治)”“四預”“四管”。其中,“四全”是指實施全覆蓋、全要素、全天候、全周期管理;“四制(治)”是指完善體制、機制、法治、責任制體系;“四預”是指強化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措施,通過科學準確預報、迅速有效預警、模擬真實預演和完善可行預案,提升水庫防洪調度和安全管理能力;“四管”是指加強除險、體檢、維護和安全工作。
2024年,水利部堅持試點先行,強化數字賦能,積極推進矩陣建設。據了解,全國8246座水庫啟動了矩陣建設,其中329座試點水庫和65個區(qū)域業(yè)務總體完成率分別達到了78.4%和73.3%。11個省份建成省級矩陣平臺,物聯(lián)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水下機器人等新技術積極應用,復雜病險隱患檢測探測先進技術與裝備創(chuàng)新研究不斷推進,水庫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全方位提升。下一步,水利部將指導各地加快推進現代化水庫運行管理矩陣建設的各項任務。
《 人民日報 》( 2025年04月13日 04 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