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50年代,湖南官場風(fēng)平浪靜。一場看似不起眼的沖突,卻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層漣漪。當(dāng)時,身為湖南巡撫幕僚的左宗棠,在接見永州總兵樊燮時,因?qū)Ψ轿窗垂賵鲆?guī)矩行禮,當(dāng)場發(fā)怒,大聲呵斥:“不像話!出去!”這一聲怒吼,讓樊燮顏面盡失,由此引發(fā)了一場幾乎讓左宗棠丟掉官職的彈劾風(fēng)波。誰也沒想到,這場充滿火藥味的沖突,竟成了兩個家族命運轉(zhuǎn)折的開端,也讓后人看到了性格在歷史進程中產(chǎn)生的巨大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左宗棠的火爆脾氣在官場中盡人皆知,大家私下里都稱他為“湖南騾子”,意思是他如騾子一般倔強、剛直。那時,他雖只是巡撫幕僚,卻因能力超群,實際上掌控著湖南的軍政大權(quán)。樊燮身為二品總兵,自恃武官身份特殊,在拜見舉人出身的左宗棠時未行全禮,這下可徹底惹惱了左宗棠。左宗棠猛地站起身,不僅嚴厲斥責(zé),情緒激動之下還推搡了樊燮,吵鬧聲傳遍整個衙門。
樊燮回去后,越想越氣,咽不下這口氣,便聯(lián)合湖廣總督彈劾左宗棠,稱他是“劣幕把持”。朝廷接到彈劾后,下旨要對左宗棠“依法處置”。幸虧胡林翼、曾國藩等好友竭盡全力營救,才保住了他的性命。這次風(fēng)波讓左宗棠險些丟了性命,卻也讓他看清了官場的潛在規(guī)則:太過剛直容易遭受挫折,但要是沒有這股強硬的勁頭,在這混亂的世道中又如何能站穩(wěn)腳跟呢?后來他率領(lǐng)軍隊西征,帶著棺材出征,憑借的正是這股不服輸?shù)膭蓬^;但也因性格過于強硬,在晚年與李鴻章關(guān)于“塞防”與“海防”的爭論中,雙方互不相讓,使得他在官場上得罪了不少人。
樊燮被罵后,覺得這是自己這輩子最大的恥辱,堂堂二品武官竟被一個舉人如此對待。他回到老家湖北恩施,在祖宗牌位前立下誓言:“左宗棠只是個舉人就能羞辱我,我兒子一定要考上進士,比他高出兩級!”為督促兒子讀書,他特意在院子里蓋了一間書房,還讓兩個兒子穿上女裝讀書,規(guī)定考中秀才之前不許換男裝,以此表示“考不上進士,就沒臉做男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兒子受不了這樣的苦,中途放棄了,二兒子樊增祥卻咬緊牙關(guān)堅持了下來。他每天讀書到深夜,冬天手被凍裂,就用熱水泡一泡接著寫;夏天蚊蟲多,就把腳泡在冷水里防止被叮咬。終于,在1877年,樊增祥考中了進士,后來成為晚清時期的文壇大家,還做到了兩江總督的高位。他寫得一手好詩詞,連慈禧太后都夸贊他“才學(xué)出眾”。樊燮臨終前,讓人把左宗棠當(dāng)年罵他的話刻在石碑上,立在祖墳前,說道:“我沒能報的仇,兒子替我報了。”
左宗棠和樊燮的沖突,本質(zhì)上是兩種性格的激烈碰撞:一個是“寧折不彎”的剛直,一個是“心胸狹隘、過分計較”的偏執(zhí)。左宗棠的剛直讓他在官場上多次遭遇危險,卻也讓他在國家大義面前毫不畏懼、堅決捍衛(wèi)——收復(fù)新疆時,面對英國的威脅,他毫不退縮,據(jù)理力爭;治理西北時,敢于冒犯權(quán)貴,推行屯田政策。這種性格成就了他的千古功名,可也讓他在晚年感嘆“不管世人如何評價我,都交由歷史去評判吧”。
樊燮的偏執(zhí)就像一把雙刃劍,本意是為了挽回自己的尊嚴,卻意外地成就了兒子的人生。他用極端的方式教育孩子,雖不符合常理,卻激發(fā)了樊增祥在困境中的潛力。但這種性格也讓他一生都活在仇恨之中,直到去世都沒能釋懷。再看樊增祥,雖然是在父親的逼迫下成才的,卻能夠擺脫恩怨的束縛,成為推動新政的得力大臣,這說明性格對人的影響不是絕對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引導(dǎo)。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到五十,回首自己的人生,就會發(fā)現(xiàn)性格真的像影子一樣,始終伴隨著我們走過每一個重要的人生節(jié)點:急性子的人容易錯失一些機會,但也有可能抓住瞬間即逝的時機;慢性子的人做事穩(wěn)重,但有時也會錯過最佳時機。左宗棠和樊燮的故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要接受性格中的不足之處,但不能被性格所左右。左宗棠知道自己脾氣暴躁,所以在治軍時特別強調(diào)“穩(wěn)步推進、果斷出擊”,用策略來平衡性格中的急躁;樊增祥沒有效仿父親的偏執(zhí),而是將父親施加的壓力轉(zhuǎn)化為前進的動力,最終超越了父親。性格是天生的,但我們可以像修剪樹木一樣,去除那些影響我們成長的多余部分,讓自己的人生主干更加挺拔。
把人生中遇到的“羞辱”轉(zhuǎn)化為成長的助力。左宗棠被彈劾后,反而因禍得福,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樊燮被罵后,雖然采用了極端的手段,卻讓兒子走上了不一樣的人生道路。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挫折甚至是羞辱,重要的是不要沉浸在負面情緒中,而是要像剝洋蔥一樣,層層剖析這些經(jīng)歷,從中尋找成長的機會。
性格的力量,最終要體現(xiàn)在更大的人生格局上。左宗棠的剛直,最終用在了保家衛(wèi)國上,所以被后世銘記;樊燮的偏執(zhí),如果僅僅局限在個人恩怨上,終究會被人遺忘,幸好他的兒子能夠突破局限,才讓這個故事有了積極的一面。人到中年更能體會到,個人的得失只是小事,只有把性格的力量運用到對家庭、社會、國家有益的事情上,生命才會更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