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的東京奧運會上,有這樣一個孤獨的選手:全程比賽,他一個人,沒有同伴陪同,自己一個人喝水,一個人收拾運動裝備,到最后悄然離去....

這樣一個異類選手,逐漸在網上發(fā)酵開來,人們驚奇的發(fā)現,他來自伊拉克。

說到伊拉克,人們的腦海里,就會閃現出幾個詞:戰(zhàn)亂,貧窮,落后!

而這位選手的名字:亞拉?阿扎德?阿卜杜勒?哈米德。

他是一個孤獨的征戰(zhàn)者,只為證明一個國家還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什么一位孤獨運動選手,讓中國網友紛紛破防淚目了呢!

因為,我們曾感同身受過。切膚之痛,仿若昨日!

一,奧運三問

1908年,清末年間。《天津青年》雜志一口氣向國人,提出了三個令人發(fā)聵的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國什么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

我們的運動員什么時候得到一枚奧運金牌?

我們的國家什么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

這是中國體育史上有名的“奧運三問”。

三問有了,可總有一個開頭吧,派誰去參加奧運會?

那時的中國,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民族危難之時。沒有人能想到,前來回答第一問的人,第二年出生了。

二,一個閃耀少年

1922年,在“關東州”(今大連金普新區(qū),日本租借地)。此時有一個中國少年,正在參加一場中日小學田徑對抗賽。

100米比賽,他跑出了11秒8。(接近目前國家二級運動員水平)

400米比賽,跑出了59秒。以巨大的優(yōu)勢成績奪冠。

那個少年,那年13歲。

對抗賽的日本組辦方,顯得無比尷尬:本想用這次比賽,來宣揚大和民族多么多么的優(yōu)秀,在體育上,是不可能輸給同為黃種人的中國人的。

賽后,看臺上的人們很是興奮,紛紛打聽這是誰家孩子。這么給中國人長臉,大家都揚眉吐氣了一把。知情人告訴大家,那個孩子在沙河口公學堂讀書,名叫劉長春。

劉長春,1909年出生于大連。由于從小就跑得飛快,同學們送給他一綽號“兔子腿”。

于是,他這“兔子腿”這個名號,很快被人們傳遍全城。

在“關東州”一戰(zhàn)成名后,劉長春生活并沒有因此改善,他進入中學讀書沒多久,由于家境實在清貧,很快就輟學了。

為補貼家用,在大連玻璃制品廠做一名學徒工。輟學的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短跑、足球,一個不納下。也常常一人跑到體育場去訓練。

時間不會放棄任何一個心中有夢想的人,當上帝關上一扇門時,也會給他悄悄留下希望的縫隙。

一晃5年過去了。1927年,18歲的劉長春,參加了在大連舉辦的中華青年春季運動會。那么,這時的他在運動會上,又是怎樣的表現呢?

三,大放異彩

運動會比賽前,沒有人會認為劉長春會奪冠。

1,傷仲永的故事實在太多了,小時的劉長春只是曇花一現罷了。

2,劉長春沒有老師系統(tǒng)訓練,輟學5年,可能早已荒廢。

然,在運動會上,劉長春傲視群雄,100米男子比賽中跑出了11秒的成績。再次站在冠軍領獎臺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4年巴黎奧運會上短跑冠軍成績是10.4秒,僅僅與世界紀錄相差0.6秒。

這成績炸裂全場,人們難以置信,輟學5年的窮小子,依然是那么的所向無敵。同時驚動了東北大學體育部長孫慶博,愛才之心油然而生,不想這么一棵運動好苗子,就此埋沒。

經他舉薦,劉長春前往沈陽,到東北大學預科讀書,并獲得了免費供給食宿的待遇。1929年正式入東北大學讀書。

東北大學,由當時的“東北王”張作霖在1923年創(chuàng)辦,時任東北大學校長,正是民國少帥張學良。

在彼時,全國各大高校的師資力量方面,東北大學是最雄厚的,師生待遇也是最好的,教育經費高達160萬銀元,全國知名教授都慕名而來。

在胡適給蔡元培的一封信里,酸溜溜的這樣寫道:”許多教員離職去了東北大學,物理系教授溫毓慶已受東北大學之聘,數學系的馮漢叔也被東北大學用三百現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東北大學全校共有3000多名師生,當時北大也只有2000多名學生。

劉長春進入東北大學三年時光里,就一個任務:苦練田徑。

1929年5月,學校在校運動場(漢卿體育場)承辦了第十四屆華北運動會,北方八省100多所高校共2000多名運動員參與這次賽事。劉長春三年苦練,迎來了高光時刻。

萬眾矚目之下,所有人都見識到了劉長春“兔子腿”的威力----100米男子決賽中,冠軍杯被他輕松收入囊中,成績10秒8。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8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辦第9屆奧運會,男子100米的奪冠成績,同樣是10秒8。

劉長春不知道的是,有一個人開始關注他,他的命運又要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四,千里馬遇伯樂

劉長春這匹千里馬,吸引住看臺上一個人的目光。

那個人,自然就是張學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彼時的張學良,青春年少,興趣廣泛,其中一愛好,就是體育。

張學良喜歡體育,不僅僅是自身,還為中國體育發(fā)展做了不少事情。

比如在1928年,他專門邀請法國田徑隊和日本田徑隊,在沈陽的小河沿運動場舉行一場對抗賽。

然后趕緊讓攝影師將日本撐竿跳運動員以及其他項目運動員的一些比賽動作一一拍下來,拿回去給中國運動員參考學習,少帥可謂良苦用心!

對于自家一手建立起來的東北大學的學生,也是格外的重視。

你可以想象,看臺上的張學良,當看到劉長春的出色表現時,是怎樣的興奮之情

伯樂遇到千里馬,大概就是這樣心情吧!

體育訓練方面,年輕的張學良,思想開明:多辦比賽,多讓中國的運動員感受世界最高水平,進步會更快。

本著這樣的想法,1929年10月,張學良又把德國田徑隊和日本田徑隊請到了東北,來了一場“中德日三國田徑對抗賽”。

這是東北首次舉行的國際比賽,不惜拿出5000大洋作為比賽經費。

1929年10月20日比賽這天,張學良親自來到比賽現場,因為他有自己看重的弟子“兔子腿”劉長春要參加比賽,想見識一下這個小伙子是否還能產生奇跡。

百米跑道上進入決賽的五人中,劉長春是唯一的中國人,其余都是德國和日本的選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劉長春很快甩下了兩個日本選手:日本著名的“短跑怪杰”吉岡隆德和“飛毛腿”岡健次郎。與德國名將彥魯特拉比爾并肩沖在了最前面,在全場歡呼中向前沖去。

快接近終點時,劉長春卻無意間回頭看了一下身邊的比爾,就在他再回頭的瞬間,兩人同時撞線。

比賽結果一公布,兩人同為10秒6,遺憾的是,劉長春在撞線時,比爾搶了他一寸。就是這一寸,讓他淪為了亞軍。

200米比賽中,劉長春依然屈居第二,但他戰(zhàn)勝了兩位日本著名選手,且兩項短跑成績,讓中國人第一次登上遠東短跑王的寶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張學良內心是心潮澎湃的,立刻有了決定:重點培養(yǎng)劉長春。

有了好駒,就得有好的訓師。

第一:花重金力邀,來訪的德國田徑隊隊長步起(當時的男子5000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留下來做東北大學田徑隊的主教練。每月800大洋(東北大學一名教授月薪才360塊大洋左右,全國罕見),配小車,兩匹馬。

第二:特別關照劉長春,給他開運動員小灶。每月還有30塊大洋可拿(毛主席在北大當圖書管理員月薪才8塊大洋)。

有了名師指導,劉長春的競技水平像開了掛一樣,從起步動作到甩臂,都有很大的進步。

杭州有一條路叫“長春路”。那是因為劉長春在1930年參加杭州舉辦的全國運動會上,他一舉拿下了男子100米,200米,400米三項冠軍,名震華夏大地。

“長春路”是當時的杭州市政府,專門開辟一條路為他而命名。

21歲的劉長春,100米成績可達10秒6,亞洲第一,哪怕放到全世界,也是有進入前十的實力。

中國出了這樣一位短跑名將,下一步怎么走?

已經有不少有識之士開始憧憬:

讓劉長春代表中國,參加1932年即將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第十屆奧運會。

然而,個人命運,很多時候是與國家的命運是分不開的。

五,巨變

1931年9月18日晚,睡夢中的劉長春被一陣爆炸聲驚醒。

來到窗邊,看到北大營方向,火光四起,槍聲大作,劉長春驚得目瞪口呆,腦海里蹦出一個詞:戰(zhàn)爭。

許多東北大學的學生不知道發(fā)生什么事情,直到第二天看到街上出現一列列日本巡邏兵,才知道,沈陽已然淪陷。

9月19日,張學良宣布 東北大學遷校北平。

這一天,德國教練步起,就要離開這個動蕩不安的中國了,東北大學的學生們唱著離別傷感的歌曲,一路送別校區(qū)門口。

劉長春走上前,帶著不舍對步起說:“教授,我對不起你?!辈狡鹈卣f:“不,不?!薄皠?,我很遺憾,沒有實現我的諾言?!边呎f邊把自己的懷表掛到劉長春的脖子上。

看到劉長春滿面愁容,埋下頭看向這個懷表,步起輕輕的拍了他的頭,故作輕松笑著對他說:“抬頭?!比缓笸蛑車鷤€個不舍的大學生說:“同學們,再見了!”

東北大學的學生們一路送到大學門口,眼巴巴望著步起小車離去,個個都想哭。

劉長春此時,又回想起步起教練離別時,對他說的話:“劉長春,你要記住,你是不可多得的體育人才,你一定要去參加世界奧林匹克,你要始終為這個目標去努力,永遠都不要放棄,奧林匹克是公平的,是能夠制止戰(zhàn)爭的。一定要讓全世界看到戰(zhàn)爭打不垮你們,中國人是好樣的?!?/p>

這番話里,尤其是“奧林匹克能制止戰(zhàn)爭”牢牢的刻在這個22歲青年心里,為他指明了救國的方向。

送完步起教練,劉長春提著行李憂心忡忡的趕回自己破敗步堪的家,走到家門口,看到老父親正戴著老花鏡,埋頭給客人刷皮鞋,看到父親彎腰佝僂的樣子,好不容易喊出聲來:“爸!”

父親怔住了,抬頭拿開眼鏡,露出了久違的微笑:“我家大人物回來了?!?/p>

這一年,中國獲得了參加奧運會的資格----“中國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

也被承認是唯一代表中國體育的國家委員會。

很快,洛杉磯給中國發(fā)來了參加奧運會的邀請。

此時的中國,正面臨外敵入侵,誰還有心思考慮參加奧運會。

于是,國民政府不久就以“時間倉促,準備不足“為由,宣布中國不會參加本屆奧運會,只會派遣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的總干事沈嗣良前往觀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消息一出,體育界一片嘩然。沈嗣良哪怕已經接受派遣,仍然公開向記者吐槽內幕:“余之赴美,未受國民政府絲毫津貼,旅費由協(xié)進會任之,數約五千。”

隨后他忍不住又加了一句:“其實堂堂中國政府,豈有不早知此次世界運動大會在美舉行,恐不過亦有惜于拿出錢耳!”

沒想到的是,事態(tài)卻發(fā)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1932年5月,已經被日本人控制的大連《泰東日報》登出了一條引人注目的消息:“‘滿洲國’已經決定派劉長春參加世界運動會,并已通過國際奧委會認可,并按要求準備遞交‘滿洲國’國旗與國歌,以備屆時應用。”

隨即,日本《朝日新聞》立刻轉載了這條消息。

消息一出,全國嘩然:劉長春真的要代表日本扶植的“滿洲國”參加奧運會?一時之間,“漢奸”“賣國賊”等罵聲四起。

事實真是這樣嗎?

六,站出來

早在2個月前,也就是1932年3月,劉長春就給體育局寫了一封信:

中華民國體育事業(yè)局臺鑒:

跑步乃是余之生命,乃是余心中抱定恒久之主張,賽跑的魔性吸引力征服著余之一切。故余至今尚未結婚,余之成績雖不足掛齒,然報國之心猶在,余愿以一己之力付之,為中華爭得世界獎牌,以揚我國體育運動之風采。

寫信數封,依然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當局的回信,石沉大海。滿懷希望成了泡影。

“九一八”事件爆發(fā)以來,劉長春從沈陽回到大連。當時就有日本當局就派人找過劉長春,問他“將來的打算”。劉長春客客氣氣的表示“沒什么打算?!彪S即先去了北平,然后又躲到了旅順。

到了1932年春天,日本人再次找到劉長春,索性直接攤牌說明來意:請他代表 “滿洲國”去參加洛杉磯第十屆奧運會,只要他肯去,高官厚祿任他選。

被日本方面要求一起參加奧運會的,還有馮庸大學的中長跑名將于希渭。

日本人的意圖陰謀很明顯:就是看中奧運會這個全世界運動大舞臺,宣揚“滿洲國”的形象,來坐實“滿洲國”建國這一事實。

幾次日本人上門的威逼利誘,讓劉長春產生了警覺,他悄悄把全家搬到了河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在劉長春和于希渭都沒答應的情況下,日本人登報把劉長春被強行握手的拍照畫面給宣揚了出來,單方面宣布這件事,希望直接“生米煮成熟飯”。

遠在北平的東北大學同學們,不明真相,紛紛唾罵劉長春賣國求榮。

飽受壓力的劉長春,先是通過北平的《體育周報》發(fā)表自己的聲明:“茍余良心尚在,熱血尚流,又豈能忘掉祖國,而為傀儡偽國做馬牛!”

然后又通過《大公報》做出了更明確的態(tài)度:

“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我絕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七,伯樂再次出手

聲明是發(fā)下來,但接下來怎么辦?

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眼前:不去,自然很簡單。可如果中國不派運動員去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又給了日偽“滿洲國”可乘之機。

劉長春還有可能代表中國參戰(zhàn)奧運會嗎?

全國有志之士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離奧運會開幕只剩下一個月。

沒有人甘心放棄,這是關系國家顏面,尤其是面對日本人的挑釁。

于是各方都開始行動起來:東北大學體育系主任郝更生牽頭聯系國內各方面的資源;時任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開始與國際奧委會聯系,希望能夠破例為中國運動員報名;整個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開始施展出全部能量,為參賽報名運作。

大家都以為這時報名,難度很大,沒想到一切手續(xù)都很順利,國際奧委會也一路開綠燈,最短時間通過了來自中國的申請。

那么問題又來了,路費誰來出?

這時,作為劉長春昔日的伯樂----少帥張學良站了出來,大贊劉長春有骨氣,并說:“為了戳穿日本搶占東北,建立偽滿政府的陰謀,更為弘揚我民族之精神,我決定以個人的名義捐資八千大洋,助成此行。”

1932年7月1日,已遷至北平的東北大學舉行畢業(yè)典禮,張學良在典禮上親自宣布:

“劉長春和于希渭作為運動員,宋君復作為教練員,將代表中國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時之間,中國居然要派出自己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這一重磅消息,轟動全世界。

八,出發(fā)遠行

7月3日,劉長春和宋君復離開北京抵達上海,準備從上海港出發(fā)前往美國參加奧運會,整個上海為之轟動。

7月4日,劉長春在中華體育場訓練,看臺上擠滿了慕名而來圍觀的上海市民。7月7日,上海各界人士為劉長春踐行,東亞大飯店居然一下涌進來2000多人,人們愛國熱情空前高漲!

國破山河在,奧運赤子心

到了7月8日這天,是劉長春要出發(fā)的日子,沒見于希渭的身影,打聽得知,由于日本人的監(jiān)視,于希渭上海之行成了泡影。但他表示自己“身體有病”,拒絕代表“滿洲國”參加奧運會。

這就意味著,劉長春成了四萬萬中國人唯一的希望。

7月8日上午9點半,上海新關碼頭。

數千各界人士到場,碼頭拉著橫幅的,高聲吶喊的,人山人海,都是來為劉長春和宋君復送行---他們將搭乘“威爾遜總統(tǒng)號”郵輪,橫跨太平洋去美國參加奧運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理事長王正廷親自到場,為劉長春授旗壯行:

“我國此次派君參加奧運會,以開國以來第一次,實含有無窮之意義。余今以至誠之心,代表中華全國體育協(xié)進會授旗與君,愿君用其奮斗精神,發(fā)揚于洛杉磯市奧林匹克運動場之中,使我之國旗,飄舞于世界各國之前,是乃無上光榮也?!?/p>

劉長春接過國旗,雙手托旗,對著團攏在周圍的國人莊嚴說道:“我此次出席奧運會,受全國同胞之囑托,深知責任重大,當盡我本能在大會中努力奮斗!”

一時間,掌聲雷動、呼聲震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汽笛響起,“威爾遜總統(tǒng)號”緩緩離港,劉長春開始了他的夢想之旅,也是屬于全體中國人的第一次奧運之旅。

當晚,上海一家報紙刊登了這樣一幅漫畫:關云長手持青龍偃月刀、立一葉扁舟,望向遠方。

孤帆遠影,那一抹背影將永遠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古有關云長單刀赴會,今有劉長春孤身參賽?!?/p>

劉長春走了,帶著全中國人民的寄托,一人即一國。

他是孤獨的戰(zhàn)士,這一次奔赴,不僅僅只為圓他的夢想,也不是為了獲得獎牌榮譽。而是要全世界看到中國人驚人的屹立和勇氣。劉長春永遠不會忘記,步起教練那番的話語猶在耳邊回響:

“奧運體育能救中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公報》曾寫下這樣一段話:

“我中華健兒,此次單刀赴會,萬里關山,此刻國運艱難,愿諸君奮勇向前,愿來日我等后輩遠離這般苦難!”

九,挑釁與挑戰(zhàn)

上海到洛杉磯,“威爾遜總統(tǒng)號”郵輪漂洋過海,足足開了22天。

在海上這么長時間,難免不會有小插曲。小日本賊心不死,變個方來惡心人。

當“威爾遜總統(tǒng)號 ”開到日本神戶港時,有日本記者登船采訪劉長春,問了他一個問題:

“二位這次去參加奧運會,代表的是中國,還是‘滿洲國’?”

劉長春不假思索,義正言辭道:“我們是中國人,當然代表中國!”

日本人仍不死心,日本當地體育組織又給劉長春發(fā)了一封電報,信封上只寫著“致奧林匹克選手劉長春”,劉長春簽收后拆開一看,電報中寫的是“?!疂M洲國’奧林匹克選手劉長春創(chuàng)造佳績”等語言。

劉長春當即把電報退回,并說:“船上只有中國代表,并無滿洲國代表,請退回?!?/p>

海上漂泊這么久,要想維持競技時巔峰狀態(tài),對于劉長春而言,有不可抗拒的不利條件。暈船、無法訓練。

劉長春從來沒有經歷過長途遠洋的航行,所幸的是他暈船還不算明顯,奧運賽前20多天,是備戰(zhàn)前的黃金時間,劉長春也只能在海上度過。

為此,他有時選擇夜晚,大家都回艙室了,才來到甲板上做一些簡單的訓練,哪怕遇到海上狂風暴雨之時,也依然不動搖他的訓練。

郵輪上,多的是娛樂設施,而他除了一日三餐,從不去這些場所,除了訓練,都待在自己艙室里,哪怕宋君復幾次三番叫他出來放松一下,他都沒有放松自我。

十,中國的希望

7月29日,“威爾遜總統(tǒng)號”終于在洛杉磯緩緩靠港。

港口早就云集了幾百名華僑,帶頭的赫然是沈嗣良,來迎接劉長春一行。

登岸后,然后直接把他們接去了唐人街,參加歡迎晚宴。宴會后,劉長春又應邀參加廣州僑胞舉行的一次“劉、關、張”結盟會。

該習俗源于廣東,凡在異國他鄉(xiāng)有劉、關、張三姓之人相遇,定要依三國時“桃園三結義”之例,結為兄弟。

席間,劉長春獲贈金質大獎章一枚。

華僑們的熱情,就如見了大明星一樣,圍著劉長春要簽名?;蛟S這些華僑不知道劉長春的過往,但他們知道一點:我們祖國終于有了自己的選手來參加奧運會了!

看到了希望,華僑們又怎么會不欣喜若狂呢!

十一,開幕

7月30日下午2點半,第十屆奧運會在洛杉磯正式開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0萬人的巨大體育場座無虛席,這一次來的黃皮膚,說著中國話的人比以往體育賽事多得多。當第八個入場代表團進入運動場時,全場所有華僑都站起來,脫帽,揮手,歡呼。很多人都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中國代表團入場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一支很小的隊伍,小到只有6個人:中國唯一的參賽選手劉長春手持國旗走在最前面,中國代表團領隊沈嗣良緊隨其后,后面是教練宋君復、留美學生代表劉雪松,旅美教授申國權,上海西青體育主任托平(美國籍)。

事實上,后面3人是拉來充當門面的,不然中國代表團的人實在太少了。

這是一幅讓人心酸的畫面:

全世界37個參賽國,2000多名選手,個個都是意氣風發(fā),代表自己國家出場,而其他國家浩浩蕩蕩隊伍之截然不同的是,全世界最多人口的國家----中國代表團只有6人,運動員只有1人。

堂堂泱泱華夏,只一人參賽,這是何等的悲哀!

而另一方面,在很多現場熱淚盈眶的華僑眼里---畢竟是來了!

這是奧運會誕生以來,中國選手第一次亮相奧運會場上。

十二,比賽

開幕式的第二天,7月31日

劉長春曾在日記詳細記錄了他比賽前的活動:

“七日醒,八時半早膳,談談說說,看看報紙十一時半又是午飯;下午一時乘車抵運動場,先在外邊預備場上練習,即返休息室?!?br/>

這賽前看似從容的準備,卻埋藏心中深深的焦慮和不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賽日,7月31日15時,劉長春站在了100米預賽起跑線上。

此時的他,身著白上衣、黑短褲出現在了跑道上---這套戰(zhàn)衣被他命名為“白山黑水”,借此提醒大家東北淪陷。

“啪!”發(fā)令槍響。

劉長春像離弦的箭一樣沖了出去。

10米,20米,30米,40米,50米...劉長春一馬當先。

現場的華僑個個歡呼吶喊,準備見證一個奇跡出現。

到了70米,對手將他追平。

80米,有人趕超在先。

然后第二個、第三個,劉長春已經落到了第五位。

最后沖刺時,劉長春取得了小組第5名的成績。

海上航行22天,上岸與比賽相差不過40個小時左右,劉長春的體力到了極限。

奧運會的舞臺,就是那么現實和殘酷。沒有任何理由可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晚,劉長春在自己的日記寫道:

“第一名為星卜森,勝余有4碼,成績10秒9,余居第5,當在11秒左右。起碼時頭五六十米在先,約至80米后,被后者超過,原因畢業(yè)考試一個月,航行勞頓,缺少練習所致?!?br/>

劉長春的最終成績是11秒1。雖然和小組第一相差不大,但在電光火石之間,就拉開了成績差距---劉長春被小組淘汰了。

1932年8月2日,男子200米預賽,劉長春再一次站到了跑道上。

同樣的結局,劉長春又一次領先,哪怕到了170米之時,仍然保持第二名。但最后30米,由于體力原因,敗下陣來,最終排第4。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米的成績是22秒1,雖發(fā)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可在世界的最高舞臺上,依然慘遭淘汰。

雖然劉長春表現出來的斗志,得到了大家乃至裁判的認可,可對于劉長春而言,兩場預選賽被淘汰,給了他沉重的打擊。

2場預賽下來,幾乎耗盡了他全部的體力。

男子預賽200米結束后,宋君復給奧委會打去了電話,說明劉長春此時的狀態(tài),兩腿酸脹,實在無法繼續(xù)比賽下去,申請男子400米比賽棄權。

宋君復打電話在的時候,劉長春在旁邊,一聲不吭。

事實上,劉長春很清楚自己的體能狀況,不想自己在比賽那天,顯得很難堪。

那一晚,劉長春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他在日記這樣寫道:

“八月四日,自思今日四百米,跑耶?否耶?苦無相當練習,且成績相距甚遠。果相去甚遠,則前此兩項(指百米及二百米雖未上名,而其姿勢及奮勇精神多受外人贊揚)的光榮何在?不將喪失殆盡焉?故決定今日不出場,聊將兩項“不堪的光榮”,永記于腦海中可矣。”

之后的日子里,他都每天去比賽現場看外國高水平運動員的比賽,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包括外國運動員的熱身方式、熱身時間等。清楚認識到“最難者,指導、管理、運動常識是否合理化、組織化?!?/p>

他希望自己在奧運會得到的寶貴經驗教訓帶回國,讓中國運動員有更好的表現機會。

然而,他想得太簡單了!

十三,去看看

回到國內的劉長春,命運是坎坷的。

1933年,全國舉行的第五屆運動會,他以10秒7刷新了自己之前保持的100米男子紀錄,時隔3年,1936年,再次代表中國出征柏林奧運會,可這次中國代表團處境更為尷尬。到底發(fā)生什么事情?

原來,當時的中國政府報名參加了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足球等項目,但大家不知道,這些都是當時國民政府借此粉飾門面,經費上沒了上次張學良贊助的8000大洋,全靠足球隊的過往積蓄,不僅僅未支出任何費用,劉長春連回國的路費的錢也沒有。

最后還是在當地華僑的捐贈接濟下才得以脫身回國。

柏林第十一屆奧運會,中國代表隊最終以慘淡的“零紀錄”收場。

此時的他早已經是一身傷痛。1937年,劉長春的大腿又一次拉傷,由于當時的中國幾乎沒有任何保健和康復的醫(yī)療條件,導致他徹底告別了運動生涯。

那一年,劉長春只有28歲。

往后的歲月里,慢慢淡出人們的視線,生活潦倒,輾轉北平、南京??看蚬ゐB(yǎng)家糊口,還曾因“反滿抗日”被日本憲兵隊抓去坐過牢。參加過奧運會的證件、照片等紀念品,也在抗戰(zhàn)期間被一場火燒得一干二凈。

撩倒的生活,徹底澆滅了他對運動的希望。生于那個時代,他心再有不甘,也是無力長嘆!

這樣的生活,直至1949年才得發(fā)生改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為“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這個名字重新被人們提及,很快他被大連理工大學聘為田徑教練。

學校里,他從不提及自己的過往,挑選了一些孩子,親自指導他們練習跑步。

在操場東北角,跑道的盡頭,那個小小的體育器械室里。

一個黑廋的老者,常常一個人默默坐在小板凳上,很少與人說話,但眼神依然犀利,每次有少年從他眼前飛過,他都要迅速的掏出秒表掃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束訓練時,那些七八歲的孩子們都恭恭敬敬的告別,雖不知他是誰,但孩子們都會齊聲喚他一聲“劉老師”,然后歡快的跑開了。

獨自站在操場一角的他,看著孩子們漸漸遠去,100米、200米、400米,一瞬間似乎看到臺上震耳欲聾吶喊聲再次響起,心潮澎湃,胸中剎那間,有股熱流涌動,眼睛早已濕潤。

1983年,已經74歲的劉長春一直和家人念叨要去上海看看。

那時候,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已確定在上海舉辦。在他的兒子劉鴻圖看來,是另有原因:當年去參加洛杉磯奧運會,劉長春就是從上海出發(fā)的。

中國已決定參加1984年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這是新中國重返國際奧委會后,第一次派團參加。

可惜的是,1983年3月25日,劉長春病逝,享年74歲。

十四,遺愿

老人生前一直有四個愿望:

一:觀摩一屆奧運會。

二:出一本關于短跑方面的書。

三:中國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牌。

四:在中國的土地上舉辦奧運會。

雖然老人是帶著遺憾離開了,但這些愿望,都得以實現。劉長春去世一年后,許海峰讓中國第一次站在了奧運會的最高點。

他的《短跑運動》也順利面世。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2008,劉鴻圖用自己的一雙眼睛代替父親,到現場親眼觀摩完這一場在北京舉辦的奧運會。

“父親在天有靈,應該欣慰了”,劉鴻圖望著窗外的遠山。這更是“家祭勿忘告乃翁”的一種釋然吧!

奧運三問,中國花了整整百年,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了!

讓我們永遠銘記為祖國體育奮斗一生的人吧----劉長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