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錢幣
不僅是貿(mào)易的媒介
更承載著3000年的文明記憶
在新疆的戈壁黃沙之下
沉睡的錢幣正講述著
中華民族融合統(tǒng)一的史詩

▲庫車出土的古錢幣群像。新華社發(fā)
泉鑄歲遠:血脈相連的3000年
海貝串起新石器時代的“朋友圈”
哈密、鄯善史前墓葬里的貝殼
印證著西域先民與中原的交往
龜甲作幣,龜貝為飾
藏著同樣的華夏審美基因

▲陳列在新疆博物館的鄯善縣二塘溝墓地出土的海貝,距今2700年至2200年。新疆日報記者 趙梅攝
金屬鑄幣的文明紐帶
西漢五銖散落天山南北
北齊常平藏身吐魯番故城
“大歷元寶”、“建中通寶”深藏玄機
——安史之亂后的西域孤軍
鑄造錢幣維護當?shù)厣鐣刃蚍€(wěn)定
續(xù)寫大唐傳奇

▲大歷元寶正面特寫。圖源:寶雞市文物交流中心
鮮為人知的錢幣群像
契丹貴族西遷鑄造“感天元寶”
西遼錢幣刻滿漢字敬意
清乾隆設(shè)立七大鑄錢局
鑄新通變:絲路工匠的智慧
龜茲五銖改寫鑄造史
紅銅礦脈里流淌的智慧
漢朝獨創(chuàng)“紅錢基因”
竟延續(xù)兩千年不絕

▲龜茲五銖。漢末六朝至隋唐早期西域龜茲地區(qū)鑄造的貨幣,錢面鑄陽文“五銖”,錢背鑄有龜茲文,內(nèi)容待考。是典型的雙語錢,為絲路貨幣的重要代表。中國錢幣博物館藏
紀念幣的鼻祖在此誕生
光緒九年(1883年)
為紀念新疆建省
庫車鑄錢局鑄造
“光緒通寶九年十”紅錢
干支紀年顛覆傳統(tǒng)
新疆紅錢創(chuàng)意驚艷

▲“光緒通寶九年十”正面。阿克蘇地區(qū)文博院(博物館)藏
天圓地方:超越時空的對話
先民將天地融于掌心
圓廓方孔暗合乾坤
從漢龜二體到回鶻文錢
形制千年不改的東方密碼

▲新疆博物館展出漢晉時代的各種錢幣。新疆日報記者 賈春霞攝
最震撼的政治宣言
喀喇汗王朝銅幣鑄刻“桃花石”
“中國之子”的自白穿透千年
麴氏高昌國的吉利錢
西域突騎施汗國的突騎施錢
高昌回鶻國政權(quán)的回鶻文錢
所有銘文都在重復(fù)同一句話:
我們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物古籍展上展出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銅幣。
多語錢幣:文明融合的活化石
多種文字在方寸間共舞
佉(qū)盧文、漢字合璧的二體錢
粟特文與龜茲文隔空對話
大清紅錢三文并鑄
“因俗而制”的錢法制度
正面漢字彰顯大一統(tǒng)
背刻維吾爾文、滿文尊重多元性
帝王題詩暗藏治國真諦
“形猶騰格因其俗,寶鑄乾隆奉我同”
——乾隆《錢樣御批詩》
絲路錢潮:千年商道的見證
長安西市的胡商
用波斯銀幣換走蜀錦
龜茲市場的漢賈
數(shù)著拜占庭金幣選購玉石
貴霜金幣現(xiàn)身塔里木
東羅馬錢幣驚現(xiàn)高昌故城
多國古幣在新疆同框
這才是最早的“國際硬通貨”
錢幣不語 山河作證
大漠駝鈴載著秦半兩
綠洲城邦流通宋銅錢
當我們將碎片拼合
看見的不僅是經(jīng)濟密碼
更是一部用錢幣寫就的
中華民族共同體史詩
下次遇見古錢幣
請聽見它們的心聲
“我們生于天山南北
但我們從來都屬于中國”
(本文根據(jù)中國民族報刊發(fā)的《孔方萬象:新疆古錢幣折射中華文明突出特性》一文改寫,作者張曉燕、李凱昂。)
監(jiān)制 |肖靜芳
統(tǒng)籌 |安寧寧
編輯制作 |章音頔
看完了,點個“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