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人覺得,怎么自己一輩子含辛茹苦養(yǎng)大的孩子,現(xiàn)在反而變得疏遠(yuǎn)了?

其實,不是孩子不孝順,而是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有時候,不是吃幾頓飯就能拉近關(guān)系的。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其實講究的是一種心理學(xué)原理,叫做“梅拉賓法則”。

簡單來說,就是溝通里,7%是語言表達,38%是聲音語調(diào),而55%是肢體和表情。

所以說,老人與子女相處,重要的不是吃飯聚會,而是怎么溝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語氣溫和,比言辭更重要。

很多老人說話直,心里不爽就直接說出來,這倒是實在,但往往容易弄巧成拙。

尤其是對子女,總是帶著一種長輩的語氣,容易讓人感覺有壓迫感。

我認(rèn)識一個阿姨,平時就很強勢,跟子女說話總是命令式:“你這事怎么做成這樣?”

有一次,兒子好不容易帶女朋友回家,她一上來就說:“你能不能有點出息啊?工作還沒穩(wěn)定呢,就想著談戀愛?!?/p>

兒子當(dāng)時臉色就不好看,女朋友也挺尷尬,后來就很少回家了。

其實,老人有時候就是太著急,想把話說透徹。

但實際上,子女已經(jīng)有自己的思維和判斷。

有些話,不妨稍微婉轉(zhuǎn)一點,語氣柔和一些,比如:“你工作穩(wěn)定了嗎?我挺關(guān)心的。”

這樣表達,不會讓人有壓力,反而覺得你是真心在意。

語氣溫和,往往比言辭本身更容易讓人接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面部表情,決定溝通的效果。

老人往往表情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在家里,覺得放松,就不太注意自己的臉色。

其實,子女一看你的臉色,就能猜出你的情緒。

有時候,老人自己不覺得有什么問題,但孩子早就察覺到了,心里有了疙瘩。

比如,有個叔叔,平時挺好,但只要孩子做得不對,他臉馬上就拉下來。

有次吃飯,兒子聊起想換工作,叔叔一句話沒說,臉色直接黑了,飯桌上氣氛尷尬到極點。

其實,叔叔并不是不關(guān)心孩子,而是擔(dān)心他折騰。

但這種臉色,讓孩子感覺不到愛,反而覺得被否定。

現(xiàn)實里,老人要學(xué)會控制面部表情,尤其是和子女溝通時。

表情稍微柔和一點,微笑多一點,孩子自然會覺得溫暖,也愿意多說兩句。

一個平和的表情,勝過千言萬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3

身體語言,勝過大道理。

梅拉賓法則里,肢體動作占了很大比重。

老人跟子女溝通時,不要只是嘴上說,更要通過行動表達關(guān)心。

有時候,一個擁抱、一杯熱茶,比講道理管用得多。

我樓上的一個奶奶,特別會表達關(guān)愛。

有一次,她兒子工作上出了點問題,心情不好。

奶奶啥都沒說,就做了一桌子菜,還遞過去一杯熱茶:“吃點好的,暖暖胃。”

結(jié)果,兒子吃完飯,主動跟她聊了很多工作上的煩心事,心里也舒服多了。

老人與子女相處,不必非要講道理。

有時候,簡單的一個動作,就能讓人感受到關(guān)心。

這就是身體語言的力量,比起空洞的說教,更能直抵人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讓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里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