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游小說中,只要談及“師徒”關(guān)系,我們總是將畫面定格在師徒四人身上。

可不要忘了,孫悟空第一任師傅并非唐僧,而是更加高深莫測的菩提祖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嚴格來說,唐僧只能算是孫悟空佛學(xué)上的老師,真正讓他接觸到三界之事的還是菩提祖師。

奇怪的是,當(dāng)年在斜月三星洞孫悟空是有不少師兄弟的,為什么在西游路上并未看到過他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尋仙問道

孫悟空之所以來到斜月三星洞,主要是為了長生不老,就像古人外出求學(xué)一樣,全都是為了考取功名。

只不過孫悟空這一訴求更加簡單淳樸,這也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目標,畢竟誰不想長生不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孫悟空因為是天生石猴,壽命本比其他猴子長很多。

即便如此,他也不過三百多歲的壽命,在見到諸多猴子猴孫離世后,他也感到了一絲危機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想要長生不老,就要尋求長生之法。

可長生之法并不是隨便尋個洞府,讀上兩本仙書就能修成的,如果真有這么簡單,那地府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好在孫悟空并不怕千難萬險,他決定離開花果山去外面尋找仙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按照西游地圖的設(shè)定,花果山雖然屬于東勝神洲,但卻在東勝神洲西邊的一座小島上。

于是孫悟空用木頭綁了一個木筏,趁著東南風(fēng)向西北飄去。

這一路上,他的運氣非常好,雖然風(fēng)很大,但海浪比較平緩,他順利來到南贍部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贍部洲就是我們中原地區(qū),有長城和州縣,幾乎處處都有人煙。

孫悟空身為生有靈智的猢猻,自然不敢與凡人走得太近,只好穿林翻山,追隨太陽落下的方向,一路向西。

就這樣走了八、九年,他又碰上了一片大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之前已經(jīng)有了漂洋過海的經(jīng)歷,孫悟空對此自然不懼,自己又做了一個木筏子下海了。

在海上漂了多日后,他來到位于西游地圖最西端的西牛賀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一處山靈水秀之處,他遇到了一個身手矯健的樵夫,孫悟空誤以為對方是神仙。

那樵夫給他指了一處神仙洞府,讓他過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機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穿過一片深林,踏上一段小徑,一個隱藏在深山老林的洞府出現(xiàn)在孫悟空的面前。

雖然洞門緊閉,但門口崖頭卻立著一個大石碑,上面寫著“靈臺方寸山”和“斜月三星洞”兩行大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菩提祖師

面對突然出現(xiàn)在洞府門前的猢猻,菩提祖師先是詢問了他的身世,再是詢問其來歷。

見他是千里迢迢從東勝神洲來的,便給他取了名字,孫悟空也是出自菩提之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在取名的過程中,菩提祖師聊到自己取名的順序,分別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個字。

初看時是不是覺得好生混亂,這菩提祖師怎么會取這么毫無邏輯的十二個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稍微進行一下斷句,便能梳理清楚。

經(jīng)過簡單的斷句后,這十二個字就變成了“廣大智慧”、“真如性?!币约啊胺f悟圓覺”。

這三句是佛教的修行法門,以及成仙的秘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中第一句“廣大智慧”,意思是修行之人要擁有廣博的智慧,要對世間萬物有所洞察,追求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而接下來的“真如性?!笔钦f:人的本性雖然如大海一樣深不可測,但依舊溯本求源,追求真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一句“穎悟圓覺”就更容易理解了,這是要修行者聰穎善悟,探求本覺的圓滿。

其實從這十二個字中,我們就能看出來菩提祖師有著非常深奧的佛學(xué)功底。

而孫悟空則排名第十,屬于空字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怕菩提每一輩只收十個徒弟,那在孫悟空之前也有九十個徒弟了,為什么這些人全都沒有出現(xiàn)在后續(xù)劇情中?

孫悟空可是大鬧過天宮的大人物,而且后續(xù)又參與了西游取經(jīng),名頭可謂是響徹佛道兩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點菩提祖師曾經(jīng)提到過,主要是因為斜月三星洞的師兄弟的修為太弱,根本活不到那時候。

可能有些讀者表示質(zhì)疑,畢竟菩提祖師能教出孫悟空這樣的高徒,其他徒弟怎么會弱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細看這些師兄弟的修行過程,或許就能搞明白了。

孫悟空剛剛踏進洞府的時候,菩提祖師并未授予他修行之法,而是每天跟著師兄學(xué)習(xí)坐行起居,言語禮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一點我們在后續(xù)也能看到,孫悟空對于普通人非常有禮貌,大都是老丈、老人家或者施主之類的詞匯。

除此之外,孫悟空還會跟著師兄弟打坐念經(jīng),練字燒香,雖然練了六七年也寫不得一手好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孫悟空能夠每天跟著師兄弟練習(xí)這些,說明其他人每日做的也都是這些功課。

有時候,他們還會掃地劈柴、耕田種地、挑水做飯……

菩提祖師安排這些工作,應(yīng)該是為了磨煉弟子們的心性,肯定是達不到長生之法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修行之法

直到菩提祖師召集諸位仙神在洞府講座,期間講到修行法門。

這時候,大多數(shù)弟子們都是一臉茫然,根本聽不懂,唯獨孫悟空聽得眉開眼笑,覺得渾身通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因如此,菩提認為他是難得的修行天才,決定破例教他一些真本領(lǐng)。

剛開始,菩提打算教授他道門之術(shù)中的三百六十旁門,其中有“靜、術(shù)、動”等修行之法。

可在孫悟空反問這些法門是否可長生不老時,菩提祖師卻表示全都不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偏偏孫悟空要修行長生之道,于是菩提祖師敲了三下猴頭,準備私下教導(dǎo)他。

經(jīng)過菩提祖師的私下傳教,再加上孫悟空本身悟性極佳,很快就練成了一身無上法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便如此,在孫悟空問菩提祖師自己是否可以長生的時候,得到的答案依舊是否定的。

因為世間還有“三災(zāi)”,每五百年一次,分別是天雷、陰火和赑風(fēng)。

這三災(zāi)一次比一次厲害,稍有不慎便是神魂俱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接下來,孫悟空又跟著菩提祖師學(xué)的七十二變和筋斗云,為的就是躲避這三次天災(zāi)。

學(xué)了這么多本領(lǐng)后,孫悟空做到長生不老了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惜還是沒有,因為在他離開斜月三星洞后,雖然強行從東海龍王那里搶來了金箍棒和鎖子甲,但依舊被勾走了魂魄。

也就是孫悟空膽子大、本領(lǐng)強,敢大鬧地府,撕了生死簿,擱到其他師兄弟誰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這里我們就能看出來,菩提祖師雖然儒釋道皆通,但他教學(xué)態(tài)度卻非常隨意,只講兩個字“隨緣”。

他從來不會強求弟子學(xué)習(xí)多么高深的武藝,而是隨其自然,能修行到什么水平全憑各自造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能夠得到菩提私下傳授武藝的弟子,估計少之又少。

即便得到了親傳法術(shù),也很難學(xué)會七十二變和筋斗云,更不會大鬧龍宮搶來金箍棒,大鬧地府就更不可能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在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估計菩提的大部分弟子還比較弱小,根本不敢向外人提及此事。

后來孫悟空又在五指山下壓了五百年,他那些師兄弟九成之上都扛不住第一道天雷,就直接身死道消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即便僥幸活下來的,估計也會嚴格遵守菩提祖師的教導(dǎo),從不向外人提及自己和孫悟空有著師兄弟的關(guān)系。

就像孫悟空一樣,在外面惹下再大的亂子,哪怕被丟進八卦爐中,也從未提過菩提祖師半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樣來看,菩提祖師對孫悟空的威懾力確實大。

而天界那些見多識廣的天神,即便認出了孫悟空的本領(lǐng)出自何處,也沒一個人敢談?wù)撈鋷煶小?/strong>

作為儒釋道三修的菩提祖師,怕不是和三清同時期的大人物,沒人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