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以來,面對美國的“關稅戰(zhàn)”,中國毫不畏懼,堅決反制美國錯誤行徑,維護自己的權益。

面對中國的強硬反制,特朗普及其幕僚顯然是始料未及的。

如今,“強硬”的特朗普也改了口,要跟中國談判。

而與此同時,160多國已經接到了中國的通知......

中國的反制

特朗普對“關稅戰(zhàn)”情有獨鐘,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早在他第一個總統(tǒng)任期內,他就頻繁借加稅向他國施壓。

2025年重返白宮后,他再次把這套老路搬了出來,而且出手更猛、姿態(tài)更強硬。

4月2日,美國白宮突然宣布對全球商品加征10%的普遍關稅,同時對一些國家按所謂“對等原則”征收更高關稅。

中國首當其沖,被加征高達34%的關稅,歐盟也被征收20%。

這一決定很快引發(fā)全球關注和不滿。

顯然,特朗普并不打算就此停手,而是試圖通過制造關稅壓力來重新劃分國際貿易格局,逼迫各國屈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面對美國的強硬挑釁,中國并沒有退讓,而是以更快的速度、更明確的立場作出回應。

僅僅兩天后,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和海關總署接連發(fā)聲,發(fā)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力度之大、反應之快,令外界震驚。

這次中國采取的,是被外界稱為“11箭齊發(fā)”的組合拳:自4月10日中午12點01分起,中國將對所有原產于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征34%關稅,幾乎涵蓋了全部對美貿易商品,清晰地傳遞出一個信號——來而不往,非禮也。

這并不是簡單的“對等反擊”,而是一種立場的宣示:中國不愿打貿易戰(zhàn),但也不怕打,更不會在被動挨打中委曲求全。

面對中方迅速出手,特朗普又拋出新一輪威脅——如果中國不撤銷反制,美方將在4月9日進一步加征50%的關稅。

但中國并沒有因此示弱,反而態(tài)度更加堅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商務部明確表示,美方此舉不僅是錯誤疊加錯誤,更暴露了其一貫的施壓套路和霸凌本質。

中方的回應是干脆的:如果美方執(zhí)意一意孤行,中方將堅決奉陪到底。

這一輪博弈中,中國展現(xiàn)出的不是情緒化回應,而是戰(zhàn)略層面的沉穩(wěn)和清晰。

不僅速度快、措施實,而且有理有節(jié),既展示了自身的底氣,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認可。

特朗普要談判?

中方強硬有力的反制,顯然打亂了特朗普原本設想的節(jié)奏。

起初,他連續(xù)兩天在社交媒體上頻頻發(fā)文,對中方大發(fā)雷霆,言辭激烈、情緒失控。

但就在他返回華盛頓的途中,態(tài)度卻出現(xiàn)了轉變。

在“空軍一號”上接受媒體采訪時,特朗普話鋒一轉,表示愿意與中國進行談判,并拋出了一個前提條件:中方必須“解決與美方的貿易逆差”。

這個表態(tài)看似強硬,實則透露出妥協(xié)的跡象。

特朗普此前一貫使用的是“消除貿易逆差”這一說法,強調的是中方必須全面讓步、單方面糾正所謂的“失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解決”一詞的使用,明顯語氣緩和了不少。

這不再是簡單的施壓,而更像是一個談判的起點,美方似乎開始為可能的互讓與妥協(xié)預留空間。

美國媒體分析認為,特朗普及其幕僚原本并未料到中國的反應會如此迅猛、措施會如此堅決。

中方不僅快速出臺高強度反制措施,還以法律手段展開國際行動。

中國已經正式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遞交相關文件,啟動爭端解決程序。

根據目前披露的信息,已有160多個WTO成員國收到了中國的通報。

這意味著,中國把這場貿易沖突拉回到了國際多邊規(guī)則體系之中。

這一點意義重大。

中國在堅持斗爭的同時,也在強調規(guī)則與秩序,展現(xiàn)了作為大國的責任與姿態(tài)。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接下來的關鍵,是看美國是否敢于面對這一公開、透明且有約束力的平臺,真正坐下來與中國進行有誠意的磋商。

外界對這場風波的本質也看得越來越清楚。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直言不諱地批評稱,特朗普并非真的關心經濟結構問題,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展示強權,讓其他國家屈服。

他甚至用“惡意的愚蠢”來形容特朗普政府此番對外政策,認為這嚴重損害了美國作為“全球貿易秩序推動者”的形象。

相較之下,美國國內不少輿論卻對中國的經濟表現(xiàn)給予肯定,認為中國展現(xiàn)出了極強的抗壓能力與應對智慧。

風暴之下誰更冷靜、誰更理性,答案已日漸明朗。